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聊汪涵《有味》,说年味今朝,书香开年有木有 | 城市记录者

 怡儿话书影 2020-09-17


直接看视频吧,就不做文字回顾啦,一句话,开年大吉,开年大吉啊!

还在新年里,小马在这里祝福大家新年快乐,健康开心有钱赚,有书读!

以下是分享前小马写的导读文,也一并给大家欣赏了……

记得报名大年初一讲书的时候,书虫内部反问好几遍,真的是2月8日么,大年初一。我说是的,有问题么?他们说没有。也许是因为很少有人报名大年初一?我就喜欢做那个最特别的哈哈,不为别的,只为不按常理出牌!当然还是有一个常态理由的,就是很多年来,在报纸上,在电视新闻里,常常会看见有一个大年初一固有的新闻,那就是,记者在上海图书馆门口采访新年里第一个进入图书馆的人,然后,往往是一个老先生回答,感觉新年第一天早早来读书充电是个好兆头。是吧,我心里种下了因,这次有大年初一的机会,那么也和书结缘,和书友从第一天就结缘吧。

1

好,还是来说说,为什么会选《有味》这本书呢,又为什么会在大年初一讲这本书?

说起为什么选这本书?好像也是聊天聊出来的,天,聊天是一个最好的出选题机会,建议大家考虑一下。我们在某次书会之后,书虫们在地铁上聊起大年初一我准备讲什么书?我是先抢了名额,再来确定讲什么书的,好吧,占位很重要。然后我们说起,过年还是要有点味道,不能太硬或者太软,总之要有点味道的书,“干脆,我就讲汪涵的有味吧,我还挺喜欢他这本书"。这时候,书虫的两位似乎有点诧异,什么鬼书,根本不知道没听过。还是名人书,晕,你确定么?他们似乎又有疑问了,没错,我是越疑问越确定那种。就讲《有味》吧,讨个好彩头。过个有味道的年,过有味道的人生。

这样,大年初一,还有有味这本书,都是和我心目中对于读书的仪式感,和题目的好彩头而来的。不是不尊重,正是因为听从内心,很尊重!

 

2

再来说说,怎么会选名人书,他是汪涵的作品。

在我眼中,书无贵贱高低,只有合适不合适,明星名人也可以有好书,正如草根一样能有烂书一样。如果说名人就一定写不好书,草根就一定贴近生活,也是不一定的。

当初选中这本书,也是有先入为主的思想,又是名人出书,一定是为了装点自己门面的吧。在翻看的时候,却不由得迷住,为何?

汪涵,湖南卫视主持人,名气不小,还是综艺节目主持人。他的书籍如何?

我想我首先是被封面吸引,和一般的名人书,一张大照片,怎么美怎么显眼就怎么放,有不同,汪涵的书,也有照片,却好像只是一张简历上的头像,当然是侧脸,还有竖版的封面,老老实实的把内容,甚至目录涉及的内容放在封面上,白色的封面,别无其他。首先他就吸引了我,再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是很好的人文出版社的出版物,深得我心。

然后看内容,粗看下来,就发现,他写靖港香干,写木盆漂流,写油布伞,写鸡毛掸子,还都和小时候的好奇,长大了的好奇,还有很多老手艺结合起来,太有趣,细腻生动,有生活也有人情味,还透着老旧文人的味道。当时还不知道,人家讲的多少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啊,当然有文化味道。

反正就是很喜欢,所以推荐给大家。别因为名人而拒绝它。

汪涵的文人气,还有两件事, 2015年7月,汪涵自费465万元发起了一项湖南方言调查“响应”计划,意欲保护方言。该计划将用五到十年时间,组织10支调查研究团队,对湖南53个调查地的方言进行搜集和研究进行数据库整理,并将最终成果捐献给湖南省博物馆;他还是湖南省博物馆理事会理事,据他说,诚惶诚恐,同时也为有更多机会看到好的馆藏而兴奋不已。

这样的人大约还是有些书生气和才气的吧。

3

从下蛋的鸡还是回到鸡蛋本身吧。这本书,我想换个角度,从五感来说说看。

所谓五感就是:形、声、闻、味、触,也即人的五种感觉器官: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按后者说比较好理解。

视觉上看,这本书,有什么样的感觉?

