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曹魏扬州籍三大名臣:两位来自如今的淮南,一位来自如今的蚌埠

 沈忱灿烂海滩 2020-09-17

众所周知,在曹魏、孙吴、蜀汉这三国中,曹魏拥有的疆域面积是最大的。同样,所拥有的的人才数量也是最多的。据统计,曹魏帝国人才遍布全国的十三部州。从人才分布情况来看,中原及西北地区的人才数量较多。不过,本文要介绍的,则是曹魏帝国人才中人才较少的一个州——扬州籍的名臣。他们一共有三位。

第一位:胡质。胡质是汉末扬州九江郡寿春县人,即今安徽省淮南市寿县。胡质的父亲名叫胡敏,是汉末江、淮地区的名士。胡质的成名较早,青少年时期就与蒋济、朱绩闻名江、淮。此后,胡质在扬州地区任职,经扬州别驾蒋济推荐,被曹操任命为顿丘令,后来又分别担任过丞相东曹令史、扬州治中等职。

胡质在曹操时期最为有名的事迹是调解了名将张辽与护军武周之间的矛盾。据《三国志·胡质传》载,胡质担任扬州治中期间,名将张辽与护军武周矛盾重重,张辽甚至要求扬州刺史温恢撤换武周,改由胡质担继任。

不过,胡质却对张辽表示,武周为官清廉,品行出众,曾经得到过张辽的称赞。如今张辽却因一点小事与武周交恶,此举令人心寒。更何况自己才疏学浅,更加无法得到张辽的信任。胡质的这番话令张辽非常感动,与武周重修旧好,此事也成为当时的一段佳话。

除了在扬州别驾任内政绩突出外,胡质在战场上的表现也毫不逊色。曹魏正始二年,胡质以荆州刺史的身份率部在樊城击败了东吴名将朱然,力保樊城不失。战后,胡质又被晋升为征东将军,都督青州及徐州军事,成为曹魏中期长江流域的最高军事长官,为稳定东南边境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

第二位:胡威。胡威,字伯武,胡威是胡质之子。与父亲胡质一样,胡威亦是早年成名,先后担任过侍御史、安丰太守等职。由于政绩出色,胡威很快便被晋升为徐州刺史。此后,胡威又被任命为右将军、豫州刺史等职,成为曹魏末期至西晋初期的封疆大吏。

第三位:蒋济。蒋济,字子通,扬州楚国平阿县人,即今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蒋济的仕途轨迹与胡质非常相似,他们都是早年成名于扬州,又同时被曹操征召,又分别被曹操委以县令之职,在地方锻炼。此后,蒋济又与胡质一样,成为扬州刺史的幕僚。胡质担任的是治中,而蒋济就任的则是别驾。

蒋济的成名之作出现在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年底。当时,孙权亲率数万大军围攻合肥。此时,合肥城内兵力薄弱,曹操又无法增派大量援军前去解围。危急关头,蒋济想出了扭转局势的方法。他故意散布曹军主力正在驰援合肥的假消息,并让合肥守军及围城的东吴军队都得到这一消息。城内的曹军士气高涨,城外的东吴军队人心惶惶。最终,孙权下令放弃围城,全军撤回江东。蒋济就这样不费一兵一卒解了合肥之围。

蒋济在曹操时期最为有名的故事出现在荆襄之战期间。当时,关羽“水淹七军”,令曹操心生怯意,打算迁都以避锋芒。蒋济对此提出了反对意见。蒋济认为,关羽歼灭于禁统率的七军,并不能改变荆襄之战的大局。只要能说服孙权偷袭荆州,不但能解樊城之围,关羽也必将覆亡。在蒋济的坚持下,曹操改变了主意,一边增派援军前往樊城,一边与孙权秘密联络。最终,襄阳和樊城安然无恙,显赫一时的关羽也被孙权杀死。

魏文帝曹丕继位后,蒋济的才能得到了进一步的展现。曹丕征讨东吴期间,曾被困于渎水。蒋济果断开凿水道聚拢船只,之后修筑土墩阻断湖水,将战船牵引在一起,最后掘开土墩,顺着水势将战船全部引入了淮河,令曹魏水军毫发无损,令曹丕佩服不已。

不过,这位历经四朝的曹魏元老的结局并不好。高平陵之变期间,蒋济相信了司马懿不诛杀曹爽的谎言,亲自说服曹爽投降。但令蒋济始料未及的是,司马懿竟然将曹爽三族诛杀。得知这一消息,蒋济非常气愤,数月后病发而亡。

参考书籍:《三国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