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不动声色的盯上了一条路。盯上它很久。由这条路,我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扬州的三元路,路心有一座古老石塔的三元路,被扬州人称作,“唐宋元明清,从古看到今。”其实,我现在瞩目的这条路竟然也是发端于唐朝…… 它就是叶挺路,现在它一头连着闻名中外的京杭大运河,一头连着京沪高速公路和连淮扬镇铁路。它穿过宝应古城、旧城和新城。我的办公室的窗外便是叶挺东路,视线处是一排交错排列的广玉兰跟银杏,春夏之交广玉兰开着玉碗一样大的花,夏秋时节银杏果儿从青涩到熟透坠落,最后金黄的银杏叶映衬着蔚蓝的天空。叶挺路在它们的隔离下不至于那么直白,相反而显得婀娜或者多了一点点风情,伴随着汽车穿梭的奔驰声,行人来往甚至风雨兼程的身影! 叶挺路,它是从历史走过来的,它还在走向未来。从我们单位这儿向西,就是追寻它的历史足迹,向东是它现实的观照!叶挺路是一条东西向的路,它跟南北向的白田路正好构成一个坐标系,我们单位就挨着原点!这样一想,或者这样的坐标,是多么的伟大!其实,鲁迅先生说过,世上本没有路! 叶挺路是时间熏陶出来的路,它已经不知见证了多少个四季的流转,它也在这岁月的流转中延伸! 说叶挺路始于唐朝,我的揣测是现在的世纪影城(还是世纪影城吗?)以前是大众电影院,大众电影院之前是宁国寺,宁国寺建于唐朝,“跑马关山门”,山门外的路就是现在的叶挺路。你,宝应人一定会说,宁国寺不是在安宜南路嘛!那我得告诉你,那个“宁国寺”是宁国寺异地重建在那里的,时间离现在也不过才20年左右的时间。 这么着从唐朝开始吧,这路开始自然不叫叶挺路,也不过是短撅撅的一小段,后来它也是经过1000多年,到新中国,西到大运河,东至老宝中门口,可能也不过1000多米!据说是1947年为纪念罹难的叶挺将军而改名为叶挺路,也有说当时的叶挺的部队(新四军)走过这条路才改名字的,我相信前一种说法。但在改名之前却是让宝应人羞辱的高蔡路,高是日本鬼子高桥,蔡是蔡姓伪县长。在高蔡路之前也许还叫过“中山路”! 叶挺路几乎跟新中国共成长的,特别是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至现在,它穿过了宝中,经过了苏中路,跨过了中沟河(河上的桥还叫叶挺桥),直抵新淮江线,到了2009年之后,宝应大道与之一脉相承!今天它的一头连着闻名中外古老而年轻的大运河从叶挺路,一头抵达连接世界的高速路、高铁路。我们走出宝应,走向外面的世界;同样我们也从外面的世界走向叶挺路,走进家乡宝应。从叶挺路走向未来,也是从叶挺路我们回望历史! 我们少年的历史从梧桐叶翠绿浓阴黄叶纷飞再到黄叶纷飞翠绿浓阴;那段时间那段路上铺展着文化宫、书店、邮局、百货公司、县政府、素菜馆、红卫桥、震丰园、中大街……初三的晚自习,我们骑着自行车从空旷的叶挺路上飞驰而过! 我们青春的历史回到了宽阔的穿过宝中的一段,宝中有崭新的南校门,两边的广玉兰开着大朵大朵或掩映树叶或高悬枝头的白色花朵,书店在我们电视台门口,我们的门口放过录像,开过商铺,烈士陵园在路的东头,高乐高砂锅城在路的西头。落雪的夜晚去高乐高吃一碗热气腾腾的砂锅,那是青春的快乐。清明节的时候,哀乐从烈士陵园飘进我们的编辑部,后来它搬走,后来我们也搬走! 有谁还记得钟楼对面的物资大厦开张的盛况?有谁还记得有人议论开发区的路建的太开阔?这也是叶挺路!它在向东延伸,我们今天依然还听着钟楼的钟声,它难道不是历史不断的回响,抑或是朝气蓬勃的未来召唤? 您再回看文章开头的两张照片,今年叶挺路的又一次改造,我们在这原点近处也已经历经过十几年!今年是新中国70岁生日,那么我们在回溯叶挺路的变迁,会不会更加的感慨良多?我们在回味中又会想起什么——岁月的流逝,生活的变迁,感情的浓淡,记忆的碎片? 走过叶挺路,你会想起什么 从10月起,断断续续的写,片言只语。于2019.12.28夜,再于今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