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爱情片十年回顾:女人的眼泪到底有多值钱?

 话娱 2020-09-17

“齐秦给你打电话,王祖贤同意了么”,本着以“大哭一场”的心情走进《大约大冬季》,在几位配角的超强发挥下却成了一部“喜剧”片。当然,男女主角之间的感情戏本来就显得枯燥无聊且狗血。

要说影片中唯一触动的点,倒是电影结尾的路人采访视频真实地让人鼻酸。黑衣女孩淡淡然说到,曾经我以为他是我的来日方长,没想到最后成了我的大梦一场。说着说着,便哽咽了起来。

是啊,时间这位“庸医”或许会让我们坦然接受那段刻骨铭心又不可挽回的感情,但从来不会替我们解决任何问题。有人说,一场感冒痊愈大概是十天,一场夭折的爱情痊愈的时间是——未知。

爱情,一直在生活中占据重要位置,因其具有强有力的商业市场,也一直是影视作品永恒的主题。

01

投资回报率奇高

但10亿是难以跨越的门槛

1980年,由黄祖模导演执导的《庐山恋》在银幕上完成了中国电影史上的“第一吻”,这部影片被称为我国电影史上的第一部爱情片,不仅创下了当时吉尼斯放映场数最多的影片记录,女主角张瑜也凭借本片当选第一届金鸡奖和同年百花奖的“双料影后”。

《庐山恋》

经过多年的发展,爱情片已成为商业电影的一个重要类型。2013年,在《致青春》《北京遇上西雅图》《小时代》等影片带动下,这一年爱情片达到一个“小高峰”,创造了超20%的票房占比;2017年年末上映的《前任3》一举拿下19.41亿票房,成为国内院线第一部票房跨过10亿元大关的爱情片,也是至今为止票房最高的爱情片。

不过在大家谈论起爱情电影时,也少不了悲观情绪:产能低下、“满意度”大不如前、观影氛围越发冷清……

爱情电影的商业表现究竟怎样?观众喜欢什么样的爱情电影?带着“爱的拷问”,【话娱】整理了过去10年每一年的爱情电影票房top10,试着从当中找到一些线索。

(注:因为几乎每部影片都有爱情元素,这里所说的爱情片,为个人所理解的爱情片,即“爱情”至少是剧情主线之一的影片,同时包含了在国内院线上映的进口片)

整体而言,2013-2016年是爱情电影最火爆的几年,进入票房top10以上的影片票房都在1亿以上。有数据统计,2013-2016年过亿爱情电影共46部,占总体的近70%。其中,2014年和2016年均达到13部。

而2017年-2019年虽然爱情电影最高票房都能突破10亿,但过亿作品分别只有7部、6部、7部。

值得一提是,2013-2015年是青春爱情片肆意的几年。2013年到2015年票房TOP20的爱情电影中,青春爱情题材有10部,占到总票房的56%。

从2016年开始,青春爱情片的口碑和票房表现每况愈下,又开始流行都市爱情片。从《北雅2》《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到《前任3》《喜欢你》,再到《爱情公寓》《超时空同居》《比悲伤》,都市爱情完全取代了青春爱情,头部作品的票房也再上一个高度。

细数档单中的100部电影,大部分影片的票房能在1亿之上,但对爱情片而言,10亿+,是个难以跨越的门槛。 

至今为止,中国共有4部爱情影片成功跨过10亿大关,分别为《前任3》《芳华》《后来的我们》《少年的你》。

票房接近10亿的有《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这部小成本“哭片”堪称2019年最大的黑马之一,并击败此前台湾电影《我的少女时代》在内陆的最好成绩。值得一提的是,3D版《泰坦尼克号》2012年在中国重映时也取得了将近10亿的票房,杰克和露丝催泪的爱情故事感人又吸金。

票房在5亿到9亿区间的有《爱情公寓》《超时空同居》《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北雅2》《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滚蛋吧,肿瘤君》《小时代3》《匆匆那年》《北雅1》《致青春》等10部影片。

以上这些作品基本上是爱情电影中的佼佼者,有着非常高的投资性价比。网传《前任3》总投资3000万、《超时空同居》总成本4000万、《北雅2》总投资6000万…… 投资回报率均高达300%以上。

