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喵星人的史前史

 乐嘟宠物圈 2020-09-17
参考资料:《猫的秘密:喵星人完全指南》,约翰·布莱德肖,中国友谊出版社,2018

猫的演化

所有猫科动物的源头都可以追溯到一种中等体型的猫科动物——假猫,它们生活在距今1100万年前的中亚草原上。虽然今天假猫已经灭绝,但当时红海出现了异常的低海平面,这让它们得以迁移到了非洲并进化出了几种中等体型的猫种,其中就包括现在我们所熟知的狞猫和薮猫。此外,一部分假猫向东穿越了白令陆桥进入北美地区,这部分假猫是现在北美山猫、猞猁和美洲狮的先祖。

在大约200万—300万年前,伴随着巴拿马海峡的形成,第一批猫科动物进入了南美地区并在那里进行了独立演化,形成了几个土著品种,比如豹猫、黑斑猫。一些体形较大的猫科动物在亚洲地区演化出现并向欧洲和北美地区传播,比如狮子、老虎、美洲虎和豹等,不过如今它们的分布与几百万年前相比只有很小的一部分残存下来。

如今家猫的先祖大约是在800万年前就在北美地区发生了演化,接着便在大约200万年前重新迁回了亚洲。约300万年前,它们开始演化出了目前我们所熟知的品种,如野猫、沙漠猫、森林猫等。此外,还有单独的一支亚洲支系在这个时期发生了分化,演化成了现在的兔狲和渔猫。

成为家猫之前

现在公认的猫咪驯化源头是在3500年前,根据考古记录和史料的记载,猫咪是在古埃时期开始生活在人类的周围。不过这一理论在近几年受到了挑战,科学家通过对家猫和野猫的DNA信息对比发现,家猫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更早的10000-15000年前。

之所以将最早追溯至15000年前是因为以人类的演化历程来看,任何早于15000年以前的事物都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在石器时期,人类还处于狩猎采集的阶段,不太可能有饲养动物的需求,也没有多余的食物来供养动物。

如果我们假设首次出现家猫是在一万年前,那么在古埃及的历史纪录首次出现家猫之前,仍然有将近6500年的空白,这一段空白应该也是人猫关系的第一个阶段,即野猫是如何变成家猫的。但是迄今为止,几乎没有任何领域的科学家研究过这个历程,也就是家猫的史前史。

这个时期目前的考古记录大部分都是非常零碎,人们很难拼凑出一个完整的演化过程,比如在耶利哥发现的距今8000年至9000年的猫齿和猫骨骼碎片,在以色列和约旦地区发现的猫形动物的岩画和雕塑等等。而且这些证据普遍缺乏说服力,也可能仅仅是人类为了获取皮毛而杀害的野猫,或者是对于野猫或者大型猫科动物的自然崇拜。

已知的起点

目前人猫关系起源最有力的证据出自于地中海地区的一个独立岛屿——塞浦路斯,在塞浦路斯首批永久定居者的遗址中出土了距今大约9500年左右的猫骨遗骸。因为那里即便是在海平面最低的时候也未曾与大陆相连,所以人类想要抵达那里只能乘坐船只,而动物想要移居到这里也只能通过飞行和游泳,而当时的猫咪与现在一样,都不具备远距离游泳的能力,所以我们虽然无法断定塞浦路斯发现的古代猫骨残害究竟是野猫还是家猫,但是它们显然只能通过人类的交通工具才能到达那里。而人类当时制造船只的能力也并不强,只能制作非常小的船,根本无法为猫咪提供躲藏的位置,这也就意味着在岛上发现的猫骨遗骸必然是半家养或者至少是人类捕获的猎物的后代。

塞浦路斯岛的移居者们并不是唯一捕捉和驯养猫咪的人,因为当时也有将猫咪运往其他大岛屿的证据,比如克里克岛、萨丁岛和马卡略岛等地中海岛屿,所以捕捉和驯养猫咪当时在中东地区可能已经成为了相对成熟的实践活动。

猫和老鼠

猫和老鼠这两种动物的演化历程是相互交织并相互影响的,人类之所以会驯养野猫就是为了控制鼠害,而驯养野猫又催生了另一种新型害兽的诞生。这种害兽名为小家鼠,它是唯一适应于生活在人类周围,并能充分利用人类食物的老鼠品种。

第一批被小家鼠困扰的人类文明是纳图夫人,他们是在巴勒斯特纳图夫发现的距今12000年的史前人类,也很可能是它们开启了猫咪东迁的历程。纳图夫人在13000年前至10000年前居住在以色列附近的区域,他们是公认的农业活动的开启者,专门收割分布在生活范围内的野生谷物,随着谷物收割量的增加,纳图夫人开始使用泥砖搭建起用于储存粮食的坑,而纳图夫人的这种创新也激发了小家鼠的自我驯化,它们迁移到了这个富饶且新奇的环境中,成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批哺乳类害兽。

随着小家鼠数量的增加,一些以它们为食的天敌也开始出现,其中就包括野猫。而野猫与其他物种相比具备先天优势,它们是敏捷的夜行动物,能够很好地适应鼠类猖獗的夜晚进行捕猎。

目前还没有证据表明纳图夫人是有意识的驯养猫咪,它们也有可能和小家鼠一样,是通过自我驯化而聚集到人类的周围。它们更像是现在生活在城市里的狐狸而非是宠物猫,虽然已经适应了人类的生活环境,但是仍然保留了内在的野性,而真正的驯化其实还要到更晚的时候。

未完待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