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草船借箭中有明显的Bug?曹军为啥不射点火箭,真要是那样才Bug了

 青史如烟 2020-09-17

草船借箭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神来之笔,东吴大都督周瑜故意刁难诸葛亮,让对方十日之内务必造出十万支箭,否则就要取其项上人头。这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最终却被诸葛亮轻松化解,仅用了几艘草船就从曹军那边顺回了十万余支箭,着实结实地打了周瑜的脸。

然而草船借箭这波操作却一直被后世之人诟病,大家纷纷质疑,人家曹军有那么多箭支,十万多支箭都射出去了,黑灯瞎火的咋就没有射一支火箭呢?一旦这着火之物射到草船之上,茫茫江面,诸葛亮恐怕连命都要搭上呀!

不合理,有bug?其实如果真的曹军射出了火箭,那才真是太假了!那么为何曹军不射火箭呢?

 怕玩火自焚?No no no!

有些人可能说了,曹军之所以不敢射火箭的原因是害怕对方船只着火,跟自己玩自杀式袭击,着火的船只玩命向自己这边冲过来,曹军自身也要玩完,事实上赤壁之战时东吴水军确实也是这么干的。

然而这种说法其实是站不住脚的,首先人家曹军水寨中的船只此时还没有上铁锁连环,根据《三国演义》的章节记述,庞统此时还未过江献连环计,此时人家曹军的水军船只还是散装呢,个别船只着火不影响大局,同时在大雾弥江的情况之下,大家都看不到准确事物,十几艘着了火的船只,想要精确撞入曹军水寨的寨门,几率确实不大。

因此,怕玩火自焚,这个情况对于曹军来说,应该不是没有射火箭的原因。

火箭制作、储备太困难?也不是!

那么是火箭制作、保存困难,才不舍得射点火箭吗?也不是,其实在三国时期的点火箭和北宋时的火药箭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三国时期的点火箭,只是在箭杆靠近箭头处绑缚艾草、油脂、松脂等浸满油脂的麻布等易燃物 , 点燃后用弓弩发射出去, 用以纵火,而这种火箭绑缚物如果少了,点燃的火焰太小不易引燃目标,同时因为绑缚,箭头重量变化,在射击之时飞行路线容易失去偏准,也使得这种点火箭的使用场所,多为居高临下这种利用重力作用、不容易偏失的地形为主。

“”火箭”一词 , 最早见于《三 国志 · 魏 明帝记》 。魏明帝太和二年之时, 诸葛亮出兵攻打陈仓, 魏承将郝昭 “ 以火箭逆射其云梯、 梯然 , 梯上下皆烧死 ”。在城头居高临下、近距离射杀云梯敌军,是比较奏效的办法,但远距离横江直射,就有点儿强人所难了。

而到了北宋时期,火药的使用,使得轻计量火药可以产生爆炸、剧烈燃烧的效果,摆脱了缠绕物的缺陷,使得火药箭在战场上成为了双方射击、燃火的一大利器。

火箭,施火药于箭首,弓弩通用之,其傅药轻重,以弓力为准。

在当时,大雾弥江,曹军看不清事物的情况下,点着偏失水准的火箭,去射对方,这绝不是一个头脑正常军事将领能下出来的命令。

最关键的是,曹操真的没算到孔明玩阴的

其实,最重要的原因应该还是,曹军确实不知道孔明这边是草船,若是真的知道了,别说点火箭了,拼了老命也要往那草船上扔火把呀!

因此,孔明的草船借箭,看似惊险,其实胜率还是蛮大的,赌的就是曹操那颗多疑、不敢的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