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杯黄茶道远安

 高骏森 2020-09-17
 

一杯黄茶道远安

     高骏森     

一杯黄茶道远安

高骏森

一杯黄茶道远安,

大花屋里大团圆。

读懂卞和献玉离骚文,

喜欢故乡冲菜楚园春。

我爱这土地 ,丝绸到茶行。

朋友若来了 ,进门家一样。

仁义礼智信 ,温良恭俭让。

白鹤鹳上飞, 黄帝娶嫘娘。

一勾游鹿苑, 一点毛尖香

一画龟蛇将, 一撇金桥上。

一横沮水长,一竖到宜昌。

一弹戏武汉,  一挥鸣凤山。

        

      风暖暖的,附在一条河流的耳边轻轻地吹了吹,水就醒了,鱼虾们伸伸懒腰游了出来。风转身又对着山吹了吹,鹿儿们也醒了,呦呦,呦呦地叫着,穿过枯林、枯丛、枯树、枯藤,来到山下的河谷里洗漱、饮水。

        阳光正好,万物复苏,春天跟着东风的脚迹一步步地走来。

       当鹿儿们抬起头准备回山时,发现山坡全绿了,脚下的水草也冒出了浅浅鹅黄。远远地,就闻到了青蒿、岑草、兰花的香气。

      这是荆楚大地的春天。

       这是峡州大地的春天。

        这是远安大地的春天。

         这是旧县镇鹿苑寺山上黄小茶的春天。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万亩黄茶园就欣欣向荣了起来,碧嫩如星星小的一芽一叶、一芽二叶摆出千万种优雅的身姿立于百万株茶树枝头、枝杈、枝丫上。山风一浪一浪拍打它们的头发和睫毛,茶香悠悠。山上山下的鹿儿们又开始呦呦、呦呦地叫了起来。

一杯黄茶道远安

 

       少女唱着茶山情歌来到竹林,看见拿篾片不紧不慢不急不躁穿过来又穿过去编织竹篮的白胡子爷爷,便停了歌声焦急地问到:

      爷爷,还要多久才能扎好啊?

      还要些时辰啰。

       爷爷,您能不能加快些速度啊,再慢的话就错过采最好的春茶的时间了。

       什么时间采的茶才是最好的春茶呀?爷爷一边穿篾片一边慢悠悠地问。

       当然是明前采的第一道毛尖啊。爷爷,您不知道?

       知道。爷爷笑眯眯地说,那现在是什么节气啊?

      再等两天就春分了。

      离清明还有十七天了。

      爷爷,您怎么这样呀。是清明前采摘的茶,不是清明节当天采摘或清明节后谷雨节前采摘的茶。

       为什么一定要是在春分节后清明节前采摘的茶才是最好的春茶呢?

       爷爷,这个我就不知道了。大人们都是这样说的,书上也是这样写的。

       是不是所有的茶都是一个名字一个颜色一种味道?

       当然不是了。铁观音是青茶、西湖龙井是绿茶、普洱是黑茶、祁门红是红茶,我们家乡的鹿苑毛尖是黄茶。它们的颜色和味道也都不一样。我喜欢青茶、绿茶和黄茶的颜色和味道,不喜欢黑茶的颜色。爷爷,您问这个干什么?

       是啊,这么多茶不仅名字不同,产地、种类、颜色、味道、性温也都不一样。茶是一种十分高雅的人文艺术,尤其是在中国和日本。所以,不是所有的茶都是明前采摘的最好。信阳毛尖就属秋茶最好,西湖龙井要在清明节前一日采摘的才最好。

      采茶还有这么多高深的学问啊?爷爷。茶叶不是要越新鲜越绿嫩味道才越香醇越好喝吗?只有早春的茶才是最新鲜最绿嫩的呀。

      爷爷这时放下了手中的篾片,捋了捋花白的胡须,端起水杯呷了一口去年秋天采摘的鹿苑黄茶,咂了咂嘴唇,看着孙女充满好奇的眼睛,满脸慈祥满脸睿智地说:

一杯黄茶道远安

 

       春茶苦,夏茶涩,秋茶好喝舍不得。这是古人流传下来的谚语,说的就是信阳毛尖。尽管现代炒茶工具和炒茶技艺远远高于古代,已经很难再辨别出到底是春茶好还是秋茶好,很多品茶人都一致认为还是春茶要好过于秋茶,但古人的生活节奏是缓慢的,茶又是生活中真正最慢的慢生活,他们说的话不是没有道理。信阳毛尖秋茶是白露后采摘的茶,风味别具一格,产量又很低,特别珍贵,故有秋茶好喝舍不得一说。

