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票房红利期短、口碑难出粉圈,“演唱会电影”要如何提高存在感?

 话娱 2020-09-17

 话说泛娱乐

/  每晚分享有价值的原创内容  /



谁会料想得到,已冷清许久的影市大盘,本周可能将要靠五月天的电影勉强撑几日。

本周五(5月24日),中国台湾地区摇滚乐团“五月天”的第三部演唱会电影——《五月天人生无限公司》在内陆上映

从目前的票房成绩来看,截止至今日22时,《五月天人生无限公司》综合票房为2170.6万元,票房占比达8.3%,在今日上映的10部新片中居于第五位,“猫眼专业版”给予了该片4862.9万元的最终票房预测

较之常规商业片,《五月天人生无限公司》目前的这一成绩着实不算突出,但作为在国内还尚处于起步阶段的一种电影种类,较之国内其它的演唱会电影,不论是前两部《五月天追梦3DNA》和《5月天诺亚方舟》,还是当前的新片,五月天的演唱会电影似乎总有热情粉丝更愿意去电影院买单支持。

01


五月天尝试探索

 “演唱会+同主题电影”商业模式

据悉,2009年,美国流行音乐天王迈克尔·杰克逊本计划举办五十场演唱会以完成音乐生涯谢幕,但距离演唱会开场还有数日之时,迈克尔却突发急性心脏病身亡,声势浩大的演唱会也宣告终结。

对此,由美国哥伦比亚电影公司出品、该演唱会的导演将此前积累的迈克尔生前准备演唱会时的彩排记录视频素材创造成了一部名为《This is it》(中文译名为《迈克尔 杰克逊:就是这样》)演唱会电影。

《This is it》海报

该影片一经上映,正契合了那些沉陷悼念偶像悲恸之中无处排遣的粉丝的心意,在当时成为了一部爆款级的演唱会影片,最终豪取了超2亿美元全球票房(国内于2009年10月上映,最终票房4830万元)。

除了迈克尔·杰克逊,在上世纪80年代的国外,其实就已有这种将演唱会现场情况及彩排花絮等素材剪辑成电影的模式。据了解,多年来,包括麦当娜、凯蒂·派瑞、碧昂斯、贾斯汀·比伯、U2乐队、滚石乐队、单向乐队等国际流行音乐人都推出过自己的演唱会电影,虽然尚无人能及迈克尔杰克逊的号召力,但也因为扎实的全球粉丝基础,相关影片的票房成绩也相当亮眼。

因此,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演唱会电影本身属于纯粹意义上的粉丝电影

2011年,取材于五月天“DNA创造世界巡回演唱会”现场记录的电影《五月天追梦3DNA》上映。据悉,五月天当初推出这部影片的目的,也是为了满足那些因各种缘故而不能亲历现场的歌迷。这也该是所有演唱会电影的本初目的。

《五月天追梦3DNA》剧照

该片上映三天时间内,票房突破2000万人民币,打破了此前《This is it》在中国内陆的首周同期票房记录。

这也是首部华语演唱会电影,自此演唱会电影类型算是正式进了国门。此后,2013,五月天又推出了另外一部演唱会影片《五月诺亚方舟》,最终收获2084万元票房

在模式上,与多数常规演唱会电影主打歌手或乐队的演唱会现场及背后花絮不同,五月天的演唱会电影在逐渐有意打破常规

也许是为了在粉丝观众之外讨好路人观众,除了表现演唱会现场部分,还在视听呈现技术和叙事方式均有所创新——根据演唱会主题相应地加入部分剧情叙事,力图打造“演唱会+同主题电影”商业模式

《五月天追梦3DNA》剧照

一定程度上,这样在演唱会之外的衍生模式对乐队也产生了显而易见的利好:一方面,有效地维系了乐队与歌迷之间的忠诚度,因为因为乐队在发专辑前后存在着几年时间的空档期,而电影的上映则弥补了这一空挡;另一方面,相关演唱会电影对于乐队的知名度,也是一次破圈层的尝试性扩大。

但这种看似成本相对低廉的演唱会电影,即使有粉丝坐镇买单,真的就是一桩安全生意吗?

