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生流动构造控制的矿体特征(岩浆岩矿床)

 乐悠悠2599 2020-09-17



主要指侵入岩体中,与流层在成因上有直接关系,在岩浆流动分异过程中,由于矿物富集所形成的岩浆分异矿床。它们的种类很多,如磷灰石矿床,硫化镍矿床,钛磁铁矿床,还有铂矿、铬铁矿等。

这类受原生流动构造控制、于岩浆结晶早期形成的矿床,因系同晚期岩浆层流运动所产生的层状流动构造分不开的,其形成过程是在岩浆还处于流动状态时,矿化物质即已开始集中,所以原生流动构造常是决定矿体的产状和分布特点的个主要条件。


原生流动构造的分布规律就等于矿体的分布规律。它们的特征是往往呈层状或似层状矿体、扁豆状矿体、矿巢等形态,平行流层而分布。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厚自几厘米至几十米的流层的总合。有些流层几乎完全是构成该矿床的矿物所组成。

它们常集中于岩体的两侧(只有在较宁静的环境下才形成底部矿体)。当岩浆流动时,如受围岩凸出部分的阻挡,由于岩浆粘性较大,当它流过凸出部分时便产生极厚的边界层,可以引起涡流运动。因为这些地方矿液往往发生转折或弯曲,易于凝聚之故,遂致在围岩悬垂体附近,有时成为晚期岩浆矿床的富集地段。


根据上述的构造控制规律,在野外找矿工作中,对于这类矿床,可根据火成岩的原流动构造(结合前节所述的原生裂隙构造)的分布,分析侵入岩体不同部位当其冷凝时期的应力情况,判断流层在边部、深部未知地段的延展趋向,来预测盲矿体的隐伏状态


如上所述,受原生层状流动构造控制的岩浆分异矿床,通常特别多见于岩体里面流层特别发育的部位。这在较大的侵入岩体中,最为明显,大多数集中在岩蓬里。但在大侵入岩体的中部(岩核),有时也可出现。至于较小的岩体,尤其是狭窄的岩体里面,在不少情况下,由于原生流动构造在中部和在边缘上的发育程度区别不太大(有时甚至同样发达)之故,这类矿体在岩体各个部分的发育情况,也可较少差异。

鄂西某地超基性岩体中的铬铁矿体

其中一部分受原生流动构造控制,属流动分异型矿体。据有关地质队研究,该处纯橄岩中的流层构造,主要由铬尖晶石和橄榄石或辉石的定向排列组成。流层走向与岩体走向基本一致。当铬尖晶石的流层密集时,即构成铬铁矿体。这些由流动构造控制的铬铁矿体,均呈层状。它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由铬尖晶石浸染程度大致相等的流层构成。铬尖晶石流层厚薄极不一致,厚者数厘米以至数十厘米,薄的仅及百分之几毫米。在多数情况下,厚薄流层往往交替出现,有时还可略显韵律的特征。流层沿走向有尖灭再现和尖灭侧现现象。一般说来,流层越厚越密集,则铬尖晶石的浸染程度越高;反之,流层越薄越稀疏,则铬尖晶石的浸染程度越低。这类矿体与围岩的界线多不清楚。另一类则由铬尖晶石浸染程度疏密不一的流层构成。矿体规模不等。矿体的显著特点,是铬尖晶石的密集糙度,由致密块状一稠密浸染状一中等浸染状一稀疏浸染状,直到成为含矿母岩的付矿物成分,而且彼此之间为迅速过渡关系(图6-27A)。这种铬铁矿体的形成,可能是在岩浆流动分异过程中,局部发生重力分异所致;也可能是由于密集程度不一的铬尖晶石流层的流速有差异所致。


异离体也是上述鄂西某地铬铁矿的控矿原生流动构造表现形式之一。这些异离体产于纯橄岩中,大小相差悬殊,大者长达数百米,小者仅几十厘米。其长轴均与岩体走向基本致,成群出现,形成长带。在沿走向上有侧幕式排列现象,在沿倾向上还有后行侧幕式排列特点。已发现的异离体有矿化纯橄岩、矿化巨晶纯橄岩、巨品纯橄岩、辉橄岩和橄榄岩等几种。其中第一、二两种,如果铬尖晶石矿物含量高,便可作为铬铁矿矿化带。这些矿化带显然受流层构造控制,它们沿同一方向集中和分布,相平行,有时互相连接。原生流动构造,特别是其中的矿化异离体的分布规律,就是矿化带与矿体的分布规律。


本文节选自:陈国达,《成矿构造法》(第二版),198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