       西湖龙井之所以要说在清明节前一天采摘的茶才是最珍贵最好喝的茶呢。古代上层社会的人贡茶求早求珍,把春茶划分为“社前茶”、“火前茶”和“雨前茶”三种。

      社前茶是指春社前采摘的茶,古代在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祭祀土神,称之为社日。按干支排列计算,社日一般在“立春”后的41天至50天之间,大约在“春分”时节(3月20日左右),也就是比“清明”早半个月,这种春分时节采制的茶叶更加的细嫩和珍贵,就叫社前茶。唐朝皇帝每年要求大臣们在清明日从浙江湖州运至长安的紫笋贡茶,就属“社前茶”。古代皇宫“清明宴”上所用的紫笋贡茶必须是“春分”时节萌芽而采制的茶叶。

        火前茶就是你说的明前茶,因为古人在寒食节有禁火三日的习俗,三日内不生火做饭,故称“寒食”,寒食节是清明节前一天,因此“火前茶”又称为“明前茶”。清代乾隆皇帝下江南到达杭州龙井观看龙井茶采制时,曾作诗《观采茶作歌》,“火前嫩、火后老,惟有骑火品最好”,说的是“清明”前一日采制的龙井茶品质最好,过早太嫩,过迟太老。

       雨前茶就是谷雨前采摘的茶,即4月5日以后至4月20日左右采制的茶叶称为雨前茶。雨前茶虽然不及明前茶细嫩,但由于这时的气温高,芽叶生长相对较快,积累的内含物也较丰富,因此雨前茶往往滋味鲜浓而耐泡。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中说:“清明太早,立夏太迟,谷雨前后,其时适中”。这对江浙一带普通的炒青绿茶来说,清明后,谷雨前,确实是最适宜的采制春茶的季节。

       竹林的清风吹得悠悠然然,山上的鹿儿们继续呦呦地叫着,门前小溪里飘着金色的阳光,流水潺潺,爷爷的故事讲得绘声绘色,少女听得津津有味,忘记了眼前正是大好的明媚春光。

       爷爷,您太伟大,太博学,太多才了,懂得这么多高深的学问,我太佩服您了,您是我崇拜的偶像。那您能给我讲讲我们鹿苑黄茶的故事吗?

       再等两天就春分了,爷爷给你编织的竹篮还没有编织好了,你不催促爷爷快点编织了你好上山去采茶唱茶歌?

      不了,不了。您这么伟大博学,一定知道采摘黄茶的最佳时间,绝不会误时的。孙女想从爷爷这里了解更多关于黄茶的知识和故事,增长增长见识。

       真的?

       真的。

        那好吧。爷爷端起茶杯喝掉最后一口茶,递给少女,给爷爷泡一杯新茶吧,回来了给你讲黄茶的故事。

一杯黄茶道远安

 

      鹿苑是远安县的一座山,山不高,但地势险峻,烂石从生,典型的丹霞地貌,红砂岩壌,丹霞生得极其怪哉,如双龙匍匐,又凸凹对峙,凸成屏障,移风避寒,凹成洼壑,积风化纳枯木,峡谷间溪水幽幽,云雾缭绕怪石,景色十分秀美,古时因山中常出没鹿群呦呦而歌,被附近村民围苑驯养起来,故命鹿苑山。又因山上有一座香火旺盛的寺庙,故名鹿苑寺。后来,这里繁殖了茶树,村民们就地取名鹿苑茶。再后来,人们发现这茶的品种属于黄茶类,就美其名曰鹿苑黄茶了,又名鹿苑毛尖,今天说的是远安黄茶。

      关于鹿苑黄茶的诞生,很多人说有800年的历史。其实远不止800年。古籍中有“茶以鹿苑为最”之记载。茶圣陆羽是唐朝人,唐朝距今快2000年了,他编撰的《茶经》一书开篇的《之源》说: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其树如瓜芦,叶如栀子,花如白蔷薇,实如栟榈,蒂如丁香,根如胡桃。这里的峡川指的就是今天的宜昌一带。宜昌最有名的茶是鹿苑黄茶,所以,我们平时听见的鹿苑黄茶说是宋朝寺庙里的某个和尚发现种植的也许没错,但茶树的根源绝对不是就此才诞生,只是人们那时候没有注意到而已,况且,黄茶是从绿茶炒青后颜色变黄发酵出来的。黄茶的历史本身就不长,以前的黄茶都是当绿茶或青茶饮用的。篇章八《之出》说的是中国茶树的生长地,开篇说山南以峡州上。再次提到峡州,顾名思义,说的就是我们湖北远安的鹿苑黄茶了。只是那时的鹿苑不叫鹿苑,茶树生长的也非常的少,更不怎么被县官和当地村民们重视,更没有黄茶一说。

