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面

 老家在刘堡 2020-09-17

                 马 面

下晚时分,跟儿子从城北向南穿过几个街区到马三面馆,就是为了一口马面。儿子去西部读书两年过后,居然大大的改变了饮食习惯,他说学校那个城市的油泼面好吃,说油泼辣子地道,舍此无他!唯独对马面还能情有独钟。

县城里很多人对马面是不离不弃的,所以我们从老电视台搬到现在办公地点的初期,还有人逮着着机会去老台附近东门大街的马面去吃一碗。后来马三面店开过来了,大家不要再跑回去,心心念念的就近吃上马面了!

当然我第一次听说马面是在老台,时间也颇算“久远”,那是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从电器厂调过来的徐工,她某天极力推荐马面,马面在她的电器厂门口的巷子里。早晨开始一直延续到上午十点过后,简陋的屋子里支着几张桌子,掇着几条长凳,吃客络绎不绝!一口大锅的滚汤咕噜咕噜不歇,面把子不断地放到匾子里,抓几把放到滚水里,划拉几下,面汤似乎也简单。马面便宜,那时一碗不到两块钱,加一个煎鸡蛋五毛钱,一般会问要不要加芫荽。吃客也有找不到位置端着碗的,还有的好一口马家自磨的辣椒酱。

有人说马面便宜简单是一回事,主要他的面好,说他家的面是自己加工的有劲道,反正面与面清清爽爽,就算堆在一起也好像不腻歪。另外东门大街的烟火味兴许也是大家对马面成迷上瘾的原因。后来,马爹爹老了,他会坐在店堂一边,慈眉善目,看着面前热闹的场景!我爸有一次回来说,他跟马爹爹打了个招呼,马爹爹客气的回礼,说起来大概我们两家也有一段世交,马爹爹是明白的。只是到我们,已经断了往来。不说,谁知道。“形同陌路”呗。

马面在县城也扩大发展的,大有“长盛不衰”的意思。然而马爹爹走了,他的女儿还在维系着马面的荣光,似乎还没看到更年轻的一代接班……

马面,以后也会变成一种记忆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