02


红利期短、难出粉圈还被质疑圈钱

演唱会电影该先正确自我定位

多数演唱会电影因受益于制作成本较低的优势,即使要花费不少口舌和精力才能说服受很多院线放映方使其得以在商业影院大范围放映,但一旦上映,凭借强大的粉丝效应,也多是一种“无本生利”的生意,票房潜力不能小觑。

但与此同时,在此类影片还尚未成熟发展的当下,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以五月天的《五月天追梦3DNA》为例,虽然该片首周票房收割趋势良好,但明显后劲不足,后期跌幅较大,红利期相对短暂,粉丝电影属性难保其靠着口碑在大众圈层中得到更多的关注和认可

而且目前在国内推出演唱会电影也不仅仅五月天一家,歌手邓紫棋、王力宏和崔健都曾有个人演唱会电影在院线上映,但票房却均未过数百万,“摇滚教父”崔健的《超越那一天》更是只收获了24万元票房。

《超越那一天》剧照

除了票房红利期短、电影口碑难以出圈、类型整体存在感低之外,被很多非粉丝大众一直冠以“圈钱电影”的称号,也是演唱会电影需要时间洗刷的一个“污名”。

在此境况下,演唱会电影在找到破圈点之前要先正确做好自我定位,才能逐渐立足于电影院线

一如前文所言,演唱会电影首先本身就是专供给歌迷的粉丝电影。虽然大胆开拓市场的勇气值得鼓励,但五月天的演唱会电影为了拉拢路人粉,加入一定程度上的剧情化演绎,倘若效果不佳,可能会造成歌迷的抱怨和非歌迷的不领情,反而可能会弄巧成拙。

因此,始终坚持好做演唱会电影的本心即满足那些曾听过你的演唱会或不能亲历现场的忠实歌迷的需求,是演唱会电影的第一要务,而这一需求的达成则需要在视听技术、观影体验和宣传营销等多方配合才能最终达成。

演唱会要的是现场气氛,而演唱会电影则需要用艺术手法和技术手段去再次加工并放大气氛,电影的视听技术效果就格外重要。除了在以往两部演唱会电影中对新兴电影视觉技术的积极使用,据悉在《五月天人生无限公司》中,为了达到更佳的观影体验,电影制作团队在拍摄、剪辑和后期制作等方面都进行了升级,例如拍摄演唱会的机位在最多时到了达二十多个,并动用了一些较为少见的技术手法

而花费重金打造打造革新性视听效果在国外演唱会电影中其实更为常见。全球知名的爱尔兰摇滚乐队U2的演唱会电影《U2 3D》当时是史上第一部多机位拍摄3D电影,也是截止至2011年前全球制作成本最高的演唱会电影。这种颇有胆识的创新性拍摄技术不仅征服了歌迷和观众,更为同类型电影拍摄开了先河。

U2乐队

全新的视听效果在带给歌迷独一无二的观影体验的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消除非歌迷的观影障碍,若能靠口碑出圈,或将进一步吸引圈外观众。

除了提升演唱会音乐的硬核视听,在电影内容表现以及宣发上都主打粉丝向,提高粉丝的参与性和互动性,也不可忽略。

演唱会电影,在内容表现上,除了台前的歌声、音乐与掌声,还有幕后的汗水、焦虑甚至是明星隐私,都是要足够满足粉丝的好奇心和情怀的十足干货才能值回票价。这也是为何当年迈克尔·杰克逊的演唱会电影《This is it》全球大卖的原因之一——影片中有关迈克尔生前的珍贵资料画面满足了观众的悲伤情绪发泄。

《This is it》剧照

而到了影片宣发阶段,粉丝向的演唱会电影在宣发上也要紧扣如何调动粉丝的积极性。例如,在电影《五月天3DNA》的宣传期,五月天乐队成员们非常难见地在微博上与粉丝积极互动,而且据悉,在离电影首映两周前,五月天在台北小巨蛋举行了演唱会,这就相当于发布了该电影的预告片。

而此次《五月天人生无限公司》的宣传Slogan则是“去电影院听五月天一场的演唱会”,完全主打乐队与粉丝之间的情怀牌。

在当前国内电影市场,虽偶有凤毛麟角,但演唱会电影类型还是几乎是一片尚未开发的荒芜处女地,对于这种时效性强、保质期短的典型粉丝电影,在不确认它最终能否出圈之前,不去考虑如何让它讨好大众,而是想办法以最大的诚意先让粉丝满意和满足,就已经算是走对了第一步。

作者 / 玉娇龙

责编 / 如谦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