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相信爱情的我们,为什么还在被纯爱电影催泪?

 话娱 2020-09-17

 话说泛娱乐

/  每晚分享有价值的原创内容  /

看《比悲伤还悲伤的故事》的时候,你哭了吗?

如果你哭了,那很好,说明你可能还很年轻

因为纯爱电影,大多就是拍给还相信爱情的小年轻们看的

但倘或你只身生活在大城市,每日加着长班、吃着外卖、挤着地铁、愁着房租,时常茫然地望着城市里一波又一波的人群为升级匆忙奔向各方,手里握着的手机还在被催工作的老板和催婚的父母连命call的话,那对不起,你大约连看这种电影的资格都没有。

但很多像小编一样的“高龄”女青年在看这部电影时,果然却没能逃脱“真香”定律:一边不留情面地默默吐槽,一边却暗戳戳地用纸巾兜眼泪

01

情感乌托邦和特效催泪棒的

神奇魔力



纯爱电影源于日本。

此类影片,往往总是会通过梦幻的光影世界去创造一个非常理想化的“情感乌托邦”,执于表现“不涉及性爱、物质、阶层,甚至无关生死的纯粹爱情”,风格唯美而忧伤,而且多以悲剧结尾。

从早些年的《情书》、《在世界的中心呼唤爱》、《一公升眼泪》、《恋空》到近些年的《你的名字》、《念念手纪》等,都是为许多中国观众所熟悉的纯爱片代表作。

▲电影《情书》

而深受日本文化影响的台湾,则在此基础上逐渐发展出了风格更明朗化的台湾本土化的纯爱片——“小清新”爱情片。早些年的《蓝色大门》、《海角七号》和近些年的《那些年,我们追过的女孩》、《我的少女时代》等,也都曾风靡一时。

所以,此次这部改编自韩国同名电影的台湾爱情片《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便理所当然地结合了台湾“小清新”的温暖、日本“纯爱”的忧伤以及韩国爱情片的一贯苦情

因此,这样一部有些“三不像”的影片体现在剧情上就有些“三观不正”:

少年时期就罹患绝症却被唯一的亲人抛弃的男主,在人生最灰暗的时候遇上了在车祸中失去双亲的女主,亦是朋友,也是恋人,两人相亲相爱多年后,男主病情加重,却始终不愿告知女主,并在生命的最后日子想方设法地让女主去和别人恋爱,在此过程中还拆散了一对别的情侣

而早就得知男主病情却不说破的女主,其实一直在配合男主“演戏”,接受男主的一切苦心安排。但最后,无法从悲伤中自拔的女主,还是选择了为男主殉情

“绝症”、“车祸”、“虐恋”、“殉情”等已经都被狗血国产剧多年弃之不用的老梗,却一股脑的出现这部电影中。

但,这既是《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最大的槽点,也是其最大的卖点

该片的导演林孝谦在接受《中国电影报道》采访时说过,莎士比亚的戏剧中也有“很多重病或者殉情的桥段,但流传至今都是经典”。因此,戏剧性的夸张化是“流传久远的文学传统,而并非限定于特定时代的风潮”,在每个时代都有自它的忠实拥趸。

好莱坞经典爱情喜剧《风月俏佳人》中“精明富商爱上站街女”的故事,清醒的观众都知道,那只是又一个“现代版灰姑娘”而已,但仍有无数人对那种不切实际的爱情心之神往。即使许多年过去,每每重温时,眼中依然有泪光闪烁。

▲电影《风月俏佳人》

自古唯有套路得人心。从上世纪30年代的《一夜风流》开始,近百年来,无论是好看或不好看的爱情电影,都不能免俗于被观众熟知的各种套路,即使有些观众在观影前就已大致悉知剧情走向,但还是心甘情愿被套路。

同理,《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这种即使已经有些不太符合当前多数人“三观”的影片,因为足够煽情,足够催泪,足够“爱情”,即使烂俗,也依旧对很多观众的胃口再加之其细心建构的摄影、前后呼应的动人音乐以及演员的用心表演等有效辅助,也在一定程度上美化和弱化了影片在剧情方面的过度戏剧化,让观众产生了真实的代入感。

