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归乡记:苏北老家的农村,你何时才能醒来?

 愚伯的自留地 2020-09-17

文:万里悲秋常作客

图:红艳

七月初的时候,我们一家三口又动起了回乡的心思。我本来想去妻子的老家浙江丽水,到山区躲避下暑气,过两天清凉的日子。儿子却想回徐州乡下的老家,去看爷爷奶奶,现在是农村里的金蝉从土里爬出来的季节,我知道小家伙的目的,是为了抓知了猴。

提前10天订好了高铁票,很快出发的日子就到了,我们一家人一早来到火车站。天气不错,蓝天白云,山上的凉风吹来,感觉蛮惬意的。我离开家乡20多年,感觉日子过得飞一般的快,一眨眼已是人到中年。高铁速度很快,车窗外万里平畴,庄稼和树木飞快的掠过,3个小时就到了徐州。再辗转大巴和出租车,五个小时到家。

  

太阳明晃晃的挂在头上,使人感觉非常闷热,村庄里面也不凉快,坐在门前树荫下,风吹过来,感觉也是热烘烘的,身上像是挂了一层浆糊。家里有个房间装了空调,老爸为了省电费,一年到头也不舍得开。

晚上睡觉的时候,床上的席子也是热的,好在蚊帐里有小型电扇,一整夜都开着,还是感觉不到凉爽。连续两夜晚上都被热醒了,起来到院子里坐着,和儿子一起看天上的星星,夜晚没有月亮,银河阑干,从东北到西南横斜着,隐隐泛着白光。

  

老家真的是有点“老了”,奶奶90来岁了,父母也将近70岁,虽然身体暂时问题不大,但他们都患有老年病,经常要经受病痛的折磨。不知道是不是使用化肥和农药过多的原因,还是生活条件好的缘故,现在农村老人慢性病特别多,得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脑血栓、高血压的老人很多,要经常吃药,这给家庭造成不小的负担。

现在农民看病,虽然参加了医疗保险,能够报销50%左右,但是医疗费很贵,看门诊不给报销,到乡镇卫生院看病,基本上没有好的药物,开的药基本上相当于安慰剂,有了稍微大点的毛病,还是要到县里或市里的医院去看,住十天医院,基本上要出五六千元,对农民家庭而言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奶奶头脑还清晰,身体没有大的毛病,只是耳朵聋了,背驼得厉害,生活还能自理;父亲有糖尿病10年了,最近血压和心脏也不太好,需要吃药;母亲去年患肺气肿,现在还在吃扩张气管的药物,地里的重活,基本上不能干了。

为了给孩子们减轻负担,父母还坚持种着老家将近10亩的农田,本来种和收都有大机器完成,负担不是很重,但这两年连年干旱,庄稼需要浇灌,就很费力气了。

我曾多次给父母说,不要种了,要么包给别人,要么干脆抛荒,但说了很多次,也不见有任何的改观。唉,可怜天下父母心!

  

我老家所在的县,是个农业大县,人口还是比较稠密的,大概有120万。这几年县城框架拉的很大,但工业经济依然支撑不起当地的格局,很多年轻人外出打工,虽然这些年发展起了电动车产业,带动了不少人就业,但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在我们从县城打的回家的路上,我和出租车师傅聊天,出租司机说,这几年发展电动车产业,开办了很多企业,确实富了不少人,但有个别的企业不遵守法规生产,违规排放废水,致使河里的水发黑发臭,更有甚者,打了几百米的深井,用高压水泵往地下排放污水,污染地下水,为此,县里开展了环境整治,关停了一批污染企业。

  

老家没有大型水库,在我的记忆中,小时候一直吃地下水,家家都有个压水井,现在用自来水,也是打的深水井,抽取地下水饮用。现在不法企业为了减轻成本非法获利,却直接向地下排污水。地下水污染,非常难以治理,不仅影响当代人,还影响子孙后代的生存,这种企业不仅要关掉,还要罚他个倾家荡产。

听说国家的环保督察组在老家督查,不少污染企业被关门歇业,真是大快人心。

但老家在治理环保上,有些矫枉过正,有一段时间农村里的养殖业也被列入打击之列,农户的猪棚鸭棚被拆掉,鸡鹅也不让养,引起不少人上访。据说现在好了些,农村要因地制宜的发展,养殖业肯定是少不了的,如今又慢慢放开了。

如今老家农村的环境管理上,还是欠缺的,我们村子西边的池塘,我小的时候经常在里面游泳,捞鱼摸虾,留下的都是快乐的记忆。现在是河水发臭,里面被村民扔了很多垃圾。有废弃的秸秆、动物尸体、塑料袋等等,看了让人很不舒服。天气旱的时候,村民用这里的水灌溉农田,水质这么差,庄稼会好吗?

  

近几年,我们村里修了几条水泥路,甚至还装了几盏太阳能路灯,装了自来水,总体改观了不少。但村庄整体环境和南方的农村相比,差距依然很大。

我个人觉得,有三个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

一是农户家的厕所,大部分还是旱厕,一个蹲坑四面墙。大小便直接排放,收集起来作为肥料使用,还是沿袭了几千年来的老传统。

二是生活污水和村民养殖废弃物全部直排,没有截污纳管,没有任何污水处理设施。有部分人家建了水冲厕所,但也因陋就简,污水排放到简易化粪池里。村里很多人家装了太阳能热水器,可以在家里洗浴了,但废水没地方排放,只有放到院子外的路上。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样的问题,要真正解决起来,从目前农村的现状来看,绝非易事。