      黄茶之所以叫黄茶,是炒茶人在炒鲜嫩的绿茶时,发现杀青的茶叶揉捻后水分干燥不足或不及时,叶色变黄了(绿茶、青茶是不会出现此现象的),品饮后,发现汤味变得更厚重,但苦涩味减轻,变得醇和了,别有一番风味,于是,黄茶就正式诞生了。

       黄茶的炒制过程同绿茶基本一致,不同的是黄茶属轻发酵型,多了一道闷堆工序,也就是将杀青后的茶叶堆在一起渥黄,最后形成我杯中你现在看到的颜色黄叶黄汤。绿茶不用发酵,所以,绿茶泡出来的茶水颜色是青绿色的。

       黄叶黄汤是形成黄茶的主要特征,所以,炒制黄茶时,闷黄过程必不可少,闷黄时间、闷黄温度、闷堆厚薄也极其有讲究。因为黄茶又分为黄芽茶、黄小茶和黄大茶三种,不同的黄茶操作比例也不同,鹿苑黄茶属黄小茶类。

       黄茶是从绿茶杀青中发现出来的,所以,黄茶在很多地方还是和绿茶基本相似。好比采摘时间。

       鹿苑春茶采摘最佳时间和西湖龙井、碧螺春、信阳毛尖等名贵绿茶一样,也属明前最好。前面我提到有社前茶(春分采摘的茶)是珍品中的极品,但我们这里不是正南方,春分的天气还乍寒乍暖的,茶树发的芽极少,很多才从树上冒出来,根本就上不了手,这时候采摘,无疑会白费功夫,现代人又没有古代人那么性温,搞不好,还会损坏茶树及茶芽,最后不仅没有采到好茶,还赔了夫人又折兵。

       所以,采摘最好的鹿苑春茶是在春分节后第五天到清明节前一天,其次是清明节当天到谷雨节前一个星期,再次就是清明节后第八天到谷雨节前一天。谷雨节后采摘的茶等次就低了,因为茶叶已经老了。

       采茶是一幅非常优美轻灵的春光旖旎风景图画,我国民间很多地方自古就有采茶戏、采茶歌、采茶舞,大多是反映大自然春光的和谐之美,男女爱情的悲欢离合、农民种植丰收的喜悦之情为主题。所以,采茶不仅仅是一份工作,它饱含着浓浓的青春、人文艺术的高雅情操。

       为什么你一定要我给你编织一个崭新的竹篮才上山去采茶呢?随便提一个篮子或拿一个袋子不一样也可以吗?你还说要在采茶当天把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穿一件水红色的春衫上衣。区别就在于你去采的不仅仅只是茶,还有歌和诗,采的是春天美和心情美,还有年龄美。

       春天是明媚抒情的,茶叶是碧绿鲜嫩的,所以,采茶的人一般也都是年轻美丽帅气、心灵手巧、能歌善舞的男女。不同的茶采摘技艺也不同。鹿苑黄茶属黄小茶类,一般采摘的是一芽一叶、一芽二叶居多,必须要叶鲜细嫩、匀齐、纯净,不能带鱼叶、老叶、幼果等其他草叶在里面。又因为属毛尖系列,所以也有单芽的,但这种不多,如果能采到,堪称是黄小茶珍品中的特级极品了。

       采茶时着装要和茶园的颜色搭配协调,茶园是绿色的,穿衣一般以浅红或水红色为主调,精神要愉悦,心情要美丽,身姿要轻盈,手指要轻灵,动作要轻快,笑容要亲切,歌声要甜美。

       鲜茶叶都是有水份的。所以,采回来的茶要倒在簸箕里轻轻摊开,放在阴凉干燥通风的地方吹一吹,把芽儿叶儿上的水份吹干。同时,还得再认真挑剔一边,看有没有鱼叶、老叶、幼果、不匀称的叶、其他杂草叶子夹在里面,有的话把它们拣出来。

       接下来就是杀青。杀青就是将新鲜的茶叶放在微火加热的干净炒锅里进行人工或机器揉捻去掉茶叶里的水分,目的是为了阻断茶叶发酵的过程,使茶汁的精华完全保留的第一道工序。

       接下来就是炒二青了。炒二青是人工锅炒,这样能掌握茶叶在下一步闷黄中颜色发黄均匀。杀青后将茶叶放在簸箕里均匀摊开,让它们变凉,接下来再回锅杀一次,一共要进行两次人工锅炒杀青。

