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迟到”1年的500亿大关,能够给中国电影带来哪些思考?

 话娱 2020-09-17

11月20日,在时尚界发生了一件大事,上海维密秀上中国名模奚梦瑶“摔”进了微博热搜排行榜。而在电影界也发生了一件大事,据官方资料统计,截止2017112018:57分,中国电影市场全年票房首次突破500亿大关,其中,国产电影票房262亿占比52.4%,进口电影238亿占比47.6%观影人次达到历史新高14.48亿,相比去年13.72亿小幅增加。中国电影行业在2016年陷入低谷之后,又开始快速反弹。

如果把中国电影市场比作一个T台,历年票房成绩比作模特,那么2017年的中国电影市场票房成绩无疑是最能聚焦众人目光的那位。诚然324天突破500亿,这个成绩值得所有电影人为之喜大普奔,但是时间节点却比人们预想的迟了一年。

“迟到”1年的500亿大关,中国电影市场做大更要做强

据统计,2016年之前,中国电影票房市场增长率已经连续8年不低于30%。基于此,众人推算2016年中国电影市场票房就应该首次突破500亿。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2016年电影票房增速直线“跳水”,全年票房455.06亿同比增幅仅为3.1%

其实,按照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中国电影票房市场出现增速放缓现象也是情理之中。据业内人士透露,出现增速放缓现象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第一,“天花板”现象。在某一阶段,任何行业的发展都会有一个“天花板”,这种“天花板”是种客观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而改变。当行业发展接近“天花板”时,市场接近饱和,增速放缓。中外电影市场亦是如此,例如:2015年北美电影票房市场111亿美元同比2014104亿美元,增幅为6%。而2016年北美电影票114亿美元同比2015年,增幅仅为2%。由此来看,电影票房增速放缓不是个别现象。

第二,基数较大也是增速放缓的一个重要原因。随着2015年中国电影票房进入400亿大关,如果想保持30%以上年增长率,每年票房的增长额度要达到120亿元以上。这一额度相当于2008年中国全年电影票房产值的3倍左右,完成难度可想可知。

根据资料显示,2017年中国电影票房成绩的统计也将服务费纳入其中。此次内陆电影市场票房突破500亿,服务费占了31亿左右。虽然加入了服务费的统计但是中国电影单纯票房成绩每年都在增加是不争的事实。2016年,中国的电影票房成绩仅次于美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票房产出国。硬件方面,我国去年更是以41179张银幕数量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银幕大国但是与其他电影大国相比,银幕的人均占有率并不高。中国每张银幕的覆盖人口是3.3万人,与美国幕均覆盖0.8万人,法国幕均覆盖1.2万人相比,发展空间仍然较大。

有专业人士指出,中国电影银幕的快速增长并不能让国人更加喜欢看电影,只是让观众更有尊严地看电影。要想让国人更加喜欢看电影,必须要有优质的内容输出。中国电影市场需要变得stonger,而不是空有体量的“虚胖”。

国家大力扶持电影人才培养,优质原创内容成为市场稀缺资源

为了提高国产电影内容质量,国家层面也做出了许多扶持、鼓励政策。11月16日下午,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和中国电影导演协会主办的第三届“CFDG中国青年电影导演扶持计划暨青葱计划”,在京举行发布会。继冯小刚、贾樟柯分别担任前两届青葱计划主席后,张艺谋担任第三届主席。青葱计划的主要目的是支持青年导演发展,持续发掘和扶持国内青年导演,培养行业人才,为中国电影行业输送新鲜血液,注入新的力量。

11月初,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公布了2017年度电影精品专项资金拟资助项目(第三批)公示。自从2016年电影精品资助专项资金首次公示以来,至今已有五批公示。除了资助优秀电影摄制与宣传推广以外,专项资金在剧本创作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从2016年第一、二批公示内容开始,到2017年第一批公示内容为止,均出现了对于优秀剧本创作方面的资助内容。从公示内容的排序变化来看,鼓励剧本创作,培养优秀编剧人才已经成了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当务之急。

而培养优秀导演、编剧等的最终目的,就是为国产电影优质原创内容创作构建有利的大环境。据有关资料显示,国产电影的低水平供应,是导致2016年全国电影票房增长放缓的主要原因。当前国产电影面临着产量不低,内容重复的尴尬局面。在物欲横流的的今天,能够安心做原创内容的导演、编剧也少之又少。

 

原创疲软导致中国电影缺乏市场竞争力,已不是一个新鲜的问题。早在5年前,当时年过六旬的中国电影文学学会会长王兴东就曾直言“原创疲软已成为中国电影发展的首要危机。当下的‘剧本荒’不是靠设立编剧奖就能立马解决的。”无论过去、当下还是未来,优质原创内容已经成为中国电影市场稀缺品。

原创优质内容的重要性还体现在票房上,国庆档票房冠军《羞羞的铁拳》就是根据原创同名话剧改编而成。开心麻花团队显然摸准了电影市场的“脉络”,才能凭借原创内容创造属于自己的票房神话。原创优质内容对于整个文娱产业来说都是稀缺的,因为它的变现能力惊人。

主旋律大片与小众类型片受热捧,优质内容面前“片片平等

值得欣慰的是2017年国产电影质量方面进步明显,不仅出现了《战狼2》这种动作场面能够媲美好莱坞的主旋律大片,还有《二十二》这种票房成绩不俗的小众类型片。大片热卖反应的是主流观众的价值取向,小片走红体现的是观众对于电影类型多样性的需求毋庸置疑的是,无论大片、小片取得票房佳绩的根本原因是有优质内容的呈现。

《战狼2》无疑是2017年中国乃至全球电影市场的最大“黑马”,首映4小时票房便过亿。票房如此火爆,大大超出了电影主控方与宣传方的预期。当电影票房突破20亿之后,宣传方的破亿海报画风突变走起了概念海报风格,显然前期准备不足。《战狼2》的出现,既改变了人们对于主旋律大片刻板、教条的印象,同时也打破了此类影片“好不叫座”的尴尬境地。同档期的《建党伟业》观众口碑也是不错,电影节奏与场面调度更宜被年轻大众接受。

除了《战狼2》之外,《二十二》作为中国首部在院线公映的慰安妇题材记录片,更是取得1.7亿的票房,这一成绩也创造了中国电影市场纪录片票房新高。而较早之前公映的小众类型电影《冈仁波齐》,也在观众口碑的加持下突破亿元大关。11月初上映的户外冒险题材电影《七十七天》,在众多网友及明星的打CALL“低开高走”,票房逆袭突破7000万大关。电影里的金句“我不想过着三十岁就死,八十岁才埋的生活”流传甚广。有了这些片子的铺路,此类小众电影或许会在不久的未来迎来“春天”。

由此来看,优质原创内容面前“片片平等”。观众不仅愿意为质量尚佳的小众类型电影片埋单,更愿意自发宣传此类电影。小成本影片撬动大票房对于此类小众类型电影的发展,也是一种正面鼓励。

在大片与小片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电影市场票房历经342天突破500亿大关。还有1个多月结束的2017年中国电影票房市场,应该能够交出一份不错的答卷。但未来几年,中国电影票房市场增长压力仍然不小国产电影面临着由量变到质变的考验,中国电影人仍然“任重而道远”。


作者:五年戎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