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邓丽君第一张专辑里的歌《凤阳花鼓》

 读书毁三观 2020-09-17

我第一次听《凤阳花鼓》这首歌是听的台湾歌手阎荷婷唱的版本。

那是去年的事情。

去年春节我给父亲买了一对惠威的音箱和MP3,我告诉他不要再用光盘听歌了,不方便,切换的自由度不及MP3,而且存储量更是差了一个量级。他总是说CD的音质是MP3没法比的。我说MP3也有音质好的,我会帮你下载320k的文件。而且大部分人的耳朵是听不出高质量MP3和CD音质的差别的。

我把新到的惠威音箱插在手机上,播放了一首里面储存的320k音质的歌曲。再用他的机子播放了一张CD的同一首歌作对比,我说你能听出来音质有区别吗?我告诉他用软件和器材能够测出音质的差距,但是人耳是无法分辨的。

自此以后他便只用MP3了。

他叫我往里面多下载一些老歌。我便打开酷狗搜索了一些50到80年代的歌曲。有些我从前未听过的,便会试听一下。在这时,我听到了一位叫阎荷婷的歌手的声音。我当时一下就怔住了。她的声音一听便是充满着国风的古典味道的女中音,浑厚有力,且自带颤音的律动。我一口气听了好多她的歌,其中一首便是《凤阳花鼓》。

我喜欢这首歌,是觉得旋律与歌词很有趣。有点当年听周杰伦的《印第安老斑鸠》的趣味感。

我向来对一首歌曲产生兴趣后,便想了解它创作的故事。但我搜不到相关信息,查不到作曲作词者是谁。只知道是一首安徽的民间小调。我看到最早发行这首歌的专辑的歌手是我心中最喜爱的邓丽君小姐。

那一年是1967年,邓丽君才15岁,这也是她人生中的第一张专辑。

大部分人听一首歌的第一个版本,往往很难再接受其他歌手演唱的版本。比如很多人在2014年的《中国好声音》才听到了由刘明湘演唱的《漂洋过海来看你》。这首歌其实已经算很老的老歌了,但是传唱度并不高,所以很多人并不知道有这首歌。那时我经常能在朋友圈看到有人转发刘明湘的《漂洋过海来看你》,就好像他们终于发现了别人所不知道的瑰宝一样。我说你们该听听金智娟演唱的版本,只有她才唱出了这首歌的情绪和感觉。但大部分朋友却说还是刘明湘唱的好听。

你看,你真的很难改变别人的第一次的不太客观的印象。

我曾经写了一篇关于《哭砂》这首歌的文章,我在这之前只听过黄莺莺的版本。可后来当我在2001年听到了林志炫演唱的版本后,便确信这绝对是我听过的最符合这首歌的惆怅的感觉了。

你看,我并没有被黄莺莺第一次带给我的印象固守住。

  

  

同样的,当我去听邓丽君演唱的《凤阳花鼓》后,我确信,这首歌再也找不到能超越的版本了。

如果要论这两个版本的歌手当时的演唱功力,那明显是阎荷婷更胜一筹。但阎荷婷亏就亏在这里。因为这首歌恰恰不能用完美的歌唱技巧去表达。

它需要一个接近成熟却还带有稚嫩的声音,而15岁的邓丽君就符合这个要求。

我们首先看看开头的歌词:“左手锣,右手鼓,手拿着锣鼓来唱歌”。请问,什么年代什么人还拿着锣鼓唱歌?那当然是古代中国,最晚也该是清末民初吧?那谁又会在那个年代拿着锣鼓唱歌呢?如果是在食肆歌坊之地,肯定免不了按管调弦的丝竹声。所以只拿着锣鼓的他们定是街上卖唱的走江湖。

好的歌曲最妙的地方便是让你的头脑里马上产生一幅幅的画面感。而邓丽君唱出来的感觉就充满了画面感。就仿佛你站在了清末明初的繁华京城的街道上,只见一身淡素的豆蔻年华的少女左手提着一只锣、右手握着一张鼓,随父兄在卖艺唱歌。她随着锣鼓的节奏、摇头晃脑、自怜自嘲的唱到“我命苦,真命薄,一生一世嫁不到好丈夫。人家的丈夫做官又做府,我家的丈夫单会打花鼓”。她极力模仿已出嫁的成年女子的声态,却无奈年龄不到,声音稚嫩。只怕是连男女间的事也未懂,即无神,形也欠。街上众人并没有被略带伤感的歌词共情到,反倒被撩拨得忍俊不禁。锣鼓的敲打更是增添了一丝喜庆的俏皮感,听完后纷纷解开钱囊朝她的锣里丢掷铜板了。

你听完这首歌,脸上仍挂着笑,这便是它的魅力了。

不一会,你难免会再次想起邓丽君。那一年的她15岁,在顾学业还是歌唱的抉择时,她选择了后者。她热爱唱歌,只想快乐的歌唱下去。却没想到28年后竟会客死他乡,成为了全球华人的痛。你又会想,如果她没去世的话,如今也有60多岁了,大概是还会再给人间多添一些好听的歌吧。

那一年是1995年,我也才11岁,再过4年,我便到了邓丽君小姐发行自己第一张专辑的年龄了。我会回忆到那一年做了什么,对比邓小姐后竟对自己产生了枉费光阴的恼恨。

我对邓丽君的惋惜并不只是自私的遗憾没有机会听她的现场。我看过许多关于她的纪录片以及采访。她说话的声音总是轻柔的,正如她的面相流露出来的温和。我始终觉得,一个最高尚最有趣的灵魂,不管男女,他们总是有一副悦耳的声音以及让人愿意亲近的面相。

而邓丽君小姐便是这样的一个人。



本文作者:小可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