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与其纠结《银翼杀手》仅5000万票房,还不如想想中国科幻电影为何没有新突破?

 话娱 2020-09-17

“我曾见过人类无法想象的美,见过太空战舰在猎户星座旁熊熊燃烧,注视万丈光芒在天国之门的黑暗里闪耀,而所有过往都将消失于时间,如同泪水湮没在雨中......死亡的时间,到了。”

这段无数科幻迷心中经典的台词,出自1982年的雷德利·斯科特执导的科幻片《银翼杀手》。35年之后,其续集片《银翼杀手2049》终于问世,这是多少科幻迷梦寐以求的福利。

然而,从上映之前纷纷扰扰的2D和3D版本之争,影迷倒逼影院增加2D排片,到上映之后票房和口碑不成正比,《银翼杀手2049》或许要面临和前作类似的命运:《银翼杀手》在1982年上映之时,因为其超前的影象风格和晦涩深刻的主题不被当时观众接受,评论两极分化,再加上同期上映斯皮尔伯格执导的《外星人ET》更符合大众市场,票房惨败,可谓生不逢时。

当然,时间成就了经典的伟大。今天看来,《银翼杀手》中关于人性、记忆以及人工智能的思考,那些肮脏破败的街道,冷漠疏离的人群以及浓烈的“反乌托邦”色彩,正是“赛博朋克”美学的体现,可以说是其催生了“赛博朋克”这一科幻流派。

而《银翼杀手2049》在好莱坞风格化导演丹尼斯·维伦纽瓦(代表作品《边境杀手》、《降临》)和曾13次获得奥斯卡提名的摄影大师罗杰·迪金斯的合作之下,不仅延续了前作的风格,而且在精心构思的镜头语言中得到了更好的视觉呈现,再加上汉斯·季默的配乐,所营造的,得到了国内外影迷的高度评价,烂番茄新鲜度一度达到97%,豆瓣评分也高达8.5。

不过,对于大众而言,这样一部经典的科幻IP续作,却由于其过于舒缓的节奏、162分钟的时长,以及风格化的影像,形成了一定的观影壁垒,尤其是三四线城市,毕竟大众更容易接受的是快节奏、大场面、刺激性的科幻片。

但即便如此,《银翼杀手》IP的经典性也不容质疑,好莱坞科幻电影也依旧是有强大吸金力的招牌类型片。相对而言,我们中国的科幻电影却始终没有更大的突破。在我们看到其票房不乐观的时候,是否应该想想我们和好莱坞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差距?我们中国人就真的拍不出科幻片了吗?

好莱坞科幻电影三大基本套路


其实,不只是《银翼杀手》系列,说起科幻电影,《星球大战》、《阿凡达》、《侏罗纪公园》、《异形》等经典的好莱坞大片。的确,科幻片已经成了某种程度上好莱坞大片的代名词,也是很多80、90后的人成长中不可抹去的影像记忆。

不过,说起科幻片,有史可查的第一部应该是在1902年,由法国导演梅里爱根据凡尔纳和威尔斯的两部科幻小说改编而成的《月球旅行记》,在当时开创了科学与艺术的结合;而好莱坞的第一部科幻电影要数1910年的《科学怪人》。

此后,随着好莱坞电影工业体系的逐渐建立、二战、冷战等社会环境影响以及第二次科技革命高潮等技术支撑之下,好莱坞科幻片在稳步中发展。1977年乔治·卢卡斯执导的《星球大战》一战成名,可以说正是从那时其,科幻片才真正成了电影市场中不可或缺的吸金王。

直到现在,占据全球票房榜总榜前十的影片中,包括了《阿凡达》等六部科幻片;而在中国引进的好莱坞影片票房排行榜上,科幻电影也占据了六席,可见科幻电影在中国市场的票房号召力。

那么,好莱坞科幻片为何能赢得市场,吸引观众?

