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原,一个书生的连续创业折腾史 | 人物慢游

 怡儿话书影 2020-09-17

等一树花开

慢游生命好时光

一人一城一世界

近日,怡树慢游访问了一位书生——李原,他说他是一个失败的理想主义者。曾经我们访问过他,那时的他是半夜被书砸倒的书痴。(李红波:一个书痴的命定缘分如今以一个连续创业者的身份在我们面前出现。他将为我们分享他的创业经历和转折。

他说在创业前,读书写作是他的主业,其他是副业,等到创业后倒过来,开公司是主业,读书写作变成副业。他曾是一个房产编辑,后来创业做房产大数据,做渠道分销,做西餐厅,做艺术电商,折腾很多创业均告失败。

2014年他决定从零开始,下乡上山,开始包地养鸡种菜卖猪肉等农业创业之路。一个家中到处都是书的书生,是如何从读书人,走到创业这条路,并且失败多次依然痴心不改、雄心不灭?

嘉宾小传

【姓名】李原

【坐标】苏州

【职业】农业公司创始人,曾多次创业

【标签】文青  书生、创业者,曾经的媒体人

【爱好】读书 写作 折腾

【我可以分享和希望连接的方向  我正在成为或已经成为怎样的人】

一个失败的理想主义者,希望分享创业经历和喜欢的书,正在成为一个事物观察者,梦想收集者,幻想经营者,理想践行者。

怡树慢游:如果要拍一张照片,你来分享和讲述一个你生活中常见场景,会是怎样的画面?城市每天都在发生变化,对你个人有什么影响?

李原:还是从我的故乡开始吧,虽然我生长在城市的时间和经验超过了在农村故乡。这张照片是在我老家的楼上拍的,就在房子的最南面,我最早的记忆是一片村庄和错落的华北平原的院子。

这是大学的时候拆迁变成的耕地,我在去年的时候拍的,我记得我很少回家,大学离开家,后来几乎没有回去过。我是那种没心没肺的人,过去了不念想,那次回家的时候我女儿已经八岁了,是她第一次回老家,所谓的祖籍之地。

据说这里在这一两年还要变化,将会成为城市的延伸,说规划已经出来了,是住宅用地,将是几十米的高楼。

我想表达什么呢,沧海桑田,我们是一群找不到故乡的人,在这一两年里,我总是想起这个照片,不是回忆,也不是恋旧,而是体验,体验那种时间带来的物非人是,你问我,城市对我有没有影响,我想说,有,一定会有,我们是生活在其中的一员,但不是绝对,我相信不是最主要的影响,因为我还是我。

怡树慢游:一个读书人如何放下清高,积极投入到创业中,你还不是一般的创业,是折腾了不少产业的?想问问你一心创业的信念来自哪里?

李原:我一直认为,读书是一个挺自私的事儿,就像有的人喜欢喝茶,有的人喜欢抽烟,其他的应该都是一样吧,至于说到清高,好像没有特别注意过。现在你知道有很多创业园,孵化器都是大学办的,比如交通大学产业园,复旦大学产业园等,好像都是一些大学老师在做生意,好像都放下了清高吧,知识分子下海,都是上个世纪90年代的事情了。

不过好多人和我说,你不适合创业,其实我也是这样想的,我不适合创业,顶多只是一个读书人,其实就是在日常生活中,我过多表达了自己是个读书人或文学青年。我大学毕业有段时间做过职业撰稿人,每天不停写文章,很多都是自己不愿意写不想写的,有段时间想我不想用文字为生,想做个手工艺者,凭手艺吃饭,想过做个木工或者瓦工,我真的去做了,发现自己不适合。后来还是做了文字的工作,编辑和记者。

大学那个时候,在上海住在长宁区定西路附近,除了一个人写作,就是和一些所谓的著名诗人,作家,文学家一起混吃混喝,混圈子,呆时间长了,发现他们也是人,他们也有自私、贪婪,他们也有七情六欲,而且比所谓的普通人还要严重,还要赤裸裸,能体现出文人相轻相仇恨,表面上对方相互夸奖,背地里相互诉说糗事和八卦,见了面,问今年出了几本书,就像问农民问,今年养了几头猪,卖了多少钱一样。所以就发誓远离这些人。

我给我的朋友说,当时要是有个企业一个月能给我2万的月薪,我就不创业了!我创业是纯粹被逼!

怡树慢游: 你曾遇见过怎样的创业困境?选择农业创业的契机是什么,如今进程如何,产业链投资,社区共享模式是怎样的?

