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90年代】书信散文:假若我们都老了

 高骏森 2020-09-17
        假若我们都老了
                ——也寄打工青年朋友

  “不知我这种人,死了以后是上天堂还是下地狱。”S君,当我读到你信中这突兀的一句时,起先莫名其妙,不知正当青年的你何以会想到死的问题。掩卷而思后,方体会你说这句话时的心境,继而心里便有种想法:假如我们都老了——

        那时候,我们的生活是否若西山的夕阳那般辉煌?或似秋风中的落叶那样苍凉?当我们站在深秋季节望着天边的那缕晚霞,我们会是一种什么样儿的心境?闭着眼睛,也能看见黑夜那边又升起的朝阳,心里正响着又一代年轻的重复着我们昨天故事的脚步。而我们呢,儿时的玩伴,那些从五湖四海汇聚到一个地方的青年朋友,爱美的或被爱的人,都已老了。面对一张张被岁月雕满沧桑的面孔,一对对因饱受风霜而浑浊的眸子,条条皱纹镌刻着年轻时走过的路。

尚记得出现在那子夜,令自己激动不己的七色光环般的绮梦;尚记得那如青果般酸涩而又在心底永久地美丽的初恋;尚记得那把乡愁,自尊和青春岁月兑成汗水滴落在流水线上的故事……那些美丽的憧憬,那些年轻的欢乐和忧伤,如雨后初霁的彩虹,在近在眼前又远在天边的地方闪烁美,已是不可接近。 

不可避免,当我们都老了,会有一份“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伤感。在心之一隅怀有一种对青春时光的留念,牵着小女孩儿的手徜徉在黄昏里,想的最多的是当年与恋人漫步在如诗的月光下吧。羡慕地望着身旁经过的那些风华正茂充满活力的身姿,能不忆起年青时义无返顾闯荡南方的那段豪情?也许轻过,亦是这样朝气蓬勃。弹指一挥间,俱往矣。

         老了,自然会想到死。拄着拐杖,摇看残阳,也许会轻叹,已是黄昏,人生的帷幕将落,那些失去的和将失去的灵魂,该飘向哪里?天堂亦或地狱?再或者,历经沧桑后,心境恬静安然,严和从容。生虽偶然,死却必然,何用耿耿于怀?虽然也关注人生之结果,但更在意的是生命的过程,生命的日历越翻越少,人生的历史却愈来愈厚。年轻的岁月难在,青春的岁月是怎样度过的呢?曾经满怀豪情飘泊到南方那一片热土寻梦。在那里挣扎,奋斗,希望能活出些滋味来,在那远离故乡的地方忍耐了的孤独,寂寞,苦涩。如今脑海里依然留有汗渍斑斑的记忆。虽曾困惑过、苦闷过、彷徨过,生命却因文充满了色彩。年老的心境便不属于苍凉;仰或躺在父母的荫护下乘凉,不思自身发展,不关心社会,不问世事,稀里糊涂的活,再或玩世不恭,戏弄人生,无聊地走过了青春。回忆起来,脑海中一片空白,听不到一丝青春的翅划过人生阴霾,滑过生活之天空的声音。原来,当年被玩弄的还是自己。

         时光留不住,几度夕阳红,在白了头时空悲却,落花流水春去也。

        这是何等颓丧悲凉的老境!S君,这些年你抛却花前月下的卿卿我我,带着你唯一的行李——梦,汇入南下的人流,是否正是在闯荡中想到了那些对于时光对于生命过程有所觉醒,从而与我谈到那个似乎是关于死而其实是怎样生的问题?我想,一个不甘平庸的青年是绝不去无聊地去想什么“得到成仙”的。你那种似乎困惑的心态,正是对于一种生命意义的感悟,一种真正走向成熟的标记。

       一位伟人说过:“年轻人是早晨七八点钟的太阳,未来是你们的,世界是你们的。”S君,年轻人是不能再生的资本,如果你用这份资本换取青春无悔,老无所憾。你想好了吗?或者,正在矫正年轻的活法,正在行动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