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太阳蓄水证与蓄血证的病因病机及治法的比较

 藏经阁480 2020-09-17

《素问·灵兰秘典论》曰:“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太阳病失治、误治,表邪未解而太阳之邪又随经入腑,致使膀胱气化不行,津液内停而小便不利,使津液不能散布于上而发生口渴,形成蓄水证;若又水停下焦,水热互结,致少腹硬满而痛,甚则狂谵,则为蓄血证。

太阳蓄水证的临床主要指征为:小便不利、少腹满、心烦、口渴欲饮、心下痞胀,甚或水入则吐。因本病由太阳经证而来,故每兼有微热、脉浮等表证。治宜化气行水为主,兼解表邪,予五苓散。(白饮和服,日三服,多饮暖水。有猪苓、泽泻、白术、茯苓、桂枝组成,五味为散,每次六至九克)第71条:“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第74条:“中风发热, 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若蓄水较重时,则病势必由下而中,由膀胱之气化不行,发展影响到胃气不降、胃气壅滞而心下痞塞,出现蓄水兼心下痞证状若蓄水更重,下窍不通,水邪上犯,必致胃气上逆,上窍不受、水入即吐,即所谓“水逆证”。综观蓄水证的三个不同症状,同由膀胱气化不行、水蓄下焦所致,故均予五苓散化气行水,水去则胃气自降,水逆及心下痞等可自行消失。

1.蓄水轻证(桃核承气汤证):由太阳病不解,邪热随经入里,血热互结,停蓄于下焦少腹部位所致。因有形血热结于下焦,则少腹急结;心主血、又主神明,血热影响心神,则其人如狂,邪热在血分,膀胱气化正常,则小便自利。其结而轻浅者,可不药而血自下;其搏结较甚者,不能自下,治宜活血化瘀,予桃核承气汤。论中第109条云:“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

2.蓄血重证(抵当汤证):亦为太阳在表之邪随经入里,热与瘀血互结,停蓄下焦。因系瘀热互结,既重又坚。证见少腹硬满、疼痛拒按,是为蓄血重证,瘀热扰乱心神。则其人发狂;瘀血蓄积,荣气不敷则发黄;气血运行被阻,则脉沉结或沉涩有力,病在血分,膀胱气化正常,则小便自利。由于瘀热搏结既重且急,治宜峻剂急投、破血逐瘀,予抵当汤。论中第128条云:“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当硬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故也,抵当汤主之。”第129条云:“太阳病身黄,脉沉结,少腹硬,小便不利者,为无血也,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证谛也,抵当汤主之。”

3.蓄血缓证(抵当丸证):属蓄血重证,但病情虽重,而病势较缓,治宜峻药缓攻,用抵当丸。如第130条云:“ 伤寒有热,少腹满,应小便不利,今反利者,为有血也,当下之,不可余药,宜抵当丸。”

【文中素材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