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虎牙、斗鱼、映客掀起上市潮,下一轮直播行业生死战即将打响,未来或成三足鼎立之势!

 话娱 2020-09-17

2017年开局以来的行业洗牌,将直播带入了下半场。最明显的变化是,融资时间已呈现出明显的头部化趋势。

据中娱智库数据显示,截止2017年末,全国共约有200多家公司开展或从事网络表演(直播)业务,较2016年减少近百家。

而据“直播观察网”统计,2017年直播行业融资事件仅25起,但融资并购涉及总金额超100亿元。其中,花椒直播、熊猫TV的融资额度达到10亿元量级,快手融资额度最高为3.5亿美金。

数据来源:直播观察网

诸多原因掀起的洗牌潮之后,有人黯然离场,也有人开始进入下一阶段,纷纷推出了上市计划。

今年1月份,斗鱼COO程超公开回应称“有IPO的计划,仍在筹备中”。根据相关媒体报道,斗鱼计划于今年在港股上市,集资总额在3亿美元至4亿美元之间。而在昨日,斗鱼直播创始人兼CEO陈少杰透露,获得腾讯40亿元人民币独投。这已是斗鱼直播从成立至今完成的第5轮融资。

斗鱼的竞争对手虎牙也在着手筹划IPO。3月5日,欢聚时代在财报中透露:公司旗下游戏直播平台虎牙,近期已经向美国证监会(SEC)递交了IPO申请文件。

3月6日,有媒体披露,“快手有望在今年赴港上市”,估值更达1409亿元。虽说快手属于短视频行业,但步直播与短视频两者之间的融合已形成新的产业生态。

有意思的是,就在3月8日,据外媒报道称,映客正筹划3亿美元香港IPO。

可以预见,2018年要开启直播行业上市潮了。可为何纷纷选择在此时?

虎牙将赴美上市、斗鱼映客谋求港股IPO,直播行业为何今年掀起上市潮?

从外部原因来看,2017年在线直播行业结束疯狂生长的阶段,进入行业调整期,直播行业趋向理性发展,行业的用户策略目标从增加用户数量转到提高用户留存率。

(图:艾瑞咨询)

历经大浪淘沙之后,直播市场规模仍处在持续增长阶段。艾瑞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在线直播用户规模达到3.92亿,较2016年增长26.5%,至2019年预计用户规模将达4.95亿。整体市场规模预计将在2018年超过30亿元人民币,增长速度达到19.1%。

这些数据都说明行业仍有很大商业价值待开发,但对仍处于烧钱的直播平台来说,如果没有资本支持,大多数平台都将难以为继。

业内人士认为,熬过寒冬后,大家会发现直播是绝好的现金流和利润的行业、是对上市公司很好的补充。并购和上市会是2018直播迎来的一个第一波行情,2019年大约会有10家直播公司上市。

从内部原因来看,各平台的营收一直处于高增长状态,亏损收窄盈利有望,或已实现盈利。

据介绍映客在2016年就实现了盈利。根据财报披露,映客2016年的营收为43.37亿元,净利润为4.8亿元;映客2017年第一季度的营收为10.35亿元,净利润为2.4亿元。

游戏直播平台斗鱼也已告别亏损时代。2017 年底,斗鱼直播宣布 D 轮融资的消息一度成为行业焦点,斗鱼因此成为第一家迈入 D 轮的网络游戏直播平台,距离上市又近了一步。在融资完成的同时,斗鱼表示公司已经完全进入盈利状态。

而斗鱼的老对头虎牙虽说目前仍处于亏损状态,其业绩表现已开始回暖。根据欢聚时代的财报数据来看,虎牙的亏损从2016年同期的人民币1.593亿元收窄到了人民币1010万元。另外,虎牙直播的营收占欢聚时代总净营收的比例也在持续上升,到2017年第四季度,占比接近20%。

行业观察人士认为,投资人想要变现,就会把上市尽快提上议程。特别是虎牙、斗鱼刚刚盈利,正是上市的好时机。

斗鱼曾在上市步伐上领先虎牙,但目前看来,虎牙直播抢先斗鱼提交了IPO申请,港交所最快也是在今年下半年才允许同股不同权企业上市,那么确定赴美上市的虎牙大概率上将快于其竞品斗鱼,成为国内首家单独上市的游戏直播平台。

直播市场的下一轮大战,可能会在各平台上市之后打响。而真正的核心武器,显然是强IP和优质内容带来更高明的盈利手段。

直播+成新态势、与短视频相协同,上市之后走向何方?

