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左手阿里,右手张大奕,赴美上市前的如涵控股却无法摆脱亏损难题

 话娱 2020-09-17

近期,证券日报等媒体报道称,今年年初在新三板摘牌的网红电商公司如涵控股正与投资顾问商讨上市事宜,计划在2019年赴美IPO,预计募资1亿美元-2亿美元。

如涵控股成立于2011年,借着“网红经济”的发展快速崛起,曾孵化出张大奕、大金、虫虫等一线网红。据公开资料显示,2016年双11期间,张大奕个人网店的销售金额过亿,排在淘宝天猫全平台女装类目第一;2017年其店铺销售额在双11当日达到了1.7亿元。被媒体评价“收入超过范冰冰”。

靠着张大奕的成功,如涵控股2016年登陆新三板,成了国内网红转型电商的标杆企业。同年11月,阿里巴巴出资3亿,以96.43元/股的价格认购了如涵控股9.58%的股份,成为如涵控股前是大股东。融资完成后,如涵控股估值高达31.32亿元。更重要的是,阿里的加入,让这家严重依赖电商变现的公司成功抱上了最粗的大腿。网红经济也因此迎来了第一个高光时刻。

四大资方入股撑腰,如涵控股有了独角兽的“形”

启信宝数据显示,创始人冯敏目前持有如涵控股40.05%的股份,是公司第一大股东和实际控制人。此外,赛富投资基金、阿里巴巴、联想旗下的君联资本、昆仑万维旗下子公司均为如涵控股的前10大股东。

图片截自启信宝

在四家资方中,阿里巴巴入股如涵控股,明显有战略投资的意图。在2017年阿里巴巴投资人大会上,冯敏、张大奕被邀请上台讲述自己的网红电商生意经。张大奕更是在台上“表演”直播卖货。台下投资人对这种既实用又陌生的电商形式非常好奇,在“表演”结束后纷纷上台和张大奕合影。

与此同时,张大奕的变现能力在如涵控股的财报中也有实实在在的体现。2016年,如涵控股和张大奕合资成立了“杭州大奕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奕电商)。如涵控股通过“杭州涵意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在大奕电商中控制51%的股权;张大奕(本名张奕)通过“杭州无乃以对贸易有限公司”在大奕电商中占股49%。

在如涵控股之前,张大奕以穿着搭配品位和大大咧咧的性格走红,阿里登台又为其贴上了有颜有脑的女总裁标签。但张大奕的成功并不能完全等同于如涵控股的成功。2016年,如涵控股营业收入4.46亿元,净利润为263.61万元,这个成绩在新三板公司中并不突出。2017年上半年(如涵控股在2017年年底决定摘牌,因此未发布2017年年报及后续财报),如涵控股的扣非净利润则出现了1729万元亏损,数据同比下降275.21%。

如涵控股在赴美上市前可能要面对投资者的两个疑问。首先,如涵控股的营收过于依赖张大奕。但以个人魅力所创造的“带货”天花板还是不够高,张大奕再红,也不能指望所有女生都去学她一个人的穿着搭配。其次,网红经济热潮已过,打造另外一个张大奕的成本越来越高。如涵控股的孵化网红—电商带货的商业逻辑并未完全成型。

难以实现“复制粘贴”模式的网红孵化工厂

财报显示,大奕电商属于如涵控股的重要非全资子公司。2017年上半年,大奕电商实现营业收入1.32亿元,相当于母公司如涵控股总营收的43%。另外,大奕电商同期实现净利润1819万元,如涵控股在合并子公司利润后仍出现亏损。

除了大奕电商外,如涵控股旗下还有晗礼电商、翼瞳电商、私久电商、吾韩电商等全资或非全资子公司。如涵控股孵化“成型”的网红会进入电商体系为公司创造营收。最近一期财报显示,目前如涵控股旗下签约有几十余位网红。但能够为公司贡献利润的只有少部分头部网红。张大奕这样能够贡献过亿营收和千万级利润的还没能出现第二例。与此同时,如涵控股在成本方面却在快速提升。

财报显示,2017年上半年,如涵控股的广告宣传费、红人服务费分别从604万元、568万元上涨到3815万元、3412万元,涨幅分别达到532%、501%。这两项成本的提升可能是如涵控股亏损的直接原因。2017年上半年如涵控股的销售费用达到1.18亿元,超过营业收入的三分之一。

网红电商模式的难点主要在孵化网红,但网红能否“孵化”现在看来可能是个伪命题。2017年后,papi酱、张大奕这样的顶级流量网红再未出现。2018年下半年开始,以华农兄弟、发际线小吴为代表的“土味网红”逐渐走入主流。微博、抖音等社交平台的热度变化、大众审美的口味变化都是网红孵化过程中的重要变量,而且不受控制。

特别是头部网红孵化有较大的偶然性因素,并非只是流水线化的“粘贴复制”。目前如涵控股旗下虫虫、宋黛等网红的店铺最高也能创造出百万级别的日销售流水,但和张大奕的营收流水还是相差太远。坊间对内容相关产业的景气程度有一个“不看头部,看腰部”的标准。那么对于业内最具代表性的如涵控股来说,腰部网红目前还无法撑起公司的营收。

作者:K线战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