02

催泪、IP改编

爱情片的两大法宝

这些受到年轻人追捧的爱情电影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其一是有影响力的IP。近五年来,票房过5亿的爱情片中,《芳华》《少年的你》《小时代3》《匆匆那年》《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从你的全世界路过》《致青春》《滚蛋吧!肿瘤君》等8部影片改编自小说或动漫;

《前任3》《北雅2》《爱情公寓》有着系列成功案例在先;《后来的我们》的创意由音乐而来;《比悲伤》翻拍自2009年的同名韩国电影。

其次深受女性观众的青睐。例如《比悲伤》这部电影在猫眼上的首周女性购票用户占比达到了65.4%,25岁以下年轻用户高达60.7%;《后来的我们》女性用户占比62.2%;《前任3》女性用户占比60.7%……

更为重要的是满足了主要受众的情感需求。俗说话,能让你大笑、或者能让你大笑的片子票房都不会太差,而那些先让你大笑再让你大哭的电影很可能将成为黑马。

在票房超过5亿的爱情片中,《后来的我们》《比悲伤》《匆匆那年》《芳华》等85%的影片均以“哭”引发受众的情感共鸣,仅《超时空同居》《爱情公寓》两部影片尝试让你从头笑到尾。

依稀记得《前任3》上映之初,一个女生看完电影后在影院失声痛哭的视频在网上疯传。同样的案例还有《比悲伤》,该影片上映前4天的点映结束后,几个女生坐在地上哭成一片的视频登顶抖音热搜榜……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范德彪在《马大帅》中感慨到:女人啊,你为何总是伤害我!

不管你是水库浪子范德彪,还是情场高手段正淳,亦或是赤练仙子赤焰仙子,几乎每个人都渴望爱情,但爱而不得却是爱情的常态。

想必这个世上两心相爱且共度余生的欢喜是极少的,很多事情我们只能通过影像梦幻来感慨,可是谁都经不起那细密绵长的回忆和回放旧情时的酸楚。

足够煽情,哪怕剧情烂俗透了,也能在笑和泪的片段中赚足眼泪,顺便赚足了票房。

不过也正因为大多数爱情片不能免俗于被观众熟知的各种套路,这一类型的影片常常出现口碑与票房倒挂的情况。

03

口碑与票房倒挂是常态

极少数作品豆瓣过7分

在豆瓣上,获得高评价的爱情电影是极少数的。粗略统计,只有《芳华》《少年的你》《北雅》《我的少女时代》等少女影片的豆瓣评分在7分。

绝大多数爱情电影带来高票房的同时,也引发了大众的不满与批评。如在青春爱情片蜂拥而至那几年,负向口碑中的近70%都在吐槽影片故事无聊,故事老套。

而有些影片则让电影的文化价值受到前所未有的质疑。如人大代表点明批评《小时代》宣扬纸醉金迷意识;很多网友认为《比悲伤》在催泪背后,实则是价值观的扭曲;不少影评人批评《前任3》价值观恶俗,开篇就向男权社会献媚,把女人都定位为男人的附属品……

观众到底喜欢什么样的爱情电影?翻看豆瓣上那些高评价爱情片,有人喜欢《美丽人生》中性感直白的爱情,有人喜欢《本杰明·巴顿奇事》中平缓而又深沉的爱情,有人喜欢《大圣娶亲》中最终错过的爱情,也有人喜欢《甜蜜蜜》中纠缠与“出轨”的爱情……

若有人问笔者:小伙子,你最喜欢哪样的爱情啊?

我的答案是,《马大帅》第一部中大帅与玉芬同甘同苦的爱情。为了给玉芬筹措医疗费用,四十多岁的马大帅四处打工。哭丧、陪聊、陪练、护工……一天做四份工,什么挣钱做什么,当玉芬知道真相后感动得痛哭流涕,我也被这份朴实无华的感情深深震撼,其真实可靠的爱情堪比杨过与小龙女。

事实上,提起那些真正感人的爱情故事,大多数人想到的都是多年以前的经典作品。反观近些年的国产爱情电影,评价大多集中在无聊、狗血、浮夸、无病呻吟、三观不正等词汇。

观众对爱情电影的反馈不理想,也提醒了创作者不过过于追求套路化,或者过于在乎电影表达的娱乐行者而丢弃了电影的正向价值观表达。逐渐产生审美疲劳之时,如何在泛滥如潮的烂片中做到独树一帜,是每一位电影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最后,祝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也祝那些被爱的人,终有一天学会爱人。

作者 / 湖南猪血丸子

责编 / 如谦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