书籍装帧上,我不是特别懂,但我的感觉是,这本书外表低调,把名人藏在了里面。虽然,图片不少,也多是汪涵的照片,可是每一张的角度和色彩排版,倒好像是一次个人的纪录片,又透着些人文色彩。记得有艺术老师说过,体现人文和记录的照片才最难拍,摄影者和被摄影者要共同有料才行。他的影像里,时不时,做个木工,或者写字,抚琴还有刨木头,放心,他都是穿着衬衫和老手艺人一起做的,完全没有可以摆拍的飘逸,倒有一种虚心求教的邻家小子劲头。

这种纪实加人文视觉的照片系比较喜欢。

 

再有就是它在每个部分的正文后面,都会有附有手绘图,比如香干,还有古琴制作等等,再写上制作原料和过程。这种方式在现在也许看到不少,可在当时还是非常新奇,且很亲切的吧,同时在手绘图部分之后。又有关于香干的解读或者历史的部分,涵舍故事等,涵就是汪涵的涵。

看着字数不多,好像是百度查找,但仔细看内容可以知道,是经过精心编辑和收集整理的,绝对不会是百度的那种风格。

这是书籍看着的舒适度。然后视觉的话还有一种就是内容本身所涵盖的视觉感,仿佛画面一样看得见。

 “我相信,我在那一刻是被某一个神秘的使命所指引,我看到一个老人在石磨的旁边,磨坊里弥漫着浓浓的豆香,白白的酱汁在石磨下流淌,它们像纠缠的雨水,在我的记忆力泛着漩涡。成形的豆腐和没有成形的豆腐在酱黄的木板上码放”

再有,”墨想“这篇里,当笔浸入池子里的时候,视角也被挪到了水中,一大团墨由浓而淡,最后无边地蔓延开来,丝丝缕缕流淌于水中,又如烟雾般地往上升腾,想要造就一幅微观的奇景。”

老天,汪涵,你已经画出来了好么,你用文字画出来的。

再来看听觉吧,

 糍粑的篇章里,有这样热气腾腾的声音片段

“我从未见过如此热闹的场景,这比父亲修汽车有意思多了,我把小脑袋挤了进去,哈哈大笑,那群汉子肯定听不到,我的声音是在太小了,他们都嘿呀嘿呀一起在喊,木棍变成了千百根,它们运动的弧线有了幻影,糯米马上就捣成了糊糊,在嘿呀嘿呀的声音中,又马上被捣成了饼,这种集体劳动的节奏似有似无,他们有时候像各自在捣自己的,有时候又像在一起捣,木棍扬起了优美的线条,我心中发誓以后一定得把它们画下来” 

 

 嗅觉,味觉

青椒炒香干,那种混合出来的绵软浓郁,带着微辣的醇香充盈口腔,隔壁路汤里飘过来的烟火味敲敲被我吸进,我想闭上眼睛,在此刻做一个烟火神仙,这香干又何尝不是所有美味中的烟火神仙?                                                           

触觉,

那个提着的铁家伙叫做吊比,得用手钻钻个小孔,才能把它按进去。那个孔极其难钻,做得手不顺的时候,就像秋天最后的这股,转了好多圈还找不到窝,弄不好杆子还得折了。

这样的字句还有很多,不一一列举,只想说明,书中关于细节的描述很多,让人身临其境,这说明作者要么是真爱,要么是做过最细致的功课,或许都有吧。 

4

再想说一下,这本书之所以能够打动人的地方,还有两个地方,一个是,书里处处有小汪涵,和已经成年的汪涵,是现在和过去的相处和穿越,小时候的汪涵那么好奇心和对故乡美味和好东西的着迷。我们能够从文字中找到儿时的自己,和现在的自己,也许能够找到初心。

再一个,汪涵的父亲是苏州人,母亲是湖南人,他爱苏州的文人,墨,古琴,油纸伞等都来自苏州的气息,而湖南的烟火气息和那种豪气也是他所爱,所以才有了靖港香干,糍粑还有好箭等篇章。

一直比较相信一个人的童年记忆和生活环境对他的一生会有难以磨灭的影响,汪涵的儿时在苏州,后来在湖南,所以骨子里还是有那种文人,精致和安静的气息。到了时候就会释放出来。

 

5

最后想说,一本书或者一篇文章,大多能够反映作者的内心世界,至少是当下的内心世界。

在我看来,汪涵写这本书的时候,内心是非常宁静美好的,他想起小时候,想起温暖的家,想起家乡过年的味道,还想起了自己热爱的最质朴的木匠活儿,所以才能有那么多美好的细节能够流出笔端。最有趣的就是一个在最喧闹的舞台上工作的人,竟然写出这样安静的文章,同时那么热爱安静,也是不容易吧。

我自己,一直在写字,却很难写出细节,为何?也许是内心不够宁静吧,不能真正从全方位感受人,感受世界,感受那些安静的器物,才写不出最深沉的细节。

希望伙伴们,热爱书的伙伴们,我们能够看到波澜壮阔,也可以看到最美好的细节,也许一个细节就能打动你,影响你的生活,不说人生吧。

大年初一,讲一本有味道的书,汪涵的《有味》,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活得更有味道,不仅仅是向上向前,紧张干燥得活在这个世界对自己的评判里!

本文原创,图片和视频为现场拍摄,部分为网络精选


听见山川》聆听和探索的力量

探秘 | 访问 | 记录 | 影像

  

主编微信w492967563

联络邮箱492967563@qq.com

停留,联络,转发,喜欢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