李原:我妈和我说的,生意生不易。特别是在一个没有业务能力,没有专业能力,没有后台背景的情况下,更是艰苦前行,其实每走一步都是坎坷,很多做生意的人表面风光,内心苦涩无比,不管公司的大小,大抵都是如此。 

我做农业有四五年左右吧,农业是个很苦逼的活儿,表面风光,真正做了其实很辛苦。不管是白天黑夜,刮风下雨,都有活干。没有限制,开始我是包地,养鸡,第一年就遇到瘟疫。结果一片一片的死。我种了30亩的菜花,快收的时候一场大雨,什么都没有,更不用说卖了。

我亲眼看着我的一个大学同学,有宝马奔驰两三辆,在行业内可以垄断一个区域,从前一天的风光无限,到第二天的狼狈入狱,家破人进去,也就是因为1000万的资金。华为的任正非说过,华为随时都有可能破产, 面临资金压力、人才管理,扩张和同行的重重压力,还有其他人的威胁,员工的临阵倒戈,客户的跑路,都遇到过,都碰到过。

我开始学的文科,后来是做媒体,房地产、餐饮都做过,但是都不行,也许是宿命吧,来自农村,遇到了农业,一入农业深似海!

我相信人是一个原点,走着走着就回来了,我开始因为营销做网络。我是处女座,有点完美主义者,关注产品,发现产品不好,而关注生产,所以去养鸡做技术养殖,发现了微生物科技,养鸡需要销售和包装,都是形势逼的,是事情求着我,顺藤摸瓜,从终端到源头,又从源头到终端。

经过几年在产业链上的摸索和实验,还算走运,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一点特色和产品线,可以自己有价格控制权,比如鸡蛋,猪肉,大米,大闸蟹和一些水果。

而社区共享也是自己前两年做的一个模式,还好,我们做了四个城市了,反正是一步一步的,按照自己的计划,实现理想。

怡树慢游:2014年正是全民创业的时候,聊聊当时的大环境?

李原:创业,这两个字是不是感觉比较有诱惑力啊,在古代叫从商,近代叫买卖,上个世纪末,叫下海,也就是近几年叫创业,我们总理提倡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其实是解决我们的就业率问题。我一直认为大众创业是一个口号、一个号召,你好,我好,大家好,但是千万不要当真,近代王国维不是说,好看的不一定实用,有人适合有人不适合。

前几天有几个以前的同事一起喝茶聊天,问我,他们有想去创业的冲动,要不感觉很遗憾,我说,不要了,安稳一点不好吗,人吗,平安生活,是最好的。我要是当年有其他公司一个月给我20000元的工资,我绝对当职业经理人,不创业。我的创业是被逼的!不好意思啊!

我是处女座的,属于土星气质,缓慢,有时候有点完美主义的,很多时候还是很能享受那种细节的挑战和折磨,所以很多人是做一行恨一行,我是做一行,爱一行,而且很快就能深陷其中,所以就造成了我现在所谓的折腾,365行,恨不得都要做一遍!这是不是可以算一个个人爱好呢?

我不建议所有人都创业,前面说最大的原因是个人因素。其次是大环境,我说大环境并不乐观,那是和前几年相比。现在又出来了很多公司裁员、倒闭信息,美元汇率有时候超过7元了,我相信很多人都有感触。至于小家庭的环境,记得有一次看到一个媒体采访了很多创业者的家属,各种吐槽,各种没有家庭生活,绝对比小说精彩!

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你投入了这个,那个肯定不好!对于家庭,我感觉我做的也不好,很少陪家人,我有了二胎之后,才每周有一天抽出来,陪家庭!

怡树慢游:你现在是一个中年人么,创业,读书,家庭种种,如何平衡这些?

李原:中年,还好吧,快到中年了,我想到一本小说《人到中年》,各种不易。网上风靡过油腻的中年人,也风靡过被公司裁员,跳楼的中年人,好像杰克伦敦写过一个人到中年的拳击手,怎么样为了生活而拼斗,《神曲》里第一句话,已经人到中年,感觉到迷茫而没有方向,走向了另一种道路,蒙田到了37岁也回到了自己的城堡庄园,想写下自己的情绪。

我是想着自己怎么能避免这样的事情。更自己变的nice一些,不让人讨厌一些。其实我更喜欢我们古人说四十不惑已经是到了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想得到什么,不需要什么,更能了解自己的想法了吧。

怡树慢游:创业本身和读书,你认为是分裂的么?是从书本到实践中来,你曾说你是一个失败的理想主义者,这如何解读呢?

李原:钱钟书好像说过,自己后半生只读字典。我这几年也发现自己收集了各种词典,对词很狂热。

分裂这个词,有点精神分析的味道,比如精神分裂,人格分裂等等。我自己感觉,创业和读书不分裂啊!更想把他们说成一个切换关系,可以随时切换。是两种语言系统吧,比如读书是读书的语言,做农业的有做农业的语言,诗歌是诗歌的语言,记得我2014年做农业的时候,和做农业的人沟通,发现自说自话,他们说的话,我不懂,我说的他们不懂。大概有了半年时间才算能够初步沟通,我记得有一个月时间,我和他们每天都喝酒,喝了大概27箱白酒,每箱子是六瓶。

里尔克说,没有胜利可言,挺住意味着一切!

我一直把自己当作一个失败者,有点悲观主义论者的语调。大学的时候还写过一个哲学文章,叫失败论,一直想写这样一本书。朱光潜说过,以出世的心态,做入世的事情。

我把自己当作一个读书人,我最大的理想就是有个安静的氛围,不再为生活担心,可以安静读书,写作!我还没有做到,不好意思!我想45岁之后过这样的生活。

随着年龄的偏大,我越来越重视时间,感受时间,在时间长河中体验身体和精神的变化。当然任何事情都是时间的积累,只有时间的积累,才有可能把事情做好!

