分享

后梁的悲剧,倘若朱温长子不死,兄弟阋墙、父子相弑或许不会发生

 青史如烟 2020-09-17

五代时期,后梁的开国皇帝朱温下场比较悲催,在朱温年老病重之时,太子之位始终虚悬,而朱温的儿子们此刻对这个位置的争夺也进入了白热阶段,一旦朱温去世,皇位落实,那么昔日明争暗斗的兄弟,便只能俯首称臣,落败的一方,难逃死亡的厄运。

在这种生死压力之下,朱温的的儿子朱友珪最终沉不住气,冒险率军攻入皇宫,命人用刀将自己的老爹生生砍死了。

登上皇位的朱友珪立即赐死了自己的政敌——博王朱友文,然而朱友珪的皇座还未坐稳,就又被其兄弟朱有贞联合禁军,突袭发动宫变,落了个身死败亡的下场。

后梁的这一幕父子相弑,兄弟相残,十分血腥,皇权频繁更替的同时也沉重地损伤了后梁的元气,使得后梁军队在与河东军在交战之上,渐渐落于下风。

后梁迅速败落的国运确实令人惋惜,因为如果有一个人没有早逝的话,后来的这一切或许都不会发生。

因为这个人本来就是朱温默认的太子,其不管是从资历、年龄、嫡庶上来讲,都是朱温心中的不二人选,而不管是朱友珪、朱友文、还是朱有贞,他们都动摇不了此人的实力根基。

这个人便是朱温的长子,郴王朱友裕。

  

少从父征,军队人脉雄厚

在五代时期,君王的政权是否稳固,与军队的支持有着直接的关系,朱有贞在发动政变之前,也是得到了魏博军阀杨师厚的默许,才敢放手一搏,因为他跟军方不熟,所以不自信。

郴王友裕,字端夫,太祖长子也。幼善射御,从太祖征伐,性宽厚,颇得士心。

而郴王朱友裕则从小就跟着老爹朱温一起创业,筚路蓝缕,南征北战,攻黄巢、讨蔡贼,伐徐州,战郓、兖,只要是重大战役,基本都能看到其的身影。

上阵父子兵,朱温在打仗之时对长子的依赖、信任是显而易见的,而且作为一个资深的军阀,朱温更加明白军权、军队之中人脉的重要性,他要培养的不仅是一个政治上的接班人,也是一个军队上的接班人,军事能力不行,在这混战的年代,根本无法立足和维持国家,因此,朱友裕的成长过程,也是一个征伐不息的过程。

屡镇雄藩,经验丰富

四年,太祖下东平,改天平军留后,加检校司徒。光启元年,再领许州。天复初,为奉国军节度留后。太祖兼镇河中,以友裕为护国军节度留后,寻迁华州节度使,加检校太保、兴德尹。

除了打仗之外,朱友裕还被安排到数个藩镇经略一方,而这些藩镇往往都是朱温刚打下来的藩镇,这些州县们刚刚归降,还不安稳,而此刻让自己的长子坐镇,这不仅是朱温对朱友裕的考验,也是对其无限信任。

 朱温之所以没有设立世子子,就是因为朱友裕本身就是嫡长子、还有着军队的支持,有着雄厚的政治资历,而其他的儿子根本没有任何可以与之匹敌的地方,朱友珪、朱有贞常年在汴梁城内,过着纨绔的生活,唯一有竞争力的博王朱有文,整日过着大会计、后勤主任的生活,起早贪黑,只不过是个文职工作,敢有异心,分分钟被拿下。

十月,友裕有疾,将校乃谋旋师,寻卒于梨园,归葬东京。

朱温原本想着自己虽然辛苦,但家庭、继承人方面总算还是稳了,但令其万万没有料到的是,自己的继承人朱友裕竟然突然挂了,白发人送黑发人,让朱温悲痛欲绝的同时不禁犯难了,其精心培养的太子,就这样突然地去世了,让朱温难以接受的同时,也一时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了。

自己当初培养朱友裕,根本没有安排替补,如今这几个人,看着哪个都不让人省心,怎么办?只能拖,以后看看谁合适吧,但左看右看都不行,这才让朱温对那个太子之位,一直悬而未决,也最终酿成了宫廷惨祸。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后梁的国运,从朱友裕病逝起,已经开始走向了衰亡,英雄身后无巨子,空遗金屋于败儿,朱温晚年困惑于没有合适继承人选,也确实可悲至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