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0年9月16日┃国家级教学成果┃提升中小学作业设计质量的实践研究

 张福涛lu70kpm9 2020-09-17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

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内容简介:针对作业观念滞后、作业负担繁重、作业效果欠佳等教育难题,上海市采取落实整体要求、转化研究成果、荟萃一线经验、强化实践研究的策略,开展了历时10年系统深入的实践研究,形成系列成果:①确立坚持立德树人、基于课程标准、体现单元意识、创新作业实践等作业设计与实施的基本理念;②提出育人为本、目标一致、设计科学、类型多样、难度适宜、时间合适、结构合理、体现选择等作业质量标准;③研制调查问卷、访谈提纲、文本分析等调研工具,建立作业系统关系模型;④研发作业设计流程、作业目标设计表、作业属性表、作业质量评价表、作业完成情况数据分析表等思维支架,形成作业设计可视化技术路径;⑤针对8个学科段,形成学科作业设计与实施建议,并通过案例说明;⑥提出加强内涵管理、建设校本作业体系、加强过程指导等学校作业管理措施。已经出版“作业,教育变革的力量”系列丛书4册,成果得到人民网、东方卫视、文汇报等媒体报道,在全国范围内产生深刻影响。

【成果报告】

作业一般指学校教师依据一定目的布置并且由学生利用非教学时间完成的学习任务。作业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领域之一,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拓展,是落实立德树人、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作业问题,将作业作为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促进基础教育内涵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一、成果的形成过程

在学校作业应用中,存在作业观念滞后、作业负担繁重、作业效果欠佳等问题。要走出作业研宄与实践困境,需要精准把握作业应用现状、问题、原因等,开展持之以恒、系统深入的实践研宄,真正解决每个学科、每所学校的作业问题。
自2009年开始,上海市教委教研室组建了横跨8个学科段、纵跨两个学段、市区校联动的研宄团队,应用理论研宄、问卷调查、文本分析、模型建构、路径研发、实证检验等方法,持续形成系列成果,并不断实现成果转化,提高作业设计与实施质量,提升教师作业应用能力与学校作业管理水平(见图1)。



二、成果主要内容

经过10年的研宄与实践,在设计与实施基本理念、作业设计质量标准、作业调研工具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大突破,并取得大量学科应用成果。
(一)确立作业设计与实施的基本理念
提出坚持立德树人、基于课程标准、体现单元意识、创新作业实践等基本理念,以指引作业设计与实施的方向。对于每个理念,均进行较为细致的说明。具体见文后附件1。
(二)研制单元作业设计的质量标准
形成反映作业设计质量的系列指标,以及相应的质量标准,作为判断作业质量的依据。主要包括.
1.育人为本。作业设计应落实对学生知识、能力、方法、态度、习惯、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要求,贯彻和落实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2.目标一致。从单元角度整体设计、统筹安排作业目标与教学目标。单元作业内容应能充分、均衡、合理地反映单元作业目标。
3.设计科学。作业设计应做到内容正确、易于理解、要求明确、答案合理。
对于开放性作业,答案设置要反映学生不同表现,注意建立水平标准。
4.类型多样。优化基础性作业设计,注重实践性、跨学科、长周期等综合类作业的设计。探索体现信息技术应用的作业设计。
5.难度适宜。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确定作业难度,不同难度作业题的题量比例分布要适宜。
6.时间合适。学生作业时间应在合适的范围内,符合国家规定以及学生身心特点,要充分保证学生的睡眠时间。
7.结构合理。系统思考单元作业在目标、时间、难度、类型等方面的结构。
注意把握不同年级、学期、单元作业内容、能力要求等方面的递进性。
8.体现选择。关注学生学习差异,基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从作业难度、完成要求、作业指导等方面,给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
(三)形成各学科作业调研问卷与作业文本分析方法
研制7门学科结构化的作业问卷、访谈提纲等调研工具,还将文本分析方法创造性地用于作业分析,建立作业文本分析的基本过程(见图2)。应用作业文本分析方法,可以更精准地把握的结构与特征,促进教师进行基于证据的分析与思考。

