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极星

 高骏森 2020-09-17

回忆篇●人在他乡

北极星

 

高骏森

 月光悄悄从窗外溜了进来,落在绣花枕头边,温馨的风裹着绿叶淡淡的清香,吹醒了我酣然入睡的梦。伴着月亮静静瞧着窗外,明净如洗的湛蓝夜空,挤满了神秘探头探脑的颗颗繁星,一闪一闪的,亮晶晶,象玩皮的小孩童,眨着眼睛,彼此窃窃私语着。

         空旷。寂静。只听得见墙壁上的时钟滴滴嗒嗒很有规律地走个不停。索性穿衣坐起,对窗眺望,今夜,恐怕是再也难以入眠了。偶尔一两声的车声划过,但很快便静息下来,那是来自遥远之外远行的火车轰鸣声。再一次仰望灿烂的星空,或再朝远些仰望,那朝北去的方向,是我故乡的方向,一颗硕大的恒星高挂着,晶亮透明。


        我欣喜若狂。那是一颗北极星,一颗给在夜晚行走的路人指明方向不会迷路的明灯。顺着星我继续朝远望去,一习习清风佛面,蓦然,在我脑海中闪现出飘忽久远的往事,记忆慢慢清晰起来。似乎与母亲有关,又似乎与文字有关。

         年幼时,一个春节刚过的雪霁晴朗天,盖有瓦片的土坯房融化的积雪正有声有韵地从屋顶朝下滴落。在滴满雪水的阳沟里,新春的太阳暖暖一照射,流光溢彩,微风轻轻吹佛水面,涟漪柔媚。母亲正在一片刚清扫干净的雪地里教小姨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关于雪后景物的记叙文。她那抑扬顿挫的声调把我一个四岁大的孩童给深深吸引住了,冻得通红的小手抓的一团雪果,忘记了它的融化与冰冷。

        上小学后,家境相当贫寒,为了筹备下个学期或是来年春上的学费,每到寒暑两假,就要天天天还没有亮就得起床,同母亲步行好几多公里的山路赶往镇里去卖菜。正因为家穷,所以懂事比较早,懂得母亲的艰辛与命苦。所以,每当要很早就得起床的时候,尽管是一百个不愿意,但只要母亲一站到我的床前看着我,她那双忧郁的眼睛,我就会乖乖地爬起。夏天倒是没有什么,最可恶的是冬天,那刺骨的寒风呼呼刮着,天空飞着鹅毛大雪,泥泞的路又是深一脚浅一脚地难走。捂在被窝里,不知有几多的温暖呀,为什么就要这么早就得把我叫起来了?磨磨蹭蹭老半天,就是不想动。北方的农村不是有这么一句精典的农谚么:晚上舍不得一炉火,早上舍不得热被窝。想到这里,肚子里就浸满了深深的怨气,自己的命为什么与别的同龄人完全不一样?别人家的小孩儿是多么的幸福呀,父母对他们是疼爱有加,什么农活儿也不让他们去干,物质上的满足也是应有尽有。而自己呢?什么都没有不说,还要天天受这样地苦罪,连觉都不让我睡个踏实,这到底是因为什么。想着想着,委屈的眼泪情不自禁地往下滑落。在再三的催促下,还是得乖乖爬起来,否则等会儿父亲拿着棍棒来请起,可不值得。恭敬不如从命。

        在天还没有完全大亮的雪路上,深一脚浅一脚的,母亲不让我提任何东西,只要能陪着她做个伴壮个胆就行了。可我还是嘟着个小嘴一言不发,委屈继续上涨。每在这个时候,母亲总是看在眼里,她深深的能读懂儿子的内心世界,但现实也让她无可奈何。为了能驱除我心中的委屈与怨恨,忘掉冬天的寒冷,亦抚顺着母子俩人的僵心,她开始绘声绘色地给我讲娓娓动听的故事。

        很喜欢听母亲讲故事。无论她讲的是什么,只要是从她嘴里吐出的,都富有艺术的哲理,相当精彩。表情、动作、语音、节奏、衔接度、转换度,掌握的火候是相当的得体,到位,让人听的如痴如醉,仿佛置身临其境一般。当年四岁时在那个雪地里听她教小姨写作文的镜头,瞬间在我脑海中又明晰起来了,感觉到了春风春水,阳光小草,红花等春天的景色,眼前一片欣欣然亮点,再也感觉不到寒冷了,笑声咯咯咯响了起来,委屈怨恨不满也开始统统给忘记到九霄云外去了。