在上个世纪80年代的时候,村里曾有人家建过沼气池,但不实用,后来都废弃了。不知道有没有公司研发简单实用的沼气池,如果能在农村推广,倒是很有利于改善村庄环境。

三是村庄破旧的老房子没人整治拆除。农村里很多老人故去后,房子没人住,子女有的定居外地,任由风吹雨打,好多老房子都摇摇欲坠了,但也不见拆除,一年一年的沧桑老去,但有的人家造房子还要占用农田,村庄面积越来越大,耕地却逐渐减少。如果政府想办法拆除老房子还田,也是一种英明的做法。

  

我觉得上面这些问题,国家这几年都提出大力整改, 中央领导早就说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两年又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我这几年的体验,全国都在大力实践。但看看老家的农村,确实推进太慢了,进步太慢了。听说有的农村一个村农房整体拆掉,建成了楼房,我没去调查,不知道生活环境有无改观。

我觉得,推进乡村振兴,要以整顿乡村生活居住环境为先导,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兴修农田水利,确定土地权属,推进土地流转,大力兴建农村道路,不仅要村村通,还要户户通,在此基础上,推进生活污水截污纳管,并兴建运营污水处理设施,改水改厕,绿化造景,生活垃圾收集集中处理等等,农村要做的事情太多了。

  

老家的农田水利设施,这几年我观察基本没有投入,甚至连原来的都废弃了。上世纪的八九十年代,河道还是畅通的,我上高中的时候,还曾经参与挖过一条灌溉用的渠道,现在好多渠道都不通畅了,甚至废弃了。

以前为了灌溉,田里还打了机井,现在以前生产队里打的机井都被填掉了,干旱的时候无法灌溉,河里有水,也要费好大力气,用很长的管子接过去,再抽水灌溉庄稼。没有统一的组织,各家干各家的,家里有年轻人还好,有力气浇灌,六七十岁的老人种地就比较费劲了。

  

我觉得,农田水利设施的滞后,政府的重视不够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农业生产收益低,农民不愿意投入也有很大关系。种一亩地,一年两季收成,按夏季亩产一千斤小麦,秋季亩产一千斤玉米计算,总收益2500元不到。扣除化肥农药种子等成本,一亩地收益约1200元封顶,这还是风调雨顺的没算人工工资的情况下,如果有其他自然灾害,收益更加低廉,说不定还要亏损。

据我所知,我们周围的几个村庄,秋季的玉米和黄豆,已经多年绝收了,因为雨水太大,导致积水无法排出,这也是水利设施的滞后造成的。

现在年轻人几乎没有人愿意在家种地,都在外边或县城里打工,有些年纪大点的,在城市找不到工作,只好在农村里从事建筑业或打零工,每天有80到100元的收入,也比种地的收入强很多。

农村里,很多六七十岁的老人是带着一份感情种地,他们面朝黄土背朝天一辈子,对土地有很深的感情,不舍得抛荒。但他们也逐渐老去凋零,以后农村谁来种地,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老家地处平原,现在农业的机械化程度逐步提高,土地的翻耕、播种和收割基本实现了机械化。为什么现在老人六七十岁还能种地?就是因为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体力劳动大大减轻了,用工减少了,生产率提高了,劳动力大量的从农业生产劳动中解放出来,充实其他更有价值的劳动。

但田间的管理和农业灌溉等,还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成本。我在思考,现在是不是到了农业生产方式转变的临界点了呢?

  

在和老人们的闲谈中,我也了解到,现在政府也在统计各个农户参加土地二轮承包的人口,计划进行农田承包权的确权。浙江这边的做法是农田的权属三权分置。即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置,所有权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农户享有承包权,经营权可以抵押也可以出租给其他人经营。

一方面保证农户长期的承包权益,一方面把土地盘活,土地经营主体的利益也有了法律上的确定性保障。具体怎么搞。政策还没有明确,我觉得浙江的做法可以借鉴。

  

在土地权属明确的基础上,探索组织新的农业生产合作组织,改变传统小农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组织形式,推动生产方式的转变,应该是将来努力的方向。

老家所在的村由三个自然村组成一个行政村,主体村有五个村民小组,约1200名村民,大概1500亩农用地,主要农作物为小麦、玉米、大豆等,一年两熟,土地耕种已基本实现机械化作业。

在大量农民进城务工、农业劳动人口不断老化的情况下,农业生产方式必须转变。现在已出现种粮户承包和发展种养殖的农户向其他农户租赁土地的情况,在此基础上,能不能进一步组织农业生产合作社,由村民以土地承包权入股,土地集中耕种,组建管理团队,1500亩地估计10人左右即可进行生产经营。

土地集中耕种、集中管理,管理者拿报酬,农户按股权分红,既可以发挥机械化的优势,富余劳动力可以安心在城里就业,农村老人也可以从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安享晚年,发挥其他作用。

  

在此基础上,提高农业技术,提高生产力。农业技术我觉得应该向以色列、日本学习,台湾的农业技术也不错。以色列在沙漠中发展农业,成了鲜花和西红柿出口大国,他们的农业灌溉技术独步天下。

看看我们的农田灌溉,多少地方是大水漫灌,造成土壤板结和水资源的大量浪费。日本和台湾的农业以精细化管理著称,来自台湾的水果品相和包装都非常精美,据说还是有机食品,对比一下,我们差距太大了,需要好好学习。

  

再进一步,把当地历史文化自然资源和农业现代化结合起来,发展乡村旅游,做成田园综合体,当然这需要因地制宜,需要产业资本的介入。

我想,如果能一步步这样做下去,就会离中央提出的乡村振兴目标越来越近了。

有比较才会有发现,这些年,我在南方看到很多的农村,无论是治理还是发展,都让人眼前为之一亮。

只是,对老家的农村来说,很多的项目和构想都还处于沉睡中,我从内心发出呼吁:苏北老家,你何时才能醒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