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盘林之行
文/杨聪训
4月12日,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好日子,赵、乐、王、国君和我几个铜仁农校的同学,早上10点邀约,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新冠肺炎疫情解禁可外出的踏青放歌之行。
出梵净山西,爬大园子村,临时打尖稍息古村落团龙村门前,印江的迋政同学早早迎候在此。他说,今天天气好,先去大岩看一看猴子。这些年来,野猴(弥猴)在大岩那个地方,与人和谐共处,有了很多很多故事。这是今天的日程安排之一,最后打尖一站到亚盘林渡假村品尝“天麻炖土鸡”。
迋政同学,也是我们在铜仁农校读那不包分配的牧医六班印江藉同学之一。他是“永久牌”坚守者,毕业回乡后一直在印江县永义乡(现今紫薇镇)工作至今,基层工作的“万精油”和“万能锁”体验。如今的他再一次应证了铜仁农校是铜仁地区基层工作组织的“黄浦军校”,名副其实。从最初的畜牧站工作员干起,走过畜牧水产站长,现今为紫微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便是他“学以致用”的平台,在这“舞台”干得上风生水起。
我们牧医六班同学喜欢欢聚一堂,也许是我们当时在那国家统包统分配的“另类”中做那不包分配的“实验者”和“先行军”有关吧。毕业30余年了,50多位分散在全市两区八县的同学(仅有一位先期随父母去了广东,成了沿江沿海人的“飞哥”,在广州奋斗了大半经历后,几年前,邀约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回到铜仁,在碧江经济开发区灯塔工业园九龙大道六号,投资兴业,创办了贵州启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为贵州省注册三家,仅有两家正常生产的兽药厂之一)。“金子”发光发热。为人民服务甘做孺子牛公仆的同学有之,专事精育细选本地土鸡品种走特色产业发展之路的“土专家”同学有之,业精于勤在父母代良种场将科学攻关实验野化家养的野猪放归大自然又自然“回家”的成为货真价实的“高手”同学有之,创业几百亩茶园、几千亩精品果园的“产、学、研”立体农业综合开发的同学有之……我们相聚,一为分享他们的成功喜悦,一为佐证毕业册上相互的赠言:三年里,我们相聚两板桥,不包分配的待遇既是压力也是动力。期间,不呆不傻的我们什么也没有干,我们原谅了自己。今天,要工作了,我们有理由说,若干年后,我们对社会的贡献和社会对我们的承认,是我们回赠母校最好的礼品。立此为据。
迋政同学说,紫薇镇这些年发展变化大,特色产业欣欣向荣,成了规模,有了特色。就拿大岩的野猴子来说,刚参加工作那会儿,选择风清日朗的日子从乡政府到团龙下队进村入户,行走这条乡间小道,在这大岩处,野猴站在路上“人高马大”,我们只能停下脚步,缩短行程,打道回乡,待到凄风苦雨的日子再去团龙村。因为野猴在路上拦路伤人时有发生,野猴抬走貌丽村姑去做“媳妇”,生拉活扯牵去俊美小伙去当“姑爷”的故事经久流传,生生不息。
野猴活动有规律,云高日丽日常出没,苦雨凄风躲在岩洞里“合家团聚”。我们来到大岩处,几十辆大小轿车将本来就不宽的通村公路挤得更加狭窄了,让路显得更加“瘦长”,我们就在这车、人、野猴互动的图景中行进。因为在这大约一公里的地段上,早到后来的游者都有一个心情。现在做“媳妇”当“姑爷”的“际遇”已成为远古的童话,车在人、野猴中慢慢行进,人在车、野猴间“相亲相爱”,野猴在人、车间来回嬉戏,有时眨着那美丽的眼睛“勾人”骚首弄姿,跳跃到停放在路边的大小轿车上,一纵一跃又悬空倒挂在路边杂木树枝未捎,摇曳着,母猴那只两个饱满鼓鼓的长奶,像要欲滴着母液,公猴那坚挺硬棒棒的生殖器,欲说着男性的阳刚与尖挺,路边围栏上下,未成年的小猴晃着求知的小脑袋睁着未知世事的眼睛,一副探究一副好奇……
我们下得车来,也加入其中,手机快闪不停。乐、王、赵同学将临时在团龙村门口购买的筒装饼干递给围栏上的小猴,小猴接过饼干,眨动着美丽的眼睛,乐、王、赵同学陶醉了,这幅人与猴的美丽图片,成了我们回家路上因苗王坡遂道临时封闭维修施工绕道印江、思南、石阡多跑两个小时驱赶疲劳的谈资。
轻轻的我们,与大岩的野猴轻轻离别。迋政同学说,大岩山洞里,野猴现在有三百余只。猴们也知道了与人为伴的好处,每每时刻,都会分批分批来到这段马路上,相约见面,共享游人带来的水果、饼干之类的果食。成了紫薇镇一处必不可少的景观之一。