而且,真实也并非是艺术唯一的原则和动人之处。坐在影院,关灯亮屏,四周寂然,观众会自动沉浸于影像梦幻中,醒着做一场有关“真爱”的白日梦。

这些观众作为当前中国电影市场的观影主力军,多数人刚入社会不久,在经过被“现实鞭挞”的初步历练后,虽然依然在憧憬着罗曼蒂克,但其实已经开始在“爱情和面包”之间左右摇摆。看电影时,她们在黑暗中小声啜泣;白灯亮起时,她们拭干眼泪,吐槽着电影,打趣着自己。

是她们,在为《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买单。

02

年轻女性观众和情绪跟风宣发的

再次胜利


据“猫眼专业版”的“购票用户画像”数据显示,《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的首周女性购票用户占比达到了65.4%,25岁以下年轻用户高达60.7%,三四线城市占比高达50.6%

而在“淘票票专业版”的“购票用户画像”中,年轻女性用户比例更是高达73.4%

这一次,年轻的女性观众们顶起了《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的票房半边天。

俊男美女有了,悲惨爱情有了,催泪弹也有了,而要吸引这些“就好这一口”的年轻女性观众,该从何处入手呢?

恰好,抖音就是一个知名的“年轻小姐姐”聚集地

据“新京报”新媒体发布的《抖音研究报告》相关数据显示,“在抖音中粉丝量1万以上或获赞数达到1万以上的头部内容发布者中,20岁出头的女性用户占据了65.4%”;同时,根据性别年龄分布调查,在抖音用户中女性用户占比达到65.4%,而在女性用户中,21-25岁的用户又占据了50%

因此,继《前任3:再见前任》之后,电影的潜在受众与社交平台的用户基本精准对接,《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以年轻女性观众为重点、以抖音为突破点的情绪营销又一次很管用

除了上了抖音热搜的“看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要带纸巾”的宣传之外,电影海报等物料上也都统一在强调“请带足纸巾”这一显眼提示,直截了当地走起了煽情路线——就是要靠着“催泪”、“感人”和“苦情”等情绪字眼与观众产生情感共鸣,满足观众的情绪释放需求。

正如年前因抖音热搜而跑去影院看《地球最后的夜晚》却大呼被骗的观众一样,此次在各社交平台上日常打卡“晒悲伤”的观众中,应该也不乏只为追赶话题潮流者。而讽刺的是,这部分虽不明就里但跟风成性的观众,却往往对电影话题热度的带动性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因此,在此阵仗下,《比悲伤的更悲伤的故事》而在上映第二日就开始发力,当日票房超过《惊奇队长》一千多万元,实现逆袭,跃居单日票房冠军;此后,《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更是一路开挂,已连续三日单日票房均破亿。

截止至今日18时,《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累计票房已突破4.8亿元

在良好的票房走势下,在影片上映之初对该片的预测票房仅为1亿元出头的猫眼,也很快将其预测票房上调为9亿元。目前,据“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其预测票房则是十分乐观的13亿元

而除了找对受众,《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的最终脱颖而出,也得益于在当前档期内该类型影片的稀缺

是细细回想,中国内陆观众已好久没有在电影院“遇见爱情”了:

开年至今,二月份,先是春节档几乎一水儿的男性带着“地球”、“外星人”和“赛车”混战,后逢正儿八经的情人节档却没有遇上正儿八经的爱情电影;三月份,前有粗暴刺激的美国大片,后有节奏缓慢的国产文艺片,却独独缺了一部让人甜蜜腻味或大哭一场的爱情片

久旱逢甘霖,因此,情感充沛又舒缓清新的《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给予了爱情片这一电影类型以重要补充,也有效调动了三月这个相对宽松档期的潜在观影人群,最终无论是成为“黑马”还是“爆款”,也都是有迹可循的。

作者 / 玉娇龙

责编 / 金宇

副主编 / 金宇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