通过对30000份调研数据的分析,基于实证数据建构了作业系统关系模型(见图3),反映作业来源、作业设计、作业管理、作业观念、作业效果等关键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些成果集中反映在《透析作业一一基于3000份数据的研宄》一书中。


说明:

数值表示回归系数。前一个数值表示小学结果,后一个数值表示初中结果。

(1)数值为正表示正面影响,数值为负表示负面影响。例如,作业设计质量对作业负担的回归系数为负,说明作业设计质量越高,学生作业负担越轻。又如,作业设计质量对学业成绩的回归系数为正,说明设计质量越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也会越高。

(2)回归系数高低可以反映影响大小。例如,与教师作业观念相比,作业专业发展活动对教师作业设计能力发展的影响更大。又如,与小学相比,初中作业设计质量对作业兴趣、学业成绩的影响更大。

(3)实线箭头表示有明显的直接影响,虚线箭头表示既有直接影响,又有中介作用。例如,学校作业管理既直接影响作业设计质量,又通过影响教师的作业设计能力去影响作业设计质量。又如,作业设计质量既直接影响学业成绩,又通过影响作业兴趣去影响学业成绩。

(四)研发作业设计与实施可视化技术路径
作业设计可视化技术路径(见图4)主要包括作业设计流程、作业目标设计表、作业属性表、作业质量评价表、作业完成情况数据分析表等思维支架性工具,表征了作业设计的思考视角、思考过程、思考方法,将理念、思路、要求、标准巧妙整合于作业设计过程中,引导教师在实践中逐步掌握、内化优秀的作业设计思考方法、路径,提升教师作业设计能力,减轻教师认知压力和工作负担。


1.作业目标设计
作业目标设计表涉及目标序号、目标描述、学习水平等要素。借助作业目标设计表开展作业目标设计,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不同单元作业目标与课时作业目标的关联性、作业目标的结构性(见图5)。


2.作业属性分析
作业属性表指向作业的内涵品质,涉及题目目标、学习水平、题目类型、题目难度、预计完成时间、题目来源等要素。判断、填写作业属性表的各项属性指标,有助于聚焦设计作业题需把握的关键问题,反思作业必须达成的内涵和品质,提升作业题质量。(见图6)

3.作业质量评价与调整
作业属性统计表引导教师在分析每道作业题属性的基础上,依据单元或课时进行属性指标汇总,聚焦一组作业题的结构性问题。它包括题量分布、学习水平分布、题型结构、难度比例、作业总时间等要素。

借助作业分析属性统计表,参照作业设计质量标准,评价整个单元(或课时)所有作业的各项属性指标的结构,调整、优化作业题组。这不仅反映了课程视域的本质,还是促进作业设计水平不断提升的专业表现。例如,由图7可知各类属性指标的分布情况,可根据作业目标的重要性,反思、判断所对应作业题目数量的合理性,据此调整作业题目,使得作业题组的结构更为合理。

4.作业完成情况分析与作业优化
作业完成情况数据分析表主要是用于填写、汇总学生完成作业的结果数据。借助信息技术收集学生作业题目完成情况信息后,得到答题时间、答题正确率、不同答案回答情况等数据,填写作业完成情况分析表,与预设结果进行比较,分析问题产生原因,作出更具针对性的改进,增强题目表述的科学性、答案设计的合理性、属性估计的准确性,使作业更好地适应学生情况。
(五)形成分学科作业设计与实施建议
针对小学语文、数学、英语,初中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8个学科段,形成学科作业设计与实施建议,明确学科作业整体要求,说明学科典型作业设计与实施路径,提出作业应用注意点。如小学语文学科,围绕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指明作业设计、批改、讲评、辅导的具体建议,并通过案例说明。
这些成果集中反映在《小学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手册》《初中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手册》中。在《学科单元作业设计案例研宄(第一辑、第二辑)》中,提供了14个学科段的单元作业设计案例。
(六)提炼有效的学校作业管理措施
围绕建章立制,作业积累、分析与优化,作业备案等关键点,提出加强作业内涵管理、建设校本作业体系、加强过程指导等学校管理措施。具体见文后附件2。

