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70114闽侯雪峰寺

 乐儿小筑 2020-09-17

那年秋天,我们从小城出发,一辆大班车,各种颠簸,差不多用了一天的时间才开到福州。在车上熬得不耐烦的时候听到人提到雪峰寺这三个字,说路过这寺庙就快到福州了。有一年去屏南路过,听人说这庙很有些历史,后来看到报纸说春天可以来这儿赏牡丹花,又听说这一带的路况不好北方司机都要请当地人代开啥的。等我跟着导航专程来到雪峰寺时,距离我第一次听到它的名字已经过去将近三十年了。

寺庙大门就在115县道边上,门上写着“南方丛林第一”,看不明白是啥意思,也因为来往车辆较多,没拍。入得大门来,一回头,正好看到这个硕大的放生池,大门的内侧写着“回头是岸”。

从我家开车到雪峰寺,全程70公里,大约80分钟。当日多云,天色沉沉,气温比市内低了若干度,能明显的感觉到寒意。

到近前才发现居然是叫“崇圣禅寺”,除了两边的联上嵌了雪和峰字,完全没找着雪峰寺这样连在一起的三个字。说是这寺庙原来是叫雪峰崇圣禅寺,与鼓山、旗山三山鼎峙,合称福州三绝。习惯上被称为雪峰寺。

此寺庙是唐咸通十一年(870年)建,现存的大部分建筑为清光绪年间重修,是禅宗云门、法眼两派的发源地,被列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为泉州人唐代高僧义存开立。

踏入院中回头,这八个大字还真有时代烙印。

院内有两棵古树柳杉,相传一株为开山祖师义存所植,距今已有一千一百余年。

另外一株为闽王王审知所植,也已一千一百多年。闽王极其重视安民,义存圆寂后,他还特意派了长子来此主持仪式,寺庙最后面有义存的难提塔,就是当年闽王遣人所建。

进来的第一座建筑是天王殿,看着像是新建的样子。我们是把这里当旅游景点来逛,没有入内。

从左侧转入,一个长方形的放生池被小桥分隔成两部分,有桥孔相连。

这座大雄宝殿是光绪年间重修的。这里一年四季的春、夏、秋、冬都会举行禅会。殿里佛像精美,有来自缅甸的三世如来玉佛,还有来自印度的梵文贝叶经。

这只木鱼被列入雪峰寺二十四景。

法堂前的香炉。

法堂后面,不知道叫什么名字的一排屋子,只见着地面石条的沧桑,于是特意拍了几张。

在这一排长廊的尽头就是义存师傅的难提塔,我们在那看介绍的文字,忽然有女子声音“要叫义存祖师”。她向我们解说了义存与这座寺庙的渊源,特别强调义存祖师开立的禅宗,是让人心中简单一心向佛。她说这庙地偏香火冷清,但却是祖师所在地,所以来这里修行是必须的。在她略显生硬的中文里我们知道她来自马来西亚,她说的一句话让我们印象深刻,大意是——这里是根是宗,我们在海外的中国人不能让这里断了,所以,要经常回来,要传承祖师的精神,要发扬,我们是中国人。

也是她的讲解,我们才想到之前看到的二十四景介绍里有一个枯木庵,那正是雪峰寺的发源,是义存当年栖身的一个中空的枯木。里面刻着我国最古老的木刻题记,记载了闽王舍款造庵的史实,还有二十余段宋、元、明、清名人题刻。后人为这段枯木建起了一座寺庙用以保护,所以我们只是近前去看不曾留下图片记录。倒是离开那座小庙时,见到门前乾隆年间的石碑,特意留图。

一只橙色的小鸟站在枝头,眺望着枯木庵的方向。

似乎每一座寺庙都会植些梅树,雪峰寺入口处就有一株老梅树,才刚刚绽放,因为前几日的低温,花瓣被雨水打得有些没精打彩的。

红院墙边上有一株孤单的梅树,才刚刚结了几个花蕾,映着红墙便是在这苍白的天色中也让人觉得惊艳。

院墙边还有几株茶树,这种单瓣的比复瓣的看着喜欢一些。

一缸的枯荷,水面有薄冰,应该是半夜里结的。

枯去的花朵衬着寺庙的屋顶,颇为萧瑟。

远远的就闻到一股子香味,转到后院,果真有腊梅。“恐是凝酥染得黄,月中清露滴来香”,咏梅的诗词很多,特意为腊梅而作读得入眼的极少。

通常见到梅,第一想到的就是卜算子.咏梅,陆游的是我迄今为止能流利背诵的唯一的诗词了。而另外那阙卜算子,我一直觉得里面反复出现了四个春字是不工整的。

“为有暗香来”,写的也不是腊梅,可我只在腊梅树下闻到了香。

冬天的牡丹园萧条得只剩下光秃秃的枝桠,或者等到三四月份牡丹盛开的时节得再来一次。这个阴冷的冬日,在安静空寂的雪峰寺里转悠,倒也惬意十足,算是圆了多年的记忆,也提醒我梅花季节的到来,后续的周末可以追着梅花跑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