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红豆春来发几枝》这一组诗歌中的最后一首了。
心旷曾在自己文章的后面,解释过,这组诗歌创作的初衷,是缘自于“盛唐徐娘”看完“曾是刀客”的诗歌《守望:盛唐的花瓣》长诗99首后,“盛唐徐娘”跟“曾是刀客”的一番对话,才让心旷有了一种冲动,也想尝试着来写这样长的诗歌。
至于后来,心旷会滑稽的奇想,渴望能通过写作系列情诗,寻找到一位知己,并且真的在现实中找到了一个,就不是我在这里所需要叙述的了。
但是,就这一整组的诗歌而言,我们可以看到,诗歌开篇的文字是非常的轻灵的,也是充满着丰富的想象力的,只是,到了中间部分的时候,大多数的诗歌,则是以引用的句子为线索,或者说,是以那些阅读、观看的过程中所体验到的片刻间的情愫,来进行爱情诗歌的创作。(这里,我们需要单独的提一下,就大多数的爱情诗歌而言,或者是针对两个恋人之间的一些琐事,或者是针对其中一方的某个瞬间的想法,又或者是干脆的又某一方来展开想象,而进行的。也就是我先前所说过的,部分的情诗,存在着的那种阅读对象的指向性,非常的明确。)
而想象出来的诗歌,或者是瞬间得来的某种灵感,基于没有现实基础的补充和完善,所以,在我们大众阅读的过程中,文字是优美了,情感也是充沛了,在思索的余味上,却是总会让人觉得缺少些什么。
不是我们不想明白,而是我们实在是找不出可以明白的地方来。
心旷的这一组诗歌写到了末尾的时候,不管是在内容上,还是在指向性上,都已经非常的明显。很显然,这个时间段内,诗人的内心世界,无疑是充实的。或者,我们可以猜测出,作者写这组情诗的过程中,经历了怎样的爱情。
至于文字,不管是“努力带着痛伤,独自一人回了一次长安”,又或者是“掉转马头,江南的湖泊一步一步向我走进”,都是以诉说的成分居多,触景伤情,还是在满世界的寻找,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我们可以从这样的文字中,感受到作者的那份痴情。
诸如,在我们还活着的时候,对于这一段爱情的回忆,诸如在我们还活着的时候,给自己写一个碑文。“亲爱,如果今生有幸你能来江南/这里埋的是,一位最爱你的男孩儿/关于你和他之间的故事/在这里终结”。
这种对于情感的流逝之后,所产生的思索,远要比爱情的进行时,来得更为让人心痛。
心旷说,最后一首诗歌,是他写得最用心的一首。
我想,当一个诗人,可以用情感的全部,写下一个小小的请求,“盼你来,盼你来”的时候,是否会触动到我们内心里或者鲜明或者隐藏着的那份细腻的柔情?不需要否认,其实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对于爱情,总是会有着那么些许的憧憬的。而这份憧憬,除了等待之外,我们还能去做些什么呢?
不同的人,应该会有不同的抉择吧。
但是,我倒是觉得对于“爱情”这样的字眼,除了经历过,温暖过,而又因为现实生活中的种种,逐渐的淡去的时候,我们除了等待之外,还是等待!
而等待中的那份期盼,那份企求,那份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在帮助我们形成文字,聊以自慰的同时,也是对我们生活中的记忆的点点滴滴的最真实的叙述,并且以文字的形式,逐渐的弥散出独属于“恋人之间”的那种永久不去的芬芳!
这,也是情诗最大的魅力所在了!
2012.11.27凌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