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透过家乡消失的农作物种植现象,看粮食是否遇到缺口的本质

 清影说农 2020-09-17

一人活着吃饭重要还是理想重要?没有饭吃,哪里来的理想?!所以,不要认为人活着就是为了吃饭感觉就是一件很俗的事情。

一个人有饭吃了,那么这个国家的人都有饭吃;如果当一个人没有饭吃时,那么,这个国家的人都可能存在着吃不饱的问题。

所以,粮食安全关系着国家安全。因为,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布衣平民,一日三餐离不开吃饭这个行为艺术。

因此,作为一个在小山沟里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农民从个人切身体会,聊一聊有关农业种植与粮食的问题。

透过家乡消失的农作物种植现象,看粮食是否遇到缺口的本质

一,从亲身经历的粮食种植变化探秘真相

上世纪90年代以前,坐落在西北偏远山区的小山村,种植的粮食作物,应有尽有。夏粮种植主要以大面积的小麦为代表 ,以及其它杂粮有:小扁豆、杂麦、大麦、胡麻、油菜籽等;而秋粮是多样化种植,比如,秋天成熟收获的甜荞麦、苦荞麦、谷子、糜子、高粱、玉米、土豆、黄豆等等

但是,经过了短短的20几年,农业种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天的小山村,以小麦为主的夏粮再也看不见麦浪滚滚的丰收景象,至于其它杂粮作物,早已销声匿迹。

透过家乡消失的农作物种植现象,看粮食是否遇到缺口的本质

因此,现在的小山村里,家家户户的粮仓见底的见底,拆除的拆除,都已没有存粮的习惯。居家生活的粮油米面和城市一样,购买一点吃完了再买。如此循环过着崭新的农家生活。

归根结底,自从2000年以来,国家号召发展经济种植,人们在种植粮食作物的黄土地上改进种植了各种果树。虽然,农民的家庭经济收入比以前好多了!但是,这样下去,在吃粮问题上,不能自给自足,只能依靠外地的粮食资源,真正的主粮却不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是不是存在着一种忧患意识呢?!

虽然,我的家乡不属于国家重点产粮区。但是,如此发展的趋势,多多少少是不是令人担忧呢?!

透过家乡消失的农作物种植现象,看粮食是否遇到缺口的本质

二 ,舆论导向的偏离

记忆的印象中,也是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舆论导向几乎让所有的年轻人都想着逃离农村,远离家乡 ,远离脚下贫瘠的土地。于是,梦想着发财,梦想着一夜爆红成为万众瞩目的明星。

于是,追星狂潮,纸醉金迷,崇洋媚外,浮躁与虚荣充斥着大环境。

所以,农民被遗忘在历史的角落里,默默无闻地为华夏儿女的吃饭问题,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含辛茹苦地奔走在田间地头,守望家园 ,守望生命线。

于是,生活在农村的80/90后们,谁还能够愿意和父辈一样,守着贫瘠的家园,被一些世俗的人们瞧不起!成为弱势群体,在某些人富人的眼中,似乎在渴求他们可怜的眼神!所以,伤自尊,丢脸面,作为一个有头脑,有思想的农民,谁愿意活着被人们歧视?!

因此,时常感叹以前舆论导向歌颂劳动最光荣的历史一去不复返。因此,农村就缺失了年轻的活力。大面积的土地撂荒,乡村生活缺失了人丁兴旺,欣欣向荣的美好场景。

透过家乡消失的农作物种植现象,看粮食是否遇到缺口的本质

三,教育的偏离

同时,在教育方面,从幼儿园到大学毕业,没有一个老师会给学生们说:学业有成之后,好好扎根农村,一辈子种地种粮;

于是,关键的家庭教育中,没有一对父母会给自己的孩子从小灌输长大以后成为一个优秀的农民!包括我在内的所有农民家庭,作为父母都不会鼓励孩子留在农村种地,踏着父辈走过的路,再走一次面朝黄土背朝天,过着被人看不起的种粮生活。

所以,很多人都认为,如果孩子留在农村种地就是没有本事,没有出息!

透过家乡消失的农作物种植现象,看粮食是否遇到缺口的本质

再回过头来好好地想想曾经鼓励知识青年下乡到农村去锻炼,真是颠覆历史的英明决策。激活了一代人对农村这片广阔天地的向往!让北大荒变成了如今的万亩良田,成为国家的重点产粮区。那片黑土地上留下了一代人奋斗的青春年华,在历史的舞台上唱着永恒地赞歌。

因此,若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人们,时常会反省这个问题,苦思冥想,始终难以解答。只是隐隐约约存着着担忧。

担忧归担忧。相信总会有一天会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让年轻人拥有一颗热血沸腾的心,扎根农村,改天换地……

最后,想说的是:大家觉得这个梦想能否实现?欢迎留言交流点评!

清影说农图文原创/于2020年9月15日晨时修改完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