树慢游:如果让你带我们慢游,你会带我们去哪里,城市,家乡或别的城市,这些地方对你的影响,如果让你推荐书,你又会推荐一些怎样的书?推荐理由是?

李原: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个城市就像一个人,有一个性格,我大学的理想是一个城市呆个一年,二年,然后换个城市,再呆一个城市,以此来体验一个城市的文化与性格。不好意思,我失败了,我在上海呆了一年,就不想离开了,因为工作,来到苏州,发现苏州也很好。就留下来了,为了一个树木,而放弃了整个树林。真没有大志向。

我是博爱主义者,我喜欢上海,在上海可以感觉到青春、奋斗、激情,还有那种精致的资本主义,让我流连忘返,但我也喜欢苏州,在苏州我感觉到安静、舒适、氤氲,有岁月的斑驳,但是不褪色,有时间的痕迹,但是生机盎然,就是一块青砖,一座小桥,都有说不尽的故事!

其实有很多好书可以推荐,我以前有个想法,就是占有这些好书,后来发现,好书越买越多,买不完也读不完。适合自己就好,只要对自己有所启发,有些意义,就是好书!

同群互动

王小马儿:说说看现在的农业产业有什么上升空间?

追梦:请问我们家乡有一些土特产,如何搭建渠道让他们走出这里?

李原:做农业来讲,我个人觉得是专业的事,专业人做。我后来做社区,也是想找到渠道问题。我们的消费观是欧美的水平。但生产的观念还是六十年代的水平。对,对于产品的包装、策划、标准,我们工业基本上没有,都是原始的,严格的说,那叫食材,不叫产品。而由有很多所谓的做农业的人,外行的人,又过度包装,就是现在农业的现状。

比如大米,我们要看,品种、大小、长度,时间,生长周期,米粒的透明精度,爆满度。典型的例子就是日本的越光大米。反面的例子就是所谓用可口可乐瓶装的大米。

我们还在停留在形式上、包装上,很少在品质上考量,比如重金属、农药残留等,做科学量化的检测标准。我们要的是绿色、健康,不是很贵的包装。

猫城男爵:我听我朋友说,农业银行贷款坏账率非常高?

李原:说到农业贷款,其实农业也有赚钱的,不是很多人说到糟糕,那是不懂农业。上海一个菜市场,一个卖鸡蛋的摊子,在上海都有房子。种植的,也是很有钱,要不,几千亩地,光设备、种子、工人,一年都上百万。做的不好的,大都是不懂农业,有一些其他想法的,叫不务正业的。

王小马儿:说到农业,是不是会考虑到转基因?

李原:转基因这块我不太了解,但是孟山都公司,我不是很认可,他们有百年的历史,而且都是不光辉的,道德经有句话,叫道法自然。还是需要生态和有机,上海的胡删老师,一直都在倡导有机生活。她做了一个全国有名的有机生活组织,农业这个行业,这其实更需要是一个良心行业。

有情天:我曾想着在上海周边租一个小地块,真的就是想想而已。

李原:以前我做过,开心农场可亏了。只有日本人肯做这种事,田放在那边荒着,过几年再种,大部分人都急于收回成本。这是一个过程,欧美、日本,他们的农业做的都很好。我们也有一些人,追求好东西,能耐得住寂寞。

项晴:一直想着我在山里盖房子,可惜这个梦想还没有实现。在山里画画、喝茶、读书,觉得那是完美的。有念想才有趣。

王小马儿:会实现的,我觉得追逐梦想的过程比实现还开心,一直有奔头,梦想不要太容易实现。

采访后记

这一期人物慢游,我们采访到一位历经波折,从书痴到连续创业者的李原,他不仅爱书如痴,似乎创业也如痴如醉。从媒体到房地产,再到餐饮,最后开始做农业,这是一次深入扎根,他仿佛是一种回归,又像是一次涅槃,研究生物科技,绿色农业,从贷款到渠道方方面面都要深入涉猎,更进驻到社区当中去,形成一条产业链。

我们在采访人物的过程中,发现采访70后、80后和90后,有所不同,90后正在时代的前端上升,同时也在主动或被动面对理想和现实的冲撞。而70后则已经面对现实良久,似乎又要追寻自己的初心,而像李原这样的80后呢,则是经过几轮的理想和现实的冲撞,扎扎实实地折磨着也欢乐着。

祝福李原,就好像祝福我们自己,无论是在上升期,还是在折腾期,冲撞期,满含热泪或者欢笑,我们都必然一路前行。

农业公司创始人,曾连续多次创业

文青  书生、创业者,曾经的媒体人

爱好读书 写作 折腾

一个失败的理想主义者

正在成为一个事物观察者

梦想收集者,幻想经营者,理想践行者

受访嘉宾:李原

擅长城市文化人物访问

兼写文案、故事和影视书评

主持城市文化社群4年 人物访问近200人

15年文化、地产编辑记者经历

采访主持:王小马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