三、成果应用价值与推广范围

成果形成过程中,基于实证数据构建作业系统关系模型,体现认识创新,形成作业设计可视化技术路径,体现操作创新;创建质性与量化相结合的作业文本分析方法,体现方法创新。
成果涉及作业设计、批改、分析、讲评、辅导与管理等多个要素,突出理念引领,体现研宄特征,注重操作指导,强化工具应用,提供案例支持,可以为优化作业实践提供有力支撑。例如,应用作业调查问卷、访谈提纲与文本分析方法,可以更全面地把握作业应用现状,更深入地分析作业问题产生的原因,为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打好基础。又如,以作业设计与实施可视化技术路径、各学科作业设计与实施建议为基础,组织各类教研、培训活动,强化对于作业的设计、分析与优化,可以发展教师作业应用能力。
成果适用范围广泛,从群体来看,可以为区域、学校、教师;从学段来看,以义务教育阶段为主,对高中也有借鉴价值;从学科来看,目前主要涉及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也己经开始研宄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

【成果附件】

附件1:作业设计与实施的基本理念

1.坚持立德树人。发挥作业以巩固知识与技能、发展学习能力、提升品德修养、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为主要特征的育人功能,优化作业设计与实施,实现提质增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基于课程标准。依据课程标准,紧扣教材内容,考虑学生年龄特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体现教学、作业、评价的系统设计与实施。兼顾群体特点与个体差异,设计可供选择的差异化作业,增强作业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体现单元意识。以单元为基本单位,整体设计单元作业目标,精心选择作业内容,统筹安排作业时间、难度、类型,综合考虑作业批改、分析、讲评与辅导,增强作业的整体性、结构性、关联性、递进性。
4.创新作业实践。深入开展实践性、跨学科、长周期等综合类作业的研宄与实践,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在作业设计、批改、分析、管理等方面的合理利用,实现作业研宄与实践的与时俱进。


附件2:学校作业管理措施

(一)加强作业内涵建设
作业规章制度是学校开展作业管理、教师进行作业应用的基本依据,具有结构性、约束性、导向性、相对稳定性等特征。学校应制定要素全面的各类制度,颁布要求具体可操作性强的相应规定,引导教师主动实践。
1.建章立制要素全面
整体而言,除己经得到普遍关注的作业设计、作业实施、作业检查等维度外,还可强化对校本教研、专业发展、家校沟通等维度的要求。对于作业设计,除关注作业时间外,还需充分关注目标、类型、难度等方面的质量要求。对于作业实施,除关注作业布置、完成、批改外,还需强化分析、讲评与辅导、结果与改进等要求。
2.学校管理突出重点
突出影响作业应用效果的关键点,做到要求具体,表述清晰,但不必求全责备。例如,对于作业批改,只需适度强调批改规范,更要强化对批语应用、情况分析、结果处理的要求。又如,为促进教师作业专业发展,可明确要求在集体备课时将作业设计与实施作为研讨内容,并在检查教研活动情况时重点关注。
3.反映时代发展趋势
定期研宄当前政策、时代需要、最新成果,并将其转化为学校作业要求,以体现导向作用。例如,强调以单元为基本单位进行作业应用,引导教师综合考虑作业设计与实施要素。
倡导学校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教师优化作业设计、强化作业应用、开展作业研宄。例如,深入开展实践性、跨学科、长周期等综合类作业研宄与实践,引导教师充分关注综合类作业的设计与实施。
(二)建设校本作业体系
针对作业问题开展的专题访谈表明,使用校本作业是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校本作业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能够充分满足本校学生的学习需要,因而可以取得好的应用效果。建议学校以机制为保障,加强校本作业研制,具体可把握以下几个关键点:
1.持续积累典型作业题
作业题设计包括选编、改编、创编等途径。学校需要组织收集各种来源的作业题,尤其注意积累本校实践应用的作业题。在系统、深入分析基础上,精心选编符合需求的作业题,或通过改编作业题以满足需求。必要时,可进行作业题的创新设计。
2.组织作业题属性分析
学校在积累作业题的同时,还有必要积累作业题属性档案,这不仅可以加深对作业题的理解,也可以促进作业题的应用。可在单元作业目标指导下,借助作业题属性分析表,采取分工协作、交流研讨的方式,建立作业题的各项属性。
3.基于实践优化作业体系
在实际使用作业题后,注意积累、分析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数据,以及教师进行讲评与辅导的具体措施。通过深入分析与充分交流,可进一步优化作业题,使其更具合理性,更符合本校实际情况,也可以总结作业讲评与辅导的经验,为后续作业应用提供有效指导。
(三)加强对作业的过程性指导
加强对作业的过程性的专业指导,能切实落实作业设计与实施的基本理念,提升作业效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推动学校内涵发展。学校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提升作业过程性指导的有效性。
1.开展作业备案,控制作业时间
各次作业调研结果均表明,仅依靠每学期1-2次的作业检查,难以真正起到控制作业时间的作用。建议学校建立作业备案体系,以有效控制作业时间,具体可关注以下方面:
(1)进行作业布置备案。教师设计作业后,填写作业布置备案表。年级组、班主任等及时整理各学科作业布置备案表(见表1),统计完成时间,并提出修改建议。教师依建议调整作业内容与要求,使其符合整体要求。


