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猫狗混养是一种什么情形?(上)

 乐嘟宠物圈 2020-09-17

乐嘟宠物圈,一家专注11年的宠物媒体

有资源、有态度!

迷迷和旺旺初进家门

我还在上高一的时候,家里添了一只小花狗和一只小白猫。小花狗是哥哥从邻家抱来的,刚过“满月”不久,只有巴掌大小,这是一只混血的小狗狗,毛色黑白相间,四只爪子和尾巴梢都是白的,最显眼的是它脖子上长的那一圈白毛,很像是戴了一只银项圈,你看,这身打扮也够酷吧!它的母亲身型娇小,只有小板凳那么大,想来它长大后也一定是那种迷你袖珍型的身段吧。

妹妹比我小三岁,已经是初一的学生了。她见哥哥有了一个小宝贝,好不眼红,吵闹着非要一只小猫不可。爸爸无奈,只得带她到宠物市场挑选了一只小白猫。这是一只波斯猫,雌性,全身纯白,浅蓝色的眼睛,粉红色的鼻子和嘴唇,耳朵上还长了一撮翘毛,十分漂亮。这只小白猫也不过一个多月吧,团起身子还没有男士们的拳头大。

自从这两个小家伙来了,给家里带来不少的欢乐气氛,爸爸和妈妈也不免一会瞅瞅这个,一会摸摸那个。由于两个小宝贝都很小,喂食和照料它们便成为了全家人共同的任务,也很有意思,有时候拿手指头逗逗它们,它们就会张开小嘴巴紧紧地吸住人的手指头,即使把手臂慢慢地提起来,它们也不会松口。

哥哥和妹妹对两个小宝贝更是关爱有加,只要放学回家,小猫和小狗就成了他们的专有物,不是抱在怀里就是扛在肩上,要么就把它们搁到高处或者扣在帽子下,穷极所想变换各种方式来和它们互动。

妹妹给小猫取名“迷迷”,哥哥给小狗取了一个“旺旺”的名字,都是它们叫声的谐音。妹妹说“迷迷”的意思是迷人,哥哥说“旺旺”的意思是见了“旺旺”就把什么都忘掉了,哈哈,这算什么解释。妹妹嘲笑哥哥,你总不会忘掉吃饭吧?

妹妹用红毛线编了一个蝴蝶结给迷迷挂在脖子上,这一挂顿时使迷迷变得亮丽又显尊贵,它简直就是猫咪国里一位可爱的小公主了。哥哥见了赶紧给旺旺找来一个小铃铛挂上,只要听到哪里的铃声响得欢,旺旺就一定在哪里捣乱,不过这是后来的事。

眼前的小旺旺蹒跚学步,它总是摇摇晃晃“吱吱吱”地跟在人的脚后,如果你坐下,它就会爬到你的脚背上不声不响地卧下,而迷迷则喜欢卧在人的怀里,不时地抬起头对着人的脸细声细气地“咪咪”几声,它表达的是什么意思,谁能知道呢,如果把它们两个放在沙发的靠背上,旺旺会乖乖地爬在那里,它不敢动,而迷迷则会来回溜达,行走自如。

它们一起长大的那些事

迷迷和旺旺一天一天的在长大,旺旺变得越来越好动了,它不停地在各个角落闻一闻探一探,好像在搜寻什么,有时还很忙。迷迷却是大部分时间在睡觉,睡醒了会张开小小的嘴巴打个哈欠,再伸个懒腰,然后才慢吞吞地走开,一派太平气象。

旺旺独自玩够了,就会来招惹引逗迷迷,用头在迷迷的身上顶一顶,或者用屁股来蹭一蹭,迷迷只是睁开迷离的眼睛看一看,或者举起爪子在旺旺的胡须上轻轻拨拉几下,潜台词是“你好烦”,但并无责怪之意。但有时会“喵喵”叫几声,起身离开,换个地方卧着,显然是不耐烦了,而旺旺并不知趣,还会憨憨地跟过去挨着卧下。

迷迷和旺旺一直是同吃同住的,自打断奶之后,它们就开始在一个碟子里进食,旺旺很不厚道,它总是把头扎进碟子里,两条腿叉开占住地方,自顾自地大口吞吃,有时还会根据迷迷所在的位置变换角度,从而卡住最有利的地形,而迷迷被挤在外边,只能眼睁睁地看旺旺在舔碟子。

后来我们就分开喂食了,但迷迷进食总是挑挑拣拣,像一个文静的女孩子,而旺旺吃得最快,吃完自己的,又来抢迷迷的,于是我们又把迷迷的碟子放在椅子上,这样,迷迷就成了“座上宾”。那个时候还没有猫狗粮食之类的,它们和我们同吃一锅饭,我们先吃,它们后吃。这时候旺旺会蹲在桌子下面两眼直勾勾地盯着你的嘴巴,不断地“汪汪”叫喊,意思是怎么你们只顾自己,还有我呐!迷迷只是蹲在人的膝盖上安静地等着。先后之分并不是歧视,只因它们的习性是冷食主义,怕被烫着。

看似温雅的迷迷,有时也很顽皮。有一次妈妈在厨房里洗菜,忽然听到客厅“啪”的一声,跑出来一看,茶杯掉到地下摔碎了,而迷迷却大模大样地睡在茶盘里。还有一次是爸爸坐在圈椅里看书,迷迷突然跳上爸爸的肩头,并把一只爪子搭在了爸爸的眼镜腿上,盯着书本看,逗得全家人哄堂大笑。爸爸把迷迷从肩上拿下来也笑着问,你来瞧什么,你认得字吗?旺旺则喜欢恶作剧。

