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诗词鉴赏常见的10种题材(五)

 安之若素藏书阁 2020-09-17

题材五 怀古咏史诗

咏史怀古诗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的功过或历史事件的成败、以往朝代的兴衰发表评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我们将这类诗合称为咏史怀古诗词。

这类作品内容与思想大都比较沉重,感情基调都较为苍劲悲凉。诗人们对历史的处理往往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使诗作文短意长、含蓄蕴藉,令人回味再三。如杜甫的《蜀相》、刘禹锡的《乌衣巷》都遗响千古。

严格来说,咏史怀古诗应该分为“咏史”和“怀古”两类。咏史诗是翻阅古书,捡点旧说,针对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陈述自己独到的见地而创作的诗歌,长于议论精辟;怀古诗则是因登临古地游览、凭吊古迹、追念往事,触景生情,抒发感慨而创作的诗,长于情景交融。

此类诗的标志是在标题中一般含有古迹、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如《乌江亭》《乌衣巷》《石头城》《隋宫》《金陵怀古》《赤壁怀古》《咏怀古迹》等。

1. 主题分类

抒发感慨,感伤兴衰

既然是咏史怀古,现实的不尽人意就难免使诗人触景生情,抒发盛衰之感伤,独抒思古之幽情,抒发对物换星移、物是人非的悲哀之情。尤其是作为六朝古都、曾繁华一时的金陵更成为古代诗人们感情的集射地,不知触发了多少人的怀古之情,“金陵怀古”几乎成为咏诗的一个专题。如唐代韦庄的《台城》: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这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首句写金陵雨景,渲染氛围;二句写六朝往事如梦,台城早已破败;三、四句写风景依旧,人世沧桑,触景生情,借景寄慨,暗寓伤今。语言含蓄蕴藉,情绪无限感伤。

再如刘禹锡的《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全诗通篇写景,群山仍在,潮水依旧,月光依然,所变者是“故国”“空城”“旧时月”,昔日繁华已化为乌有,全诗基调凄凉不堪,句句都融合着诗人的故国萧条之感,令人不胜伤感。

怀古咏史,别有寓意 

这些诗作大多是作者在怀古咏史的同时,融进了自己切实的生活感受和独特的生活体验,具有强烈的个人意识,或是借古讽今,别有寄托。如王安石的金陵怀古词《桂枝香》: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上阕以“登临送目”四字领起,层层表现了“故国晚秋”中江山风物的胜概。下阕则以“念往昔,繁华竞逐”一句转入怀古,感叹六朝皆因荒乐而相继覆亡,末三句落到“至今”, 便寓警世伤时之意,实际上是借历史警诫当朝统治者不要一味贪图享受而重蹈历史之覆辙。

还有的作品属理性分析,独抒机杼,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事实的独特观点,启迪世人。如唐代杜牧的《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首诗作变换视角,讥讽周瑜成功的侥幸。开头二句,借物起兴,慨叹前朝人物事迹;后二句议论:赤壁大战,周瑜火攻,倘无东风,东吴早灭,二乔将被掳去,历史就要改观。诗的构思极为精巧,议论新颖独特,发人所未发,一反众口一词的论调,而又不悖情理,使人耳目一新。

感慨身世,关照自我

有的怀古咏史诗着眼于个人的境遇变化,借古人古事抒发自己的感慨。在鉴赏这类诗词时,还要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和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连接点,找出二者的共通之处,才能很好地理解作品的深刻寓意。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节选):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周瑜在“小乔初嫁”时就立下了“樯橹灰飞烟灭”之大功,可谓少年得志,风流倜傥,而诗人自己人到中年,却功业无成,“早生华发”,与周瑜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故地重游,联想古人,关照自己,正是有了这一层自我关照,才使这首词具有了更为普遍的意义,引起了多少人的共同心理感受,正是这样,这首杰出的赤壁怀古词才有了长久的生命。

咏史怀古类诗词作为一类独特的诗歌题材,就其自身而言,注定了它拥有着“诗”和“史”的双重特征。咏史怀古诗词是"诗”与“史"、咏“史"与言“志”、“古”与“今”的结合与统一,这是咏史怀古诗词所独有的艺术特征。诗歌中常常会通过古迹、典故、人物等作为表达情感的媒介,所以我们也要多多积累一些典故常识。

2. 常用典故

投笔

《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

长城

《南史檀道济传》载: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后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

楼兰

《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此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

折腰

《宋书隐逸传》载:陶渊明曾做彭泽县令,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弃官归隐。“折腰”意为躬身拜揖,后喻指屈身事人,而诗人常反其义用之。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云:“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化碧

《庄子外物》载:苌弘是周朝的贤臣,无辜获罪而被流放蜀地。他在蜀地自杀后,当地人用玉匣将其血藏起来,三年后,血变成了碧玉。后来,人们就常用“化碧”形容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