        童年的每个冬天早晨,母亲给我讲的最多的并不是什么故事,而是一些古代的唐诗宋词元曲、剧本之类的东西,都是关于文学的内容。而毛泽东的诗词,是她对我讲得最多的了,还有他的语录。象什么《沁园春·雪》、《沁园春·长沙》、《长征》、《清贫乐·六盘山》等等,她总是自己先背一遍,再借景抒情用现代白话方言解说一遍,此情此景,深深印刻进了我的脑海中,扎下了深深的根。那个时候我就在心里想,这些东西怎么这么美呢,是不是他们很向往这样的生活?如果我也想拥有的话,是不是也可以写?可我又怎样写才有他们这样的美,这样有气魄呢?冥思苦想,百思不得其解。

        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开始有了作文课。那时候我的作文写得并不好,甚至有一次考试的时候还得了一个大大的鸭蛋。后在母亲的严厉教育辅导下,她那娓娓动听的声调又一次响起。很快,我的写作便提升起来了,经常在班上、学校当范文念读,心中的那份美一直延续到中学毕业。

        可以说,我爱好写作的第一步是从雪地开始的,母亲是我的先驱。对母亲,在写作上来讲,我对她是怀着深深感激与感谢的。

       中学毕业后,我便辍学南下打工,写作也随着学涯生活的结束而终止。在辗转多少个城市与工业区后,以至到最后进入的公司,那劳累的工作工种,流水线上的枯燥乏味,机器轰鸣的震耳欲聋,工厂制度严峻刻苛的几乎不近人情,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勾心斗角,曾经在校园时幻想城市生活的繁荣,五彩斑斓,彻底给泯灭了。它的偌大、繁荣、灯红酒绿、夜夜笙歌、冠冕堂皇,是属于有些人的,而不是属于我的。当在一天累人劳动下来后,面对的已经是寂寞的长夜,一个人孤单的朝着故乡的方向眺望,想着当年的某些人某些事,泪不禁潸潸而下。那高挂在天宇之上朝北方向的北极星,偌大,晶亮,闪烁,正会说话地眨着眼睛望着我,似乎要向我说一些什么。

        一阵凉风吹来,我心为之一震撼,感到黑夜最深处即将到来,那些高挂的满天繁星与月亮也即将沉落,随之那可怕的漆黑将会覆盖整个地球,让夜行的路人彻底辩不清前进的方向。而此时的我却感到全身有一股强大的力量支撑着我去冲破这层黑暗,去迎接崭新黎明的到来,让自己同别人一同活得阳光、快乐,找到来时的路。于是,我又想到了那片雪地,母亲那抑扬顿挫的声调。当我在一些地摊上拾起一本《江门文艺》或是《佛山文艺》静心阅读里面的文字时,一颗潮湿的心已随文字的风声感动的涕泪奔流。于是,我开始重新拿起久违放下的笔,去记录一些零碎的思想,来感受生活、身边的人与物,城市与乡村。

        如今的网络文学已普遍成形,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文学爱好者走进来倾诉自己的内心世界,这时候,整个地球开始零距离起来了,那坐在黑夜深处手指敲打键盘的声音发出去的文字,只要是有互连网的地方,无轮他在哪里上网,都可以在同一时间读到这些文字,同你一起去感受这份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从此,你的世界不再狭小,内心也不再空虚。

        捻起一本书桌上的个人诗集《蓝天秋湖》,在风声轻轻的吹佛中读着自己的文字,里面记载的都是关于自己身边的人与事,感恩与感慨。而最多的,还是这十年来在外漂泊流浪的酸甜苦辣,构成每一行心灵深处的缪斯之音,心甜甜地笑着。那堆放在另一处的书籍与杂志,有自己从书店买回来的,也有文章获奖后从全国邮寄过来的,而那一张张奖状,最是我感到欣慰的精神食粮,自豪与骄傲。

      抬头再眺望窗外,繁星依旧密密麻麻闪烁,那颗北极星,永远高挂在它那如一的地方,望着我,似乎在微笑。

      2009年5月26日凌晨 广州天河



    后记:写完这篇文章,已是翌日的凌晨,万簌寂静。打开电脑的另一页面:“纸上一文,十年感动”八个大字赫然映在我的眼前。早就知道,那是好心情原创文学力量网站为庆祝十周年庆典的一次网内会员大型征文活动,因为种种原因,多次提笔找不到创作灵感,所以迟迟没有动笔。今夜在一颗北极星的感召下,促成了这篇文字。好心情原创文学网站建站十周年,也正好是我离开学校十周年的日子,想必,一样有许多的酸甜苦辣在里面,借此,写下这篇文章

文学与人生

欢迎您来稿、来信。欢迎跟帖点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