首先,不得不承认的是好莱坞科幻电影所呈现的视效奇观,确实能让人如身临其境。当然,这样的技术并非是一蹴而就的,其背后的如工业光魔、维塔工作室等全球顶尖的电影特效制作公司,他们的技术与电影之间可以说是相互促进和发展,才能呈现出未来的世界。

其次,虽说是科幻电影,但其实仔细研究这些影片,你会发现影片中所讲述的依然逃不过生与死、爱与信任等具有普世价值的母题,而这些情感能突破地域的限制,引发观众共鸣;当然,影片中也不乏对人与自然的反思、人类未来处境的担忧和恐惧等主题。

总体来说,其实这些影片都是在传输着美国文化和价值观,是一种美国的“英雄梦”表达。王小波写过一篇文章,里面提到了《星球大战》,认为这是一部现代童话片,细心的观众从里面可以看出白雪公主和侠盗罗滨汉等一大批熟悉的身影,可以看做是解释了某些套路的佐证。

国产科幻片不到二十部 2018年前后可能会迎来小爆发


那么,在好莱坞科幻之光的影响下,国内科幻电影发展的现状如何呢?

在知乎上也有这样一个问题,而作为科幻迷,如今身为导演的张小北在这个问题下面回答了三个字:拍着呢。他所说的自然是由其担任导演的科幻片《拓星者》,如今几个月过去了,目前《拓星者》已经完成了拍摄,进入后期制作阶段。

除了《拓星者》之外,近几年还会有一批科幻电影纷至沓来,科幻电影似乎将要迎来一个大的爆发期,因而,有人称,2018年才是真正的中国科幻电影元年。对此,小编也统计了一些已经有眉目的影片:

由成龙主演并担纲监制的科幻动作片《机器之血》已经定档12月22日于国内上映;

由古天乐、刘青云等主演的科幻战争电影《明日战记》目前正在后期制作中,预计2018年上映;

由郭帆导演,改编自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同名小说的《流浪地球》历经三年筹备,于今年5月开机拍摄;

由宁浩指导,改编自刘慈欣著名短篇小说《乡村教师》的《疯狂的外星人》也于今年7月开机拍摄;

由滕华涛执导,根据江南同名小说改编的科幻战争电影《上海堡垒》也于上月首度曝光了概念海报,并且宣布影片将于2019年上映,由鹿晗与舒淇搭档主演;

由苏照彬执导、黄志明监制的科幻片《月球暗面》预计今年开机;

陆川与腾讯影业合作的科幻电影《两万里计划》也在计划中,目前已邀请到好莱坞顶尖制作团队;

还有一些已经立项或者正在孵化中的项目,包括《球状闪电》等。最新的消息,是星爷的《美人鱼2》,也将会是科幻题材。

如此来看,相对以往,国内科幻片的发展还是有点起色。但要走好这条路,恐怕比想象中的还要艰难。这点,从迟迟不见消息的《三体》就可知。

说起如今的这股“科幻热”,不得不提2015年刘慈欣所著的《三体》获得雨果奖,以及其被改编成电影的消息,令科幻迷们翘首以盼。然而,两年过去了,这部在科幻领域有着殿堂级意义的作品,却依然处于缺位状态。

拍好一部科幻片真的如此之难么?回看中国的电影发展史,于1938年上映的《六十年后上海滩》,以梦中穿越的故事或许可以算是第一部科幻电影。而后,经过长时间的沉寂,科幻电影有几个相对的集中期:

八九十年代:《珊瑚岛上的死光》、《霹雳贝贝》、《大气层消失》;

2010年前后:《机器侠》、《未来警察》《全城戒备》;

2015年到现在:《时光大战》、《不可思异》、《东宫皇子》、《食人岛》、《蒸发太平洋》、《逆时营救》。

想来,在中国电影百年发展史中,科幻电影总共加起来还不到二十部,而真正让人津津乐道、能让人记住的还是80年代的经典作品,其他的几乎都成了历史的尘埃。如此来看,国内的科幻电影和好莱坞相比,差的可能也有一个星球的距离。

寻找本土化创作语言 科幻片人才是关键


那么,国内科幻电影为何会面临如此境遇呢?