       二次杀青后,接下来就是将茶叶闷堆渥黄了。这是让黄茶最终在杯里泡出来成黄叶黄汤散发出悠悠嫩兰草香的最重要最独特的一道闷黄工序。

   闷黄工作一般选择在傍晚进行,将堆积在簸箕里杀青好了的茶坯拍紧压实,用干净的湿纱布盖严,闷鹿苑黄茶同闷其他地方的黄茶有所不同的是时间要长许多,一般10个小时左右。少了,泡出来的茶水颜色就会不够金黄,茶味也不够醇香。这就是为什么要选择在傍晚闷堆的原因了。

       第二天起床后揭开纱布,扑鼻而来的就是与其他茶味不同的特殊悠悠兰草嫩香,这就是精致的鹿苑黄茶味了,只是,这时候还不是茶叶的最后工序,接下来我们要把里面不合格的或没有闷好的,以及与茶无关的杂物质拣出来扔掉。最后再放入锅里炒干,目的是为了最后装袋装盒密封保存。

   这就是我们家乡鹿苑黄茶制作的全部过程,看似有些复杂,技术要求也十分严格,毕竟,茶是一门高优雅的人文艺术,是中国的汉文化之一,黄茶更应该作为中国茶的国粹(尽管红茶才是真正诞生于中国),因为中国人是炎黄二帝的后裔、龙的传人,中国人的皮肤是黄色的,祖国960万平方千米,江山如此多娇,黄山黄河被中国人称为父亲和母亲。所以,黄这个字在中国人的眼里,是无比神圣自豪的。黄茶也就理所当然该属中国茶之尊、之最、之粹了。

       鹿苑黄茶之品茗,就如我们早上吃的从树上掰下来的嫩嫩香椿芽,用土鸡蛋炒和用香油凉拌的味道,直到现在还站在舌尖上,精骛八极、回味无穷。

       一个字:雅!

       两个字:高雅!

       泡茶选择茶具,很多人认为紫砂壶最好,这对广东潮汕地区的功夫茶来讲,的确是。但对绿茶、青茶、黄茶等来讲,就不是上乘之选了。

       喝茶是一门艺术,泡茶也是一门艺术,茶选好了,下一步是选水,好水配好茶才会出好色好味道,但也要门当户对,不是所有的好茶配任何一种好水都可以的。陆羽说泡茶取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其山水,拣乳泉,石池漫流者上。”山水就是我们今天说的深山上的泉水。王维《山居秋暝》诗里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可谓就是陆羽说的乳泉了。

       鹿苑黄茶所取的最好的水并不是鹿溪河里的泉水,而是离我们远安不远的当阳市清溪寺的泉水。自古流传着清溪寺的水、鹿苑寺的茶、宝华寺的香炉、玉泉寺的塔一美说,说的就是鹿苑黄茶一定要用当阳市清溪寺的泉水泡出来才是茶味最好的。到底是什么原因,至今没有人找出真正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展开联想,万物是有灵性的,古今都有邻国友好一说,茶最早是参禅悟道的道士僧人们饮用的,禅茶一味。远安离当阳很近,鹿苑寺同清溪寺在当时佛教中是赫赫有名的两座寺庙,清溪寺的水在当时是绝品,鹿苑寺的茶也是绝品,当绝品碰到绝品,就珠联璧合天生一对了。只是现在生活在远安或在当阳以外的人不可能为了喝一杯鹿苑茶特意带着茶叶去到当阳汲清溪寺的水来泡,或特意跑到清溪寺打一壶水回来。现在都是用井水和自来水了,只要水温适中,茶叶适中,泡出来的味道与颜色也很不赖。

       冲泡鹿苑黄茶用透明的玻璃杯比较好,因为无论是泡茶人还是旁观者都能亲眼看见茶叶在杯中发生的各种优美变化以及水色由最开始的透明渐渐转变成金黄色。

       先将玻璃杯用清水洗净,再用热水清洗一遍,之后用抹布擦干杯中的水珠,放入适量茶叶,冲百分之八十五到百分之九十的沸水,你会看见杯中的茶叶一粒粒像一条条金鱼儿轻盈地扭动身子,摆动双鳍和剪尾自下而上优哉游哉地舒展,四十五秒钟后(约一袋烟的功夫),缓缓、缓缓地隐入杯底,这时候端起杯来把里面的水倒掉,然后再冲百分之九十的沸水,此时最好盖上盖,茶叶又回到了第一次冲泡时如金鱼儿游动的动作,颜色也由褐色渐变成金黄,白毫如一根根银针显露出来,之后,汤水就渐渐清亮了,转变成金黄,悠悠嫩绿的兰草香气也氤氲飘了起来。约一分种,兰香味飘的越来清雅,整个屋子都闻得见,关着门,门外的人也能闻见,这时侯,端起杯来轻轻小呷一口,满齿生津,舌尖上、嘴唇上、鼻子里仿佛站着的全是春天,你开始沉醉在梦幻的空谷里,身子轻盈飘然,仿佛飘入了仙境……

