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追问史载(3)《格古要论》

 新用户19382196 2020-09-17

《格古要论》,[明朝],曹昭撰。

曹昭(元末明初人),生卒年不详,字明仲,江苏松江(今属上海)人。父曹真隐博雅好古,收藏大量法书、名画、彝鼎尊壶以及古琴、古砚。他幼年随父鉴赏古物,并悉心钻研,鉴定精辟,撰有《格古要论》三卷,对古铜器、书画、碑刻、法帖、古砚、古琴、陶瓷、漆器、织锦和各种杂件,论述其源流本末,剖析真膺优劣,古今异同,共13类。书成于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为存世最早的文物鉴定专著,历代文物鉴赏家均甚重视。明景泰年间(1450~1456年),经王佐增补为13卷,名为《新增格古要论》。

曹昭的《格古要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文物鉴定专著,著书时间约1380年至1388年,该书卷下《古窑器论》哥窑条曰:

″旧哥窑色青,浓淡不一,亦有铁足紫口,色好者类董窑,今亦少有成群队者。元未新烧者土脉粗燥,色亦不好。'

这里的'旧哥窑色青,浓淡不一'一句,说明曹昭看到的器物不是哥窑瓷器,因为但凡看见哥窑器,不会置'金丝铁线或鳝血红金丝'独有特质视而不见;

'色好者类董窑',董窑是什么窑?无从印证;有学者考略与宋时诗人张耒'碧玉琢成器,知是东窑瓷'的'东'关联一起,古文字符'董'、'东'是极不相关的字意,曹昭是大学者,决不会混淆到写不出'东'字而借用'董'字代之;相传东窑创烧于汴京以东的陈留县境内,系属民间汝窑口,而民间汝窑口95%以上瓷器均为青釉,'旧哥窑'瓷器怎么会与汝民窑瓷器进行类比呢?这说明曹昭所说的'旧哥窑'器,不是真哥窑器。

现存的元明代仿哥釉瓷器均末有紫口铁足表现,其仿哥釉瓷器的底圈足,是涂刷上去的一层护胎桨,真正到代的北宋官哥器之铁足,是经矿物粉末裹脚素烧而成色,这是有天壤之别的。显然,'铁足紫口'一句是附会上去的,曹昭的参照物不是哥窑器,结论自然不是哥窑器之真实描述。

本文是追问史载本身的可考可引?若文献本身疑云重重,那么,这个文献就不堪引证。

本节追问(3)全文完。谢谢阅读!

@古瓷探史 :明友许☞原创发文

2020/9/17于遵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