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水浒传》有两大天王,一位享誉江湖,一位名不副实

 沈忱灿烂海滩 2020-09-17

对于“天王”一词的来由,历来有很多种说法。有人说这个词来自于古代印度神话,也有人说它很早就在我国古典典籍中出现。但不管哪种解释,都体现出这个词的与众不同之处,都是身份高贵的代名词。用这个词作为人物的绰号,显然是为了体现人物的身份和地位。

在《水浒传》中,以“天王”为绰号的人物仅有两位。他们来自敌对阵营,一位是绿林好汉的魁首,一位是官军中的高级将领。不过,从两人的表现来看,一位享誉江湖,另一位则名不副实。本文根据小说的描述,对这两位人物作一个简单的介绍。

第一位:托塔天王晁盖。晁盖这个人物,并非是《水浒传》作者杜撰而出,而是在宋元时期的话本中已有出现。在宋代无名氏所撰《大宋宣和遗事》中,晁盖就已经出现,他是郓城县石碣村人,因劫取了北京留守梁师宝送给蔡太师的十万贯金珠和珍宝遭到朝廷通缉,最终前往太行山的梁山泺落草为寇。在该书中,晁盖的绰号名为“铁天王”。

而在宋代龚开所撰的《宋江三十六人赞》中,晁盖这个名字也赫然在列。他在三十六人中排名第三十三位,绰号也是“铁天王”。从水浒故事的发展来看,《水浒传》作者显然是受到了这两本书的影响,保留在晁盖“天王”的绰号,仅仅是原本的“铁天王”改成了“托塔天王”。同时,作者对晁盖这一人物进行介绍时,还专门对这一绰号的来由做了一番解释。

晁盖在《水浒传》中是一个性格鲜明、特点突出的人物形象。他以仗义疏财、义薄云天、嫉恶如仇、专爱结交天下好汉而闻名江湖。因此,刘唐和公孙胜才会不远千里前来告之生辰纲之事。晁盖一口应允,随即与吴用等人商议劫取的具体行动方案。当遭到朝廷追杀时,他与众兄弟一起奋起反抗,然后上了梁山。此后,林冲火并王伦,晁盖也因此成为梁山的第二任寨主。

在晁盖的领导下,梁山接纳了众多的英雄好汉,事业蒸蒸日上。得知宋江即将被官府处斩,晁盖不畏艰险,亲自率领梁山众兄弟在江州劫法场,将宋江救出。这一切都是晁盖能力的体现。

不过,晁盖也存在一些缺陷。他并没有摆脱强盗的禀性。在担任梁山寨主后,依然沿用了王伦的方法,抢劫来往客商,只是下令不得伤及性命。同时,他勇猛有余而智谋不足。曾头市一战,身为一寨之主的他竟然以身犯险,最终中箭身亡。他的死,也导致了梁山日后的悲剧。

第二位:李天王李成。与晁盖这位“天王”来自宋元话本不同,李成是一位真实的历史人物。据《挥尘后录》和《三朝北盟会编》载,李成原本是纵横于江淮一代的巨寇,实力不俗。为了消灭李成,朝廷曾派岳飞出兵征讨。作者将这样一位在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写进《水浒传》中并冠以“天王”的绰号,也是可以理解的。

不过,李成在《水浒传》中的表现却完全配不上他的绰号。尽管他担任大名府留守梁中书手下的都监,有万夫不当之勇,但在战场上的表现却拙劣不堪。梁山攻打大名府期间,他大言不惭,声称要将梁山贼寇全歼。但首次交战,便被梁山击败。此后,他又贸然出击,中了梁山的埋伏,伤亡惨重,只能落荒而逃。最终,李成未能守住大名府,只好与梁中书一起逃到了东京,毫无“天王”的气概和本领。

参考书籍:《水浒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