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魏延遭马岱追击逃往汉中,是在何处丧命的

 沈忱灿烂海滩 2020-09-17

本期的三国战争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一百零五回,发生在魏延被杀期间,相关人物分别为杨仪、董允、魏延和马岱。故事梗概如下:

魏延率部烧毁栈道,并派兵拦截杨仪和姜维所统率的北伐大军。杨仪大惊失色,连忙向费祎问策。费祎提出,在不远处的槎山有一条小道,尽管非常险峻,但可穿越进入汉中。杨仪下令,全军沿槎山小道进发,同时上表将魏延谋反之事启奏后主刘禅。

此时,远在成都的后主刘禅从李福嘴口得到了诸葛亮病逝的消息,悲痛不已。而魏延和杨仪互相指责对方谋反的奏章也接踵而至,令刘禅无法明辨真相。吴太后认为,当初诸葛亮曾看出魏延有反骨,想将其除掉,但又欣赏魏延的武勇,故此才没有下手。杨仪则是诸葛亮信任之人,一定不会谋反。

此后,后主刘禅询问群策的意见,蒋琬和董允都认为杨仪所奏应该属实。蒋琬认为,诸葛亮生前一直对魏延有所提防,一定会在临终之际授以除掉魏延的计策给杨仪,请刘禅大可放心。

就在后主刘禅与群臣商议对策期间,沿槎山小道进入汉中的杨仪和姜维来到南谷的后方。杨仪命何平率领三千兵马向南谷进军,结果与魏延遭遇,双方随即展开混战。魏延大败,不少将士纷纷逃走,仅有马岱所率三百人没有离开。魏延非常感动,与马岱商议投降曹魏,遭到马岱的拒绝。马岱认为,此时应当进军汉中,然后夺取西川。

魏延闻言大喜,与马岱一起向南郑发动进攻,与姜维、杨仪展开较量。在两军阵前,姜维按照诸葛亮临终前交给杨仪的锦囊中的提示,让魏延大喊三声“谁敢杀我”。魏延只喊了一声,便被马岱所杀。原来这便是诸葛亮临终前交代给马岱的任务。

与真实的历史相比,小说中的这个故事情节有真有假,不妨让笔者一一道来。首先,小说中出现的何平是谁,这或许令很多读者感到非常困惑,因为这个名字在小说中也就出现过这么一次。不过,这个人物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不仅如此,他还是蜀汉中后期的名将。他的另外一个名字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王平。也就是当年随马谡一起参加街亭之战的蜀汉将领。

小说中的何平为什么是历史上的王平呢?答案出现在《三国志·王平传》当中。据该传记载:“(王平)本养外家何氏,后复姓王。”这也就是说王平早年被寄养在外祖父何氏家中,姓氏也改成了母姓——“王”,到了长大成人后才恢复了父姓。而在《三国志》中,作者偶尔也将其称为“何平”。很可能小说作者在阅读史料时出现疏漏,这才在书中出现了这位让人摸不着头脑的王平。

接下来的一个问题相信大家都很感兴趣,魏延被杀是不是因为想要投敌叛国呢?答案是否定的。从相关史料的记载来看,这只是他与杨仪之间的一场内讧,只不过结果是以杨仪的胜利而结束后。

说到想叛国投敌,杨仪后来倒是有过这样的表态。据《三国志·杨仪传》载,诸葛亮病逝后,杨仪自以为自己将接替诸葛亮执掌蜀汉大权,不料诸葛亮临终前选定的继承人是蒋琬。杨仪非常不满,曾在费祎面前表示:“往者丞相亡没之际,吾若举军以就魏氏,处世宁当落度如此邪!令人追悔不可复及。”此后,费祎将杨仪的这番叛国言论汇报给后主刘禅,刘禅大怒,下旨将杨仪罢官免职,并流放到汉嘉郡,这才有了此后杨仪自杀而亡之事。

在小说当中,斩杀魏延之人是马岱,这一点与历史相吻合。《三国志·魏延传》称:“延独与其子数人逃亡,奔汉中。仪遣马岱追斩之。”不过,从这个记载也可以看出,马岱是奉命追击魏延并将其斩杀,而并非如小说所言按照诸葛亮的遗命在魏延身边做卧底。小说作者之所以如此虚构,目的自然是为了增加情节的精彩程度。

最后再来谈谈另外的一个问题:魏延是在哪里被杀的。关于这一点,史料中并没有明确记载,但一些地方志资料却揭晓了答案。据清代《南郑县志》载,魏延是在石马堰被杀,之后也是在此处下葬。从地理沿革来看,石马堰就是如今的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的石马坡。除了文献资料之外,上世纪的考古发现也证明了这一记载的正确性。这里还要特别说明的一点是,魏延的冤案在不久之后便得到昭雪。此后,蒋琬和费祎等人下令在魏延被杀之地修建了魏延的陵墓,以纪念这位战绩卓著却又结局悲惨的名将。

参考书籍:《三国志》、《南郑县志》、《三国演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