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89年的中考(2)

 老家在刘堡 2020-09-17

我下面要描述的记忆实在过于斑驳了,让我恍惚中觉得它不太真实,也真是好像不真实而恰恰赋予了时间的跨度,时间其实是有距离的,一眼可见的近与曲曲折折的远。

30年前的春天我彻底的离开了自来水厂厂门口的迎宾饭店,因为迎宾饭店已经没有任何一位亲戚,1988年的下半年我就已经孤立无援、孤苦伶仃沦为彻底的寄人篱下。好在有两位年轻的姐姐年纪的服务员很热心的时时的关心我,她们都是山阳杨桥的:一位姓刘,另一位叫杨梅,穿的是那时时髦的护士鞋,白色的,青年头,饱满的白果子脸蛋……直至现在,我听到杨梅的名字,都想去打探一下。那是在人生窘境中不可多得的温暖。

1989年春天,初三的第二学期我终于到了大舅干活的饭店,桥头饭店。我要叙述这斑驳的记忆确实有些吃力。亚细亚广场那时还是汽车站,车站的大门朝北,面前是一条马路,向西,在马路北边是安宜饭店,人民公园(就是现在的纵棹园)马路南边是晨光机械厂,当时很有名气的一家工厂,人民医院,大门朝西。汽车站的东边有一条南北方向的公路,汽车站在这里开了一扇汽车进出的大门,那时稍微机灵一点就可以从这个门溜进去检票上车,可以免去排队等候的着急和焦虑。

最费力的描述就在这汽车进出门外的公路南不多远的一座桥,这桥是这公路的一部分,也就是有一条河是穿过公路的,现在这条河还在公路下面,成了隐姓埋名的“地下工作者”,那时河流是醒目的,大桥也是醒目的,桥头饭店也就赫赫有名了!

哪怕再苦,只要回到“老保姆”大舅这儿,那种寄人篱下的感觉就会减少许多,再苦的条件也能承受,住的地方是桥头饭店向东几百米的地方,也是在河的南岸,这里散落着一些民居,在房屋起起落落之间有一条曲曲回回的路也可以称之为小巷,小巷到头是一幢两层的楼房,院长阔朗,但也没有围墙也无修饰,房主是一对母子,那男孩跟我年龄相仿,那时他在宝中读初三,我们并不怎么交流,据说他的成绩挺不错,上的学校也比我好,我便跟他假清高,看着他经常用功。尤其我是睡在他家楼上木板地上,他住楼下,每天清晨他背诵政治,我就那么听着也就跟着记忆了,受益匪浅!

他母亲面无表情,更多时候是冰冷的,据说他父亲还在台湾,是寄回来的一笔钱让他们母子砌了楼房,确实是有钱的,我们住的二楼房顶都是由金木梁和旺砖搭成的。

真正最牢靠的复习时间在二三月份,四月份气温回升,1989年的暮春有一种特别的气息在萌动,中考之前还放一个星期的假,我也不知道我的借读的身份在中考临近的时候暴露无疑,在心理上又造成了另一种莫名的体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