(2)进行作业文本备案。学校可要求教师定期提交作业文本。年级组、班主任等可借助作业文本,了解作业完成时间估计的准确性,及时反馈分析结果。持续积累作业文本后,还可以为研制校本作业、开展作业分析、组织校本教研提供鲜活的素材。
(3)进行完成情况备案。可要求学生完成作业时,有意识地记录时间,填写作业完成情况备案表(见表2)。年级组、班主任、教师可分析学生实际完成作业所需时间,与预估时间进行比较,以把握整体特征与群体差异,及时开展学科间协调与学科内调整。


借助信息技术应用,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作业布置、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的备案,可以使得操作更为便利,沟通更为顺畅,把握更加到位,调整更为及时。
2.优化作业分析,增加管理深度
通过作业检查了解情况、分析原因、做出改进,这比单纯的检查更有意义。建议学校应加强作业分析,了解学校作业质量、完成时间、作业结果等,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更好地发挥作业检查的效用。
(1)依据作业质量要求进行作业检查。检查作业时,除关注作业次数、整洁程度、批改符号、订正情况等基本规范外,还应重视对于作业质量特征的分析,反映体现全面育人、目标一致、设计科学、类型多样、难度适宜、时间合适、结构合理、体现选择等方面的情况。
倡导围绕特定主题,开展专项分析。例如,批语可分为进行评价、指出存在的错误、提出引导性问题、提出改进建议等类型。对批语类型进行系统分析,可深入把握教师批语使用情况。
(2)细化对于作业检查结果的利用。改变作业检查结果以存档为主、缺乏跟进措施的现状,强化对于检查结果的应用。例如.
  • 采取个别交流、书面反馈、小组研讨等形式,及时反馈作业检查结果,促使教师清晰把握自身作业应用情况。

  • 总结各年级、各学科作业应用情况,提炼典型经验,发现主要问题,通过优化作业要求、组织经验分享、开展专题培训、进行项目研修等途径,以分析结果促进作业应用优化。

3.强化要素关联,协同提升质量
作业管理制度与作业应用现状落差较大,是学校作业管理质量不高的重要表现。学校在充分关注作业管理各要素的同时,有必要强化要素关联,协力提升作业管理质量。
例如,若要解决作业难度偏大的问题,学校在管理制度中要界定作业难度概念,区分作业难度层次,明确对于作业难度的要求;在作业备案表中设计教师估计难度的维度;在作业完成情况备案表中设计学生感知难度的维度;在作业题属性表的应用情况分析部分则用作答数据表明实际难度。以此为基础,把握教师预估难度、学生感知难度、实际难度之间的差异,指导教师更准确地把握作业难度,更合理地分配不同难度的作业题。

本文来源: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资源服务平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