有一天妈妈从街上回来,一进院子就听到旺旺在屋里不停地叫,赶紧开门一看,沙发罩单被旺旺拖到了地板上,旺旺被裹在里面找不到出路急得乱叫。妈妈抓住罩单的另一端向上一提,刺溜溜像变魔术似的抖出了一条小狗来,这旺旺居然还咬着罩单的一角,斜着眼睛看着妈妈,你说,这会儿谁还会生气呢?地上的拖鞋成了它最方便的玩具,经常被它拖的东一只西一只,有时会直接拖到沙发底下,叫你下地找不到鞋,进门换不成鞋。

妹妹告诉我有一天她午睡起来,看到在拖鞋里睡觉的迷迷正被旺旺咬住鞋后跟一步一步倒退着往客厅里拉,而迷迷一动不动的蹲着,似乎它很享受这种坐船似的感觉。可是那时智能手机还没有问世,要不然这一“妹妹坐船头”的绝妙画面定然会被刊登在宠物杂志里,这种可遇不可求的自然美好的意趣是远非那些摆拍所能比拟的。

旺旺和迷迷的顽性是愈来愈大了,它们经常嬉闹,由旺旺引发的追逐窜跳不断上演,而且乐此不疲。迷迷被旺旺追的竟然在衣架上翻单杠,因而碰伤盆景、花,甚至打翻家具、抓破壁纸的事,都不在少数。对此,妈妈颇有意见。

她对爸爸说:“这两个小东西成天下蹿下跳,在家里开运动会总不是个事,不如把它们放到院子里去吧。”爸爸说:“它们现在好奇心很大,又不懂事,迷迷出行更是没有障碍,要是走丢了怎么办,孩子们依吗?”妈妈说:“宠物总是恋家的,它们应该是舍不得离开我们的。无论迷迷还是旺旺都把我们当成它们的父母了。”爸爸勉强同意了。

于是迷迷和旺旺就又到了一个更新更大的活动场所了,但是它们的老毛病还是不改,那时我们家还是土院,只有过道是砖铺的,旺旺在地上刨坑,迷迷在门槛上磨爪,三颗小树被它们啃得伤痕累累,爸爸只得在山坡上砍了一捆长着刺的酸枣枝条栅在小树的根部。

它们最喜欢的运动项目是追逐竞赛,旺旺奔跑起来时脚下四个小白点如风车一般在地上飞快转动,让人看得眼花缭乱,而迷迷在奔跑时根本看不清它的腿脚是如何动作的,只能用一个“窜”字来形容了,但迷迷奔跑起来要比旺旺轻捷多了,有时它还会突然一跃跳到树上或者墙头,然后身形不动,只把头扭过来看着旺旺,而旺旺只能站在树下仰望迷迷。一个在俯视,一个在仰视,一个得意,一个失意,四只眼睛良久对视,那情景也是蛮有趣的。

说到对视,我想起有一次,我看到迷迷正蹲在树下呆望着树枝上的几只叽叽喳喳鸣叫的麻雀出神,旺旺也凑了过来,用鼻头在迷迷的耳朵上闻了闻,迷迷只是抖动了一下耳朵,依然目不转睛地望着树上,如此再三,迷迷回过头,并举起了左爪做出要挠的姿态,而旺旺却并没有后退,只是不解地看着迷迷。我在想,旺旺似乎知道迷迷不会挠它,猫狗之间是不是也有一种眼神交流呢?

旺旺和迷迷之间的互动争夺也是很频繁的,有时它们会突然扑向一个根本不是食物的小东西,比如石灰块、柴棍之类,近距猛扑迷迷是比不了旺旺的,旺旺总是先入手,它会把“猎物”用双脚紧紧的按住,并且还要用头压着,迷迷只能左看看右瞅瞅,或者用前爪在旺旺的颚下探一探。这不是比赛,这是肉食动物的一种捕猎训练。

如果是一块骨头,它们会争夺得更厉害,甚至争到各咬一端,谁也不肯放弃。此时,旺旺会使劲摆头想甩开迷迷,,而迷迷却楞不松开,旺旺此时也有绝招,它会猛不丁把身子一旋,迷迷就会被惯性摔到两三米开外,弄的一脸灰土,迷迷倒不羞不恼,若无其事地抖抖毛,继续它们后面的节目。因为它们也明白这只不过是一种训练而已。

要说最出色的节目,还要数下面的这一个,我有幸看到了这样的一个经典表演:迷迷静静地伏在墙根,对面的几株千秋菊上有一群飞舞的蝴蝶,迷迷一下产生了兴趣,它的眼睛睁得圆圆的,眼珠随着蝴蝶们的舞动在不停地转动。当一只黑蝴蝶飞过它的头顶时,只见迷迷立即一跃而起,身躯形成一条直线,就在迷迷的前爪将要够到的刹那之间,蝴蝶只是一个侧闪,就轻巧地避开了(这些动作都是转瞬间完成的),迷迷落地后眼睛仍然追踪着那只款款飞去的黑蝴蝶。

记得有句古诗:“诗咏穿鱼未,图写捕蝶无”,“穿鱼”指的是“鱼穿莲”,“捕蝶”就是“猫扑蝶”,在小学的画本里和儿歌中都有小猫扑蝶的故事,但那都是在地面上扑蝶,我所看到的是罕见的“空中扑蝶”,那优雅的动态以及幼稚的憨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想,小猫扑蝶并不是为了捕食,它只是被蝴蝶绚丽的色彩和妙曼的舞姿所吸引,仅仅是出于一种好奇,想亲自拿来看看。如此说来,小猫扑蝶应是一种有趣的顽皮即兴,很有画面感,很有文化情趣,你同意吗?

(迷迷和旺旺的故事未完待续,周末愉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