来到长寿谷,峡长的谷沟,溪水、鹅卵石、苔藓并没有让我们产生强烈的共鸣。倒是谷沟入口不远处,迋政同学参与建设管理沿溪沟而建的木制栏干和木块铺就的栈道旁,那棵一树两枝干的有800年树龄的擦木(俗称黄花子),被当地人叫着“情人树”,也是长寿谷也叫情人谷的一个寓意。团龙村的古村落远近闻名,情人谷(长寿谷)有他居功至伟之处。不远处已有600年的古茶树在净山净水处依然枝繁叶茂,团龙人喜欢至爱的“灌灌茶”与她独有的乡愁乡绪中完整的土家吊脚楼、过赶年、傩堂戏、花灯、女儿会、山歌对唱、摆手舞等土家民俗活动,让团龙成为货真价实的“天然土家民俗博物馆”。让游客纷至沓来。从广东顺德迁居贵阳定居的那位顶级风光摄影大师何雄周,他在十多年前一次与梵净山邂逅之后,便与梵净山结缘恋爱至今,每年有十多次在梵净山和她的周遭,用他的镜头定格梵净山的美丽风光和她的风土人情。N多年来,团龙人的热情与共鸣,我喝茶,唯一候选都是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梵净山团龙茶场生产出品的“梵净山翠峰茶”,茶旳生产管理者既是团龙村的村支书又是企业经营者,有头脑肯干事,领头人一呼百应,其媳妇不光容貌娇美,少妇韵味十足,而且经营有道,营销茶叶有方案有远见,是一个不可多得亦为少见的乡村女能人,与其交谈,有茶道,有为人处世之经验相学习与借鉴。
栈道修建很辛苦,初涉乡野山涧溪流淙淙。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纸上布阵,实际操作施工。往往有很大的出入差距,实际和理论要达到完美统一,只能是一边施工,一边修改设计。设计图是点到点的直线,实际施工千差万别。用工用料突破预算是“家常便饭”的常事。这样问题来了,过去造的预算与实际结算便有了审计和监督管理来前走后的风言风语。基层干部的苦与累可想而知。一个人不怕多干事,苦一点累一点,没什么?怕的是心累。做了事,费力不讨好,心焦内疾。迋政同学说起参与这栈道建设,讲起建造始未,这是他欲说欲止的体会。
我与他站在一棵挂有身份名称标识注明树龄有1200年的甜槠栲面前,迋政同学那长期在乡镇工作收获的“酸、甜、苦、乐”,让他精明干炼劲十足。不能叭下,只能坚强直立行走,一路歌飞舞影。怀揣不变的初心,风雨路上,坚守和执着,让他风平浪静,好评如潮,上级组织业务部门领导,多次动员他调整工作岗位或移动工作平台,他说:乡村干部,做“永久牌”的干部,干“永久牌”旳事业,留下百姓称赞点评的口碑。
我再次打量这位个子不高,精气神十足的同学,他除了干好本职工作之外,时时在朋友圈和同学群里晒出来紫薇镇重大事项活动和梵净山里杜鹃花盛开时的“梵净山邀约”请柬,宣传梵净山,点赞紫微镇,为了镇里为了村民。
穿过团龙遂道,绕山穿林,来到亚盘林休闲渡假村。
青山滴翠,碧水奔流。是亚盘林渡假村留在我记忆深处的图景。正在热火朝天建设渡假村的那一年,我们大几十号同学首次来到这里。那天住宿在农家客栈,是夜,月高星明。我近似梦游在这高山峡谷里,体验着地形象一艘航行于梵净山莽莽林海的船,流传的故事告诉你我他,从前叫亚船林,因“船”与“盘”谐音,久而久之就被叫成了“亚盘林”。
亚盘林是梵净山中海拔最高的一个古村落,土地平整,房舍俨然,民风淳朴,村民们保留着传统的耕作方式和生活习俗。谷长区域5公里,宽数百米,面积20多公顷,现有居民34户,116人;民房29栋,村后有一座山像古代官帽而名顶子山,山下有一池水,是改天斗地年间修建的“东方红水库”,现在搞乡村旅游,村人向游客介绍说,那是我们“梵净山天池”,天池故事多,浓云厚雾里,净水流畅在村寨,滋润着村中四瓣红心的状元花,湿润着寨子周遭的鲜艳艳的杜鹃花。村寨在翠竹掩映落英缤纷下,好似红尘世俗中的“桃源盛世”。天刚微明,月亮还挂在高天,星依稀隐去。我留下了《亚盘林之夜》的分行句子。
国君同学忙着他那接不完的电话,赵同学走进茶园里,体验纤纤玉手采茶的乐趣,乐、王同学忙着自带的家什,挖着这净山净土生长着的折耳根。我和迋政同学,走了一匹小山,顺着半山沟渠,绕过一道小沟,来到村中一片楠竹林后的一间农舍。
走在农舍斜进的小路上,首先入我眼的是农舍门柱上那醒目的“老中医”招牌。迋政同学告诉我,老中医叫田如营,一辈子与山为伴,釆梵净山的百草为药同时还养了二十多桶土蜂子,他的拿手好戏是采百草捣碎成浆包在断骨处的接骨法远近有名。祖传秘方和精心研制的治疗肺结核胸膜炎、肺气肿和创伤口处感染化脓等凝难杂症,煎熬水服或清洗创伤口也有成功案例佐证。
