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东邹城市籍曹魏六大名士:一位跻身建安七子,一位跨越魏晋两朝

 沈忱灿烂海滩 2020-09-17

如今的邹城市,有“千年古县”之称,是一个由山东省济宁市代管的县级市,战国时期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孟子就出生在这里。汉末三国时期,曹魏集团有六位名臣来自于该市。其中,一人是位列“建安七子”之中,一位横跨魏、晋两朝。

第一位:王粲。王粲,字仲宣,汉末名士,曹魏早期名臣,建安七子之一。王粲出身于世家名门,曾祖、祖父都位居东汉朝廷三公之列,其父王谦曾任汉末大将军帐下长史。受家世影响,王粲自幼聪慧过人、思维敏捷、博学多识,尤其善于记忆,有过目不忘的本领,少年时便已远近闻名。汉末名士蔡邕只跟王粲见了一面,就对他做出了一个发自内心的评价, “(王粲)有异才,吾不如也”。

王粲甚有才学,但早期的仕途却极为不顺。王粲早年被朝廷征召其为黄门侍郎,但王粲认为朝中权臣当道、局势混乱,便没有赴任,而是投靠了荆州刘表。王粲在荆州时,刘表以貌取人,终日对其不闻不问,从未加以重用,只是借用他的才学写了几篇讨贼檄文和劝和袁绍两个儿子的文章。王粲就在这样的境况中熬了好多年,直到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进入荆州时才得以改变。

王粲起初在曹操帐下任丞相掾,因协助平定荆州有功,被赐爵关内侯,后又迁升为军谋祭酒。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曹操被汉献帝封为魏公并建立了魏国,王粲被任命为侍中。王粲在职期间,受到了曹氏父子的器重与敬重,他不仅参与了魏国新典章的编撰,而且,凭着记忆制作出来的王室玉佩等器件一直沿用到西晋时期。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年),王粲随同曹操南征,在返回邺城的途中身染重病,最终不治而终,逝时只有四十一岁。

第二位:王凯。王凯是王粲的同族兄长,虽然才识不如王粲,但因其长相俊朗,倒是捡了一个大便宜。王凯早年跟随王粲一同避难至荆州,刘表本来有意把女儿嫁给王粲,但是,因为王粲长得又矮又丑且不拘小节,所以,刘表最终改了主意,把女儿嫁给了王凯。曹操平定荆州时,王凯跟随王粲一同加入了曹魏集团。不过,由于史料中对王凯未做记载,故其生平及主要事迹均不得而知。

第三位:王业。王业,字长绪,是王凯之子。王业在曹魏出仕带有一点偶然性。王粲病逝之后,他的两个儿子因为魏讽事件受到了牵连,被曹丕给全部斩杀了。这样一来,王粲一族便断了香火。不过,曹丕非常敬重王粲,也不忍心看到王粲因此绝后,便把王凯之子王业过继到王粲族下,作为王粲的后人沿袭了爵位,继续为曹魏集团效力。王业在曹魏官至谒者仆射,主要事迹与结局不详。

第四位:王宏。王宏,字正宗,王业之子。王宏的仕途经历了两朝,在曹魏时任尚书郎、给事中。曹魏灭亡后,王宏在西晋集团官至司隶校尉。由于史料中对其生平未做记载,故其主要事迹不得而知。

第五位:王弼。王弼,字辅嗣,王业之子,王粲的继孙,曹魏集团的名士,哲学家、经济家、玄学创始人。王业甚有其继祖王粲的风范,自幼聪慧、才识过人,少年时已经是曹魏集团的风云人物,与曹魏后期名臣钟会齐名。王弼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口才非常了得,当时善于应辩的吏部尚书何晏,每次与其交谈,都会被王弼卓越的口才与学识所折服。不过,王弼也算是命运不济,二十三岁就英年早逝了,逝前官至尚书郎。

第六位:仲长统。仲长统,字公理,东汉末期名士。仲长统自幼聪慧、勤奋好学,少年时以博学多才、善文笔而远近闻名。仲长统早年游历各州郡,与各地名士交往甚密,但却从不热衷出仕,州郡屡次征召时都以身体不适为由拒绝。汉献帝时,时任尚书令的荀彧举荐仲长统为尚书郎,后又跟随曹操四处征战。仲长统在曹操帐下效力期间,因其性格怪异且不拘小节,曹操对其不胜其烦,最终将其调回朝廷担任闲职。其主要事迹及结局不详。

参考书籍:《三国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