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天票房超4亿,寄希望于中国的《环太平洋:雷霆再起》, 这次能否如愿以偿?

 话娱 2020-09-17

首日排片45.3%,为开年以来最高,足见国内市场对《环太平洋:雷霆再起》的优待。

毕竟,5年前的那部《环太平洋》以近7亿的票房,拿下当年进口片票房第二的宝座,并且超过其北美票房,成为该片全球第一大票仓,算是当年电影市场的一大惊喜。

而今,第二部归来,首日票房轻松破亿,达到了1.3亿,前期的爆发力不负所望。只不过相对前作还算尚可的口碑,这部似乎争议更多。

而过去的5年,改变的不止是电影市场的容量,还有观众的审美品味以及观影习惯,那么这部《环太平洋:雷霆再起》还能所向披靡么?

环太平洋2: 中国特供,却失去原有特色

今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部进口影片票房破10亿。

对比去年春节档之后,《极限特工:终极回归》、《生化危机:终章》接连破10亿,而且国内市场成为这两部影片的最大票仓,其中《极限特工:终极回归》内陆市场占比为49%,而《生化危机:终章》内陆市场占比更是达到了53%,远远超过北美地区。为此,本来已经走到“终章”的《生化危机》得以起死回生,进行下一部的制作。

不过,说起中国票房赶超北美票房的鼻祖,就是这一部《环太平洋》。在2013年的夏天,机甲打怪兽,成了男同胞们的最爱。大概被其俘获者,至今仍能回忆起当时坐在影院时所感受到的视觉震撼。

可以说《环太平洋》是以视听语言取胜的典范。最终以近7亿(约1.1亿美元)的成绩超过北美不到1亿美元的票房。或许,也正因此,这部续集之作“雷霆再起”有着太过明显甚至刻意的中国元素。

中国脸自不必说,此次“娱乐圈未解之谜”景田可谓是露足了脸,每出场一次就换身行头大概是令人印象最深刻的,而张晋、陈梓童、蓝盈莹、于小伟等多位国内演员也都在影片中参与,只不过他们的戏份相对而言要少很多,免不了有流于脸谱化之嫌。

而地标性建筑也香港、上海之类大家所熟知的,不得不说为了拉近和中国观众之间的距离,《环太平洋2》也是煞费苦心。

当然,这也和其背后的制片方传奇影业被万达收购有关。《环太平洋:雷霆再起》正是在其被收购之后启动的项目,中国资本的参与,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制作,那么最终呈现效果如何呢?

恐怕因为喜欢第一部《环太平洋》而去看这一部的观众大多数都会失望而归。

或许是为了弥补第一部剧情不足的缺憾,这一部在文戏上加重了戏份,可反而画蛇添足,显得太弱;而在第一部中令人肾上腺素飙升的打斗场面,或许是由于影片节奏的改变,并没有达到预先的效果。

不过,对于《环太平洋》迷而言,最令人失望的大概就是升级了的机甲战士了。在全息投影的先进技术支撑之下,反而失去了原本的特色,大概快要和《变形金刚》之类傻傻分不清楚了。再加上中国元素的“强行”植入,有时候难免会出戏。

总而言之,这部《环太平洋:雷霆再起》和第一部相比确实有些逊色。在此之下,口碑容易受期望值落差的影响而出现下滑的局面。当然,对于只追求燃、爆画面的观众来说,也能从中获得感官娱乐。

系列特色:震撼视效,满足男性英雄主义情结

截至目前,《环太平洋:雷霆再起》票房近4亿,不过鉴于其口碑的不尽如人意,或许10亿的票房目标恐难达成。

毕竟仅靠男性观众的支撑(目前其男性观众占比为56.8%,远超女性观众的43.2%),而无法打破圈层,触达增量受众,那么其票房体量可能很难有一个质的提高。

与此同时,该片在北美上映的情况也不算太乐观,其烂番茄新鲜度仅在50%左右,首日票房1036万美元,不及前作。不过就如《黑豹》在北美取得了超6亿美元的高票房,而在国内的成绩还不到7亿,或许中美两地的票房差异又要体现。

尽管其票房可能不如预期惊艳,但按目前来看,中国地区仍可能是《环太平洋:雷霆再起》全球最大的票仓。

值得一提的是,《环太平洋:雷霆再起》除了是男性观众尤其是宅男们最爱看的机甲大片之外,其实还有一个标签:科幻。

不过,相对而言它不并属于传统意义上的”硬科幻片“,就连该片主演同时也出演了《星球大战》的约翰·波耶加都在采访中感叹“同样是科幻片,它和《星球大战》截然不同。”

而到现在为止,在内陆取得高票房的科幻片,第一是13.4亿的《阿凡达》,第二是7.55亿的《星际穿越》,而6.95亿的《环太平洋》排在第三,也就是说大部分观众更容易接受的还是更为视觉性、通俗性和普适性的“科幻片”。

一方面,像《环太平洋》系列,尤其是第一部就是以震撼性的视觉效果让大部分观众获得感官满足。毕竟,在此之前国内观众还未在大银幕上领略过如此巨型机甲和怪兽的力量对决,无与伦比的视听享受,也是所有好莱坞大片能够吸引观众的最大观影动力。

另一方面,这样的影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男性观众为主的英雄主义情结。大概所有的男人心中都有一个英雄梦,谁不想拥有一套炫酷的机甲装备,威风凛凛地拯救世界,而《环太平洋》这类电影就给他们营造了一个拯救世界的梦境,在观影过程中能够获得精神满足。

当然了,时过境迁,在观众看过太多讲究视效的大片之后,难免会有一定程度的审美疲劳,如此套路的影片已经越来越难得人心,票房体量也很难有一个新的提升。尤其是现今还想取得破10亿票房, 必然得在故事上花些心思才行。

作者:嘉栖

责编:谭如谦

应聘简历发送邮箱2529607074@qq.com

转载、投稿、商务合作可扫我

微信号:huayu1905

 电话号码:13161891513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