众所周知,C端直播平台运转需要持续的高额投入,包括直播带宽、版权购买等,还有一大部分来自于争抢头部主播资源。2017年11月,八家直播平台头部主播收入收入高达4.3亿,其中花椒更是突破亿元大关,前300名头部主播收入约为1.2亿。

与大投入相比,C端直播的收入来源其实相对非常单一,打包括虚拟道具购买、打赏等,偶尔涉足品牌广告,与视频网站类似,仅靠这些远不足以承担运营开支。

有人说,其实直播平台与视频网站的付费会员模式一样,直播平台的用户同样早已养成了付费习惯,而且比例同样在持续走高。但在一些分析师看来看来,会员服务本质是平台给资本市场编造的一个好故事,到底能走多远持怀疑态度。

因而,野蛮生长之后,直播市场开始呈现一种新态势:

不同于以往仅依靠直播打赏分成的模式,大量C端产品现开始利用直播的属性提升产品的特定功能,比如陌陌基于产品直播战略的转型赢得流水红利,淘宝内嵌直播提升用户场景化的购物转化,一直播助力微博实现“二次成长”实现活跃度创出新高。

与此同时,直播+旅游、直播+户外、直播+电商、直播+综艺等直播领域正逐渐形成新的商业模式,一些相对专业的垂直类直播平台,比如公益直播、教育直播、体育直播、财经直播等领域发展空间广阔。

事实上,“直播+”几乎是后半场几乎所有平台都在尝试的方向。熊猫直播2016年7月就推出了第一档大型直播综艺《hello,女神》,此后斗鱼联手米未、万合天宜等内容公司做出了《饭局狼人杀》《女拳主义》等主打互动的直播节目;映客做了直播竞答的APP芝士超人之外,又在2018年推出了一档素人选秀节目《歌手的诞生》;花椒直播在上线直播竞答节目《百万赢家》后新增用户数也达到了新高,不少广告商开始接洽合作。【资料来源:AI财经社】

作为一个流量消耗型的产品,直播产品本身并没有生产流量的能力,且用户留存状况极差。大多数直播平台都需要不断投放渠道来获取新增流量。直播行业内的创业者们都很清楚秀场直播局限,希望用PGC内容实现导流,并且增加广告收入。


此外,随着步入全民直播时代,直播开始与短视频产业融合形成新的产业生态。

直播是一个具有沟通性、实时互动性的行为,但直播内容又具有一定的消逝性。短视频的出现恰恰解决了直播内容留存的刚需问题,并且更适合用户在碎片时间的移动场景下进行观看。2017年是短视频的爆发元年,短视频用户规模不断扩大,2017年用户达到2.42亿人,增长率达58.2%。

短视频提供的内容更加精品化和定向化,可以把较长的直播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分割,然后进行分类投放,从而触达更多的精准用户、引发二次传播,与直播互相成就,形成巨大的协同效应。

“马太效应”加剧,监管红线日益清晰,未来或成三足鼎立之势?

我们预测,随着各平台的盈利模式越来越清晰,直播行业的“马太效应”还会加剧。

一方面,在线直播用户增速明显放缓。相比2016年60.6的增速,2017年增长率仅为28.4%。而用户花费在直播平台上的时间明显缩减,月人均使用市场由16年下半年的峰值203分钟,下降至17年初的182分钟。这说明缺乏持续不断的强IP和优质内容。

另一方面,在主管部门严格监管的推动下,监管红线日益清晰。2017年4月,有关部门关停了18家传播色情淫秽内容的直播企业;

2017年5月,文化部关停10家网络表演平台,行政处罚48家网络表演经营单位,关闭直播间30235间,整改直播间3382间,处理表演者31371人次,解约表演者547人;

2017年6月,文化部对50家主要网络表演经营单位进行集中执法检查,对30家内容违规的网络表演平台被依法查处;

2017年7月,国家网信办发出通知,要求全国互联网直播服务企业自7月15日起向属地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进行登记备案工作。

靠博眼球而缺乏优质内容的平台将会越发艰难。业内人士认为,直播行业未来将与目前国内的视频网站一样,形成三足鼎立,或者双雄争霸的格局。但盈利模式上要向视频网站看齐,似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作者:湖南猪血丸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