一方面,这可能和我们整体的大环境有关,这其中包括我们的成长教育环境以及政策环境。

提起科幻有关的话题,似乎必然会提起国人想象力的匮乏。或许,更准确的说,我们缺少的不是想象力,而是如何去呈现想象力,而这和我们从小所受的教育、我们的思维方式不无关系,而且,从整体来看,我们也缺少科学的氛围,科幻作品相对较少;

同时,科幻片还会面临审查的困境,尤其是关于其未来主题的阐述,很难进行界定,这也是科幻片发展缓慢的原因所在。

另一方面,缺乏相应的电影工业体系和具备专业素养的人才。

相对来说,好莱坞的电影工业体系从30年代就开始建立,已经拥有了配套的制度可以保证科幻片的制作;反观国内,真正的电影市场快速发展不过十几年,从特效、道具、布景、服装、美术设计、配乐等各环节都需要去完善,才能制作出好的科幻片;

而且,在这其中,专业的人才是关键,尤其是编剧和导演。

科幻片并非是纯粹天马行空的幻想,而是基于一定科学基础之上的想象,因而,相关的电影人才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储备,才能让影片具有基本的逻辑。在现阶段,我们的编剧还不具备条件的话,或许可以参照《星际穿越》找物理学家当顾问,也可以找些专业领域的专家参与影片。

除此之外,技术也是需要不断进步的影片保障。虽然说,国内的技术已经有了很好的发展,一些特效公司也有承接好莱坞影片的特效,但这并不表示就可以运用到电影中去了。

国内的技术大部分还停留在“照葫芦画瓢”的阶段,缺少自我的创意和理解,因而很多时候只能做出“山寨版”的东西。这也难怪观众对于国产科幻片会存在一个接受度的问题。看惯了国外大片,观众的眼光无疑会变得更挑剔。

那么,国产科幻片该如何规避雷区呢?如前文所述,好莱坞科幻片的创作还是基于商业片创作的一定模式,但对于中国的科幻片而言,则需要进行本土化的打造。

从大的角度来说,影视创作必然要基于一定的时代环境,所反映的是当下人们的心态。因而,即使是科幻片,其中所反映的也应该是中国式的主题,才能够在当下为大众所理解和能引发共鸣,若只是学习好莱坞对人与自然、以及未来感的恐惧这样的表达,或许不会引发国内观众的追捧,反而会有一定的违和感。

当然,主题的呈现关键在于故事,这也就是说国产的科幻片还是要从中国人的故事入手,讲述具有普世价值意义的情感。事实上,不管是科幻片还是其他类型片,根本的内容呈现都需要一定的故事逻辑、人物塑造这些基础,因而选择大众接受度高的或许是目前科幻片能够突破的入口。

此外,我们也可以尝试先从“软科幻”入手。相对于《星际穿越》这样具备硬货的科幻片,国人现阶段可能还是更偏向于可观性和娱乐性兼具的科幻片,而且在制作层面上,难度也会有所降低。

说到这儿,在制作成本方面,科幻片并非一定是大场面和大制作,好莱坞的《月球》、《彗星来的那一夜》等影片都算是小成本制作,但却依然在科幻领域收获了不俗的口碑。

总的来说,国内科幻片创作,不考虑大环境的影响,最重要的是找到本土化的创作语言,去构建东方的世界观和宇宙观,而不是停留在模仿的阶段。只有这样,才能做出真正的好的科幻片。

END

作者:嘉栖

责编:谭如谦

主编:邱庄

应聘简历发送邮箱2529607074@qq.com

转载、投稿、商务合作可扫我

微信号:huayu1905

 电话号码:13161891513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