        这不是夸张,有史料记载,清乾隆年间,鹿苑茶被选为皇室“贡品”,乾隆皇帝饮后,顿觉清香满口,精神倍增,夜寝难眠,于是龙颜大悦,御名鹿苑茶为“好淫茶”。

       更有在鹿苑寺的一块石碑上刻有至今都能看见的清代高僧金田于光绪九年(1883)来鹿苑寺讲法时,饮鹿苑茶后赞赏的诗文:“山精石液品超群,一种馨香满面薰,不但清心明目好,参禅能伏睡魔军。”

一杯黄茶道远安

 

       讲到这里,爷爷不知不觉端起茶杯放在嘴边咂了一小口,发现茶已经凉了。于是,让孙女儿再给他续点开水。连叫了四五声,少女都坐在对面的一块光滑石板上眼睛睁得大大的看着爷爷的嘴唇一动不动。

       爷爷知道她听得入迷了,和蔼地笑笑,用手捋了捋下颌上的白胡子,站起来朝房子的方向走去。

       看见爷爷站起来走了,少女这才回过神来。急忙喊:

       爷爷,爷爷,您不是在给我讲故事吗?怎么站起来走了?

       爷爷渴了,茶水也凉了,爷爷去续点开水。

       续水您叫我就行了呀。爷爷,您别走啊,我还要听您讲黄茶的故事了。

       少女说着赶快站起来跑到爷爷前面拦住了他的去路,并接过来他手中的茶杯。

       故事已经讲完了。爷爷笑眯眯地摸了摸孙女的头。

       讲完了?不可能!爷爷,您就别骗我了,回去歇一会儿,我给您把开水续来了您喝两口,接着给我讲吧。

       你听故事听成庄子的境界了,我叫了你四五声,你都没有反应。黄茶的故事是真的讲完了,接下去我是真的要抓紧时间给你编竹篮了。爷爷老了,速度没以前快了,今天已经过去了大半天,再慢的话,恐怕就真的不能让你提着崭新的竹篮上山采摘明前最好的春茶了。

        爷爷,您怎么对茶文化懂得这么多这么透彻啊?

        爷爷笑着摆摆手,说不上多,更说不上透彻,略懂皮毛而已。爷爷年轻时在村里的茶厂工作了十年,茶厂里有技术人员,爷爷在他们那里学到了一些关于茶的知识,加上看了不少关于茶方面的书籍,所以,今天就在孙女的面前班门弄斧当了一次茶专家了。

      爷爷,您谦虚,您的故事我听得像是在看电视剧。爷爷,您年轻时拍过戏吗。

      爷爷没有这么伟大。

       爷爷,看样儿我们家乡的黄茶在全国还是非常有名气的啊。而且诞生地就在我们旧县镇,我们是不是应该感到太幸福太骄傲太自豪了?

       那当然。

       爷爷,您还说黄茶应该作为中国茶的国粹,因为我们中国人的皮肤是黄色的,我们又都是炎黄二帝的后裔,是龙的传人,黄山黄河是中国人的父亲和母亲。这让我想起了两首歌,一首是《我的中国心》,另一首是《龙文》。我把《龙文》歌词改动了一下。爷爷,我俩对唱一遍吧。

       好啊。只是爷爷唱得不好听,别笑话爷爷就行。把歌词先读出来给爷爷听一遍。

一弹戏武汉  一挥鸣凤山

一横沮水长,一竖到宜昌

一画龟蛇将 一撇金桥上

一勾游鹿苑 一点毛尖香

松间明月一桔光

石上清泉万年长

白米莲花和瓦仓

乡音乡情真善良

仁义礼智信 温良恭俭让

白鹤鹳上飞 黄帝娶嫘娘

我爱这土地 丝绸到茶行

朋友若来了 进门家一样

读懂卞和献玉离骚文

喜欢故乡冲菜楚园春

一杯黄茶道远安

大花屋里大团圆

  2017.1.31   杭州下沙

一杯黄茶道远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