巡视屋舍,那或立站或卧放在屋舍周围的园木蜂桶告诉了我,这老中医也是一个养蜂人。土蜂蜜的可口美味让我想起五年前在苗王坡驻村时,进村入户到一个叫穿心塘的地方,偌大的一个山窝子里三角形的三个角尖上住着三户人家,在边角那家罗姓人家。至今让我点赞让我交口称赞的是村民罗景林的媳妇,我与她相见在穿心塘进口第一户人家村民敖学必家烤烟房旁边的土埂小道上,那个图景让我终身难忘,一个仅有身高一米五左右的小女人,背着高出她头顶的一大捆烟叶,手牵着一个男孩,怀抱一个淘气欲哭的孩子,走向自己的家。在与小媳妇座谈中,得知小媳妇叫敖启芬,是从山那边一个叫梅子塘的山沟里嫁过来的。丈夫罗景林近两年病了,过去夫妻俩共同营造的安乐窩,如今她一人担着,说起外出求医的经历,我用“震撼”两字来细细打量眼前这位娇小的身躯显示出坚强的女人。当时,我们打了招呼过后,便坐在她家堂屋里聊天摆龙门阵,谈她家的生活状况、孩儿求知求学事情。说到丈夫生病外出求医治病时,突然间,她站了起来,转身走进厨房。片刻,端着一个瓷碗走出来,歉意地说:杨叔,对不起,光顾说话,忘了给您倒碗水喝,这是土蜂子糖水。我接过瓷碗,望着碗里正在溶化着乳黄色的蜂蜜。耳中传来她既是兴奋又夹杂着无奈的声音。在重庆治疗那阵子,医院查不出病因,说是没什么好治疗方法。她一阵惊愕无助后,果敢决定,花2000多块钱租车另寻方求医。正宗土蜂蜜味正甜味浓。霎那间,小媳妇敖启芬在我面前的形象越发高大了起来。至今,我与她和她的丈夫时常微信互动着。她们的小日子在她和已经康复好起来的丈夫共同经营下红红火火着。
与田中医坐在他家的院子,喝着他媳妇端来的土蜂蜜糖水,聊着他坚守治病救人的医道,传承着他田氏一辈一辈留下来的偏方秘密以及他博众家之长,苦学刻研出新的中草药治疗凝难杂症方子。一次有一个在县医院下了没有医的必要劝慰通知书的病人,辗转找到他,十天半月,喝了三五副中纺,患者康复如初的故事,一传十,十传百。我插言说到,这次全世界的新冠肺炎流行病,我们省中医治疗局发了一个通知,广泛征集用中草药治肺病的方子。你刚才说到的那些成功案例,应该做好记录,保藏好每次用药的资料,用手机留下患者的照片,一个个成功的案例,说大一点,是对国家的贡献,说小一点,是自己人生一辈子的光鲜鲜活事。
田中医告诉我,他想到了这些。这不,有文化有知识的儿子一边做着村里的防疫工作,一边跟我在家里,将祖传的中医手把手交给他。我们亚盘林是个好地方,周围山上,杜鹃、五倍子树特别多,花繁锦簇、是养土蜂子的好地方。十多年来,从一捅蜂发展到现在20多桶蜂,土蜂蜜价格好,去年仅士蜂糖一项就收入了大好几万元,加上栽种的6亩茶园收入,年过10万元。我们这个家景在村里只属于中等人家。
赵同学听他说到仅用一副中草药治疗胆结石的案例,请他结她为她的丈夫那结石病抓一副药。田中医带着他的儿子进屋抓药去。王、乐同学高高兴兴也各买了两斤五倍子蜂蜜。
天麻炖土鸡的晚餐让我们没有在预定的时间开餐,因为游客太多,餐馆超了满负荷。在稍后等待过程中,亚盘林的现今状况有了如下的了解:近年来,紫薇镇豆凑林村亚盘林组依托梵净山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基础条件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满足都市人群返璞归真、体验乡愁的需要,倾力将乡村旅游与城乡一体化发展结合起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努力把全村建设成为环境优美、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亚盘林景区以土家风情文化为主题,以杜鹃花节为支点,按照乡村旅游示范点为标准,完善了公路,标识、停车场、度假别墅、旅客接待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开辟了烧烤、垂钓、健步、民宿体验、篝火表演等旅游项目。成了美丽乡村建设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杨聪训:男,苗族,贵州松桃县人,现铜仁市一单位做服务老干部工作,夜深人静之时,杜撰着几个见诸于报刊杂志、新兴媒体的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纪实文学的字、词、句,打发着属于自己的时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