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破解中医治病密码—临证辨象 | 学医手记

 怡儿话书影 2020-09-17

最近开始读医书,读的不快,却也感觉唇齿留香,为何?

因为中医古书,总让你有种豁然开朗,以及武侠仙人之气。也许在真正的临床还有很多距离,但阅读时似乎已经有很多共鸣。

比如这本书,其实来源于四圣心源的黄元御,清朝名医,据说是四圣之后难得的大医。从素问悬解,到灵枢悬解,再到难经,伤寒等悬解。重要的,除了读古典医书解读,还有自己的修养,从四圣心源中获得天人合一,一气周流的学术见解,实属难得,并直接影响其本人的医术大进。

这本书就是在其一气周流的基础上解读,并且讲述作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实践和理论结合。

最好看的文字是什么?大概就是有故事,有理论也有实践的书。

这本书有理论,就是黄元御的经历,理论和学术研究,从一气周流说开去,察卦象知阴阳,从一气周流,天人合一来解读医学背后的理论支持。

随后从治病和修身来探讨,孙思邈说大医治病,从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修身养性,做善良慈悲的人,不止是懂医书有医术。从这一点,似乎就有中国传统文化中,修身齐家平天下之先修身之意。

有文化底蕴的中医似乎更让人有学习的热情。

随后可观察一些实际的案例,比如对脉象的解读,春脉如弦。好似竹竿,又比较浮,升发压力。夏脉如钩,洪水一样,比较软又散开,潮起潮落比较大。秋脉毛,好像浮而沉,慢慢在收,等到冬脉沉,就是彻底的沉到底了。好像藏了起来。

作者又有举例,地震时有特殊脉象,春天已经脉如竹竿,走出房间,却好像冬天的沉脉一样收藏,这也是一种人体和大自然天象的合一之象吧。

随后又讲述重要的双向调节作用。

在我们常规的认识中,药物只能有一种作用,比如降血压或者升血压,又或者缓解心绞痛等,可是在中药中,有些药物居然同时有降血压也有升血压功效,为何?

比如黄芪,可以升血糖也可降血糖,可以升血压,也可降血压,为何,因为黄芪本身在人体的一气周流中,可以伴随左升右降,根据气流实现升降作用。尤其是对中焦的土气产生作用。

这样就可以辨证施治,实现黄芪的双向调节功能。

再说人参,古代多在上党,成为党参,后来在东北,为土气精华。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清凉滋润,充沛全身。补充五脏流通元真之气。

四川的附子,纯阴之卦,接近五脏真气,比较深的层次升散而出,作用层次比较深。

生附片吃绿岛大写哦,就能感受柔和的冲劲,通往全身十二经络,通透之感。

每天摸脉,凝神静气,本身也是对自身气的调整,相当于练功。唯有知道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真正沟通起来,有切身的体会,要把无形之气真正沟通起来。

对世间万物有不同的体会,这个时候才是开始进入中医的时刻吧。

仅仅是读了一点点书,结合自己的生活体会,发现中医和道家,阴阳家,儒释道等各种都有联系,还有一种武侠,地理等相关,颇有意思。学习中也许也可拥有更多的综合知识吧。

想要先学习四圣心源,从一气周流开始,知道天地之气,人象,阴阳,知人而知天地。

文字原创,图片为网络提供


听见山川》聆听和探索的力量

探 访 读 写 诵 聊


主编微信w492967563

联络邮箱492967563@qq.com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