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蜀汉有三大凉州刺史,一人英年早逝,一人身败名裂,一人不得善终

 沈忱灿烂海滩 2020-09-17

三国时期的凉州,隶属于曹魏集团的势力范围,经魏文帝曹丕改革之后,其辖境包含有金城、西平、武威、张掖、酒泉、敦煌、西海等七郡。凉州地形复杂、民族众多,丝绸之路贯穿全境,自古便是物产丰饶,盛产精兵勇将之地。

按其归属权来说,曹魏集团在此地设置刺史,命其统管军政要务的行为是一件无可厚非的正常现象。然而,自始至终都没能将凉州纳为己有的蜀汉集团,竟然也设立了“凉州刺史”这一虚衔,并且,先后任命了三位著名的将领担任该职务。

第一位:马超。马超,字孟起,蜀汉集团早期著名勇将。马超早年反曹失败后投靠了益州张鲁,但张鲁为人心胸狭隘且好猜忌,他虽然欣赏马超的勇武,却又事事处处对其提防。所以,马超在张鲁帐下效力期间很不得志。刘备进入益州征讨张鲁时,马超终于喜得明主加入了蜀汉集团。

刘备平定益州期间,刘璋屯兵成都依城坚守,蜀兵久攻不克。为了尽快拿下城池,刘备偷偷拨给马超兵马,命其率部绕着成都转悠了一周。城中守将看到马超后都误以为是蜀汉的凉州援军赶至,刘璋及其部将们纷纷失去了抵抗意志,后经主降派谋臣们的一番劝解,刘璋最终弃城投降。由此可见,凉州精兵在当时的战力及威慑力非同一般。

章武元年(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后任命马超为蜀汉集团的第一任凉州刺史,其用意也显而易见。马腾、马超父子原本就是汉末时期的凉州军阀,而羌族人又是凉州精兵的主要来源。

马氏一族在凉州地区经营多年,根基稳固、势力庞大,在当地具有很高的地位和影响力。刘备任命马超为凉州刺史的用意,一是借助马超的威望和影响,为收复凉州地区提前做一个铺垫;二来也表明了对凉州地区志在必得的决心。不过,马超命运不济,升任凉州刺史第二年就于任上病逝了。

第二位:魏延。魏延,字文长,蜀汉集团早期的谋武干将。魏延是一位智勇双全的蜀汉名将,自跟随刘备之后屡建战功,尤其是在汉中都督任上时,充分发挥了智略与军事上的特长,将汉中打造成了蜀汉集团最坚固的北方门户。由于魏延在汉中的出色表现,刘备称帝后晋升其为镇北将军。

建兴五年(公元227年),诸葛亮进驻汉中筹备北伐期间,任命魏延为丞相司马兼任凉州刺史。魏延在职期间虽屡有奇谋,但因诸葛亮用兵谨慎,认为魏延的战法过于冒险,故对其谋略未加采纳,这也使得魏延在刺史任上始终没有太大的作为。诸葛亮病逝后,魏延也因与杨仪之间的矛盾,最终死在了自己人的手里,落得一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第三位:姜维。姜维,字伯约,蜀汉集团中后期的中流柱石。姜维是诸葛亮北伐期间收服的大将,他自加入蜀汉集团后备受诸葛亮的欣赏与器重,被诸葛亮称之为“凉州上士”。姜维早年受到诸葛亮的重用,除了他确实有勇武才干之外,其拥有的凉州背景也是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据相关学者考证,古代的“羌”与“姜”本是一个字,天水姜氏源自于凉州的羌人之后,也是当地的名门大族,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力。诸葛亮重用姜维,并任命其为征西将军,其用意也在于借用其凉州背景,对顺利夺取凉州做一个铺垫。

诸葛亮病逝后,蜀汉重臣蒋琬督阵汉中,而姜维率领部众数次北伐,其攻掠的地区较于诸葛亮时期更为向西,其目的就是要与羌人联合抗魏。延熙六年(公元243年),蒋琬出于当时形势的需要,上表举荐姜维为凉州刺史,并迁任镇西将军。蒋琬执政时期对姜维还算是较为支持,姜维在征伐凉州的过程中也有一些成果,而到了费祎执政时期,由于其主张的战略过于保守,对姜维采取的行动完全成了一种遏制。姜维每次出征,费祎都要限制其所带兵马,以至于姜维数次征伐都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

费祎病逝后,姜维虽然进位大将军统领军事,但此时蜀汉集团的国势衰落、人才凋零,再加上曹魏经过数年的巩固,雍州、凉州地区的防御稳固,驻军实力也明显优于蜀汉。所以,姜维后期的北伐除了空耗国力之外,收益几乎微乎其微。姜维倾尽毕生之力,直到葬身于乱兵之时也没能实现攻占凉州。

参考书籍:《三国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