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由《老师.好》想起的

 乐儿小筑 2020-09-17

看了于谦的《老师.好》,感觉自己上了一个假高中。

我是1985年高一新生,1988届高三毕业生,与影片的时间碰巧吻合。我和我的同学们爱霹雳舞,唱邓丽君,迷费翔,女读琼瑶男读武侠,向往像三毛一样去流浪……但我们的高中生活平淡无奇,不管读得进去读不进去,大家都老老实实的坐在教室里。没有影片中那么丰富的业余生活,对老师也没有太多的抱怨,更不敢正面反抗。没有只填报北京大学的同学,远大理想最多是能考上大学。没有太强的个性大家都随遇而安,高考的氛围也没那么紧张。除了上课时间,与老师们并没有太多的私下接触,相处基本和谐。

高一是混班,高二才分文理科,所以能被一个班主任教三年的,两个班加起来,二三十个而已,我是其中之一。我们后来称他为阿汤哥,叫他男神,用“谦谦君子,温润如玉”来总结他。我们毕业离校,阿汤哥到福建师大进修,我和青去进修楼找他玩儿。他卷着一高一低的裤脚拖着凉鞋从走道里出来,我们仨相视大笑,从那天起,阿汤哥真正开始做我们的朋友。三十年聚会,我和他并肩漫步在厦门的铁路公园,他居然还记得以前我家住哪最初的工作单位,彼时他已是教龄近四十年的语文名师了。

学校的一二.九歌咏比赛,阿汤哥请了他太太拉手风琴伴奏来训练我们,我不记得有拿到名次,但肯定没垫底。我们班有每周一歌时间,阿汤哥选歌,也接受我们的推荐,歌是他用毛笔抄好,白纸黑字的大字报,上端贴到黑板顶部的木框,下端在风里轻轻飘着。有时是他教,有时是青(考入福建师大声乐系)。最后一次每周一歌是《飞扬的青春》,由四位同学一人一句领唱,我一直一直记得这首歌,记得当时的情景。三十年聚会时,我们和阿汤哥唱了一晚上,把那些年曾经属于我们的歌一一唱过,《我爱米兰》被反复合唱,我们以歌声寄情,感谢阿汤哥播种在我们心里对爱对美好事物的理解与向往。

高二刚开学,有同学在周末溺水身亡。阿汤哥组织我们捐款,印象中数额并不大,比起《老师.好》里的肯定要少得多。那是第一次我身边的熟人过世,前两天才发了课本给他的,那种不安感汇集成了害怕,几天后,我和青在操场上散步,哭了一场。几年后,兰割腕离世,那天我搬新家正在宴客,听到青在电话那头哭,我迷糊着往厨房走,一头撞在柜角上,血从厚厚的头发里流下来,感觉不到痛。十周年聚会时,跟阿汤哥提起兰,他唏嘘不已,嘴角紧紧抿起。三十年聚会前,班长暖群晒出了当年的请假条,兰写的一张伫在那里。她一直没有离开过我们班。

高一的时候,阿汤哥带我们坐火车去市里,看动物园,逛公园,那是我第一次看到猴子。高二的时候,带我们包了公共汽车去武夷山,雨中登天游峰,在雷公洞里听瀑布们的轰鸣,兰握着我的手指,教我玩游戏;雨夜里大家围着灶台烤鞋袜,在房间里唱《明天会更好》。他在告诉我们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让我们知道小城之外天大地也大,要我们开阔眼界,亲近自然,感知美好。毕业留言本上我给好几位同学写下“等你们有钱了,记得赞助我旅行哦”,我爱上旅行,受他的影响深重。

阿汤哥是语文老师,字写得漂亮,普通话标准,多多少少影响到了我们。高考志愿填报福建师大的同学很多,一是招生多,二是长大后想成为他。每次作文被他拿来念,都会让我傲骄好几天。他还会把优秀作文刻到蜡纸上印出来分给每位同学学习,看着自己的文字变成纸本在同学的手上,非常自豪。然后会去找更多的书来读,偷偷写下更多的文字。那时候喜欢背诗词,也学着自己填,还写小说。我对文字与阅读的热爱,源于阿汤哥,阅读和写字极大程度丰富了我的内心世界,让我感受到宁静的快乐。

高二的时候,我和帆去跟阿汤哥申请同桌,他爽快的同意了。后果就是坐在老师眼皮底下第一排的我俩,上课聊天,聊红楼聊福尔摩斯聊电影反正不聊学习。直到阿汤哥在班会上说:那两个要求坐在一起的女生,散会后找我一下。我和帆自然是可怜兮兮的央求,许下各种保证。我们一直同桌到毕业,相爱相杀,秤不离砣,至今。三十年聚会时,《同桌的你》响起,大家伙都找自己的同桌,相拥而歌,作为麦霸的帆站在台上高歌,半场休息时,才想起我俩也是同桌。

前几年,忠他们几个说起自习课开溜去打麻将什么的,我完全楞掉,被他们安抚:当年你还小。我所做过最出格的事就是翘课去看《欢颜》,已经是高三了,实在想看那部电影,上课时突然背起书包就走了,爱跟着我,帆没动位子。当然会被阿汤哥审问,我说压力太大读不进去,他还开解了我半天。我还在数学课上读历史,数学老师翻了翻我的历史书,看着我,我说我的数学太烂想用历史来补分,他转身离开。后来我的数学成绩居然是各科中考得最好的,我的高考结果可想而知啦。二十年聚会时,历史老师颤巍巍的在人群里喊我的姓,问“那个家在***的同学来了没”,三十年聚会时,已经见不到他了。

我们那届的高考成绩很差,创一中校史最低,校长引咎离职回了原籍。二十年聚会时,阿汤哥很抱歉的说我们能拥有现在的一切与他无关,都是自己离开学校后打拼出来的。其实,我们班素来中庸:歌咏比赛没拿过名次;文艺汇演只有青的独唱去撑台面,她还老忘词;班级女生居多,运动会项目都报不全;一提写通讯稿,个个还清高得很,不屑为之。文科班三十周年聚会时,和一班的做游戏,阿汤哥紧张得不行,生怕我们输了不开心,当年我们可没顾及过他的颜面他的考评他的心情。一班的人说:二班没什么本事,就是特团结。对,我们班本科就上了一个,加上大专和中专走了不过三分之一,学业上确实没有值得圈点的,但毕业三十年来,同学间有啥事,一呼都应。

高考结束的当晚,我们班在后花园举办了告别晚会,我、青和帆三人中途退场去开小聚会,是悄悄溜走的。一晃,31年过去了。我很庆幸学生时代遇见阿汤哥这个班主任,也庆幸遇见我们班那些同学,我们走过青葱岁月,走过而立走过不惑,步入知天命之年。等到白发苍苍的那天,身边还有少年时就相伴在一起的朋友,那是何等的幸福啊!

愿每个人在学生阶段都能遇见《老师.好》中的苗老师,都能遇见我们的阿汤哥,也都能遇见数十年后仍然结伴同行的朋友。

记录是最长情的陪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