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超越英特尔,收购ARM,他的企业为何能值3000亿美金?| 艾问人物

 艾问人物 2020-09-17

欢迎来到本期艾问人物! 

孙正义缺钱,黄仁勋接盘,ARM值400亿美元,英伟达也将开启新纪元。
 
软银集团创始人孙正义由于投资血亏,手头略紧,打算以400亿美元卖掉旗下的英国芯片设计公司ARM,这对技术狂魔黄仁勋来说,是一生仅有一次的机会。
 
这桩全球芯片史上最大收购案完成后,拿下ARM的英伟达将成为超级巨头,黄仁勋“打造AI时代的世界顶级计算公司”的宏图又添一笔。
 
早在今年4月,黄仁勋以47亿美元财富位列《2020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榜》第361位。
        (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
 
7月,英伟达市值近2500亿美元,首次超越英特尔,成为全美最大的芯片企业。而截至昨日收,英伟达的市值已超3000亿美元。
 
尽管2020充满了黑天鹅事件,但英伟达却逆势上扬,越战越勇。
               
过去5年,在黄仁勋的带领下,英伟达股价一路飙升20倍,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图形芯片生产厂商,牢牢霸占了市场70%的份额,在英伟达的带领下,GPU的性能提升了25倍,也给行业带来了一次次革命。
 
硅谷的顶级华人创业者,雅虎杨致远、YouTube陈士骏、zoom创始人袁征,多数都已退出一线舞台,而黄仁勋掌舵20年,不断超越对手,扩张版图,一直活跃在一线。
 
《哈佛商业评论》将他评为2019年全球表现最好的CEO,CNBC主持人将他比作当代的爱因斯坦,就连竞争对手也私下称他为“天才”。
 
黄仁勋被频频推上神坛,但他的成功并非一朝一夕,而是由一步步经营,一次次战斗铺就。
 

磨砺
 
1963年,黄仁勋生于中国台湾,父亲是化学仪器工程师,母亲是幼儿英语教师,幼年他便随家人迁到了泰国。

但由于时局动荡,9岁的黄仁勋和他的哥哥被父母送到了美国的叔叔家。
 
囿于贫困,叔叔将黄仁勋送到了肯塔基州乡下的一所学校——一所专为问题少年建立的寄宿学校。
 
他和一个刚出狱、身上布满刀伤的问题少年住一起,在学校经常挨揍。每天放学后,还要打扫所有的男厕所。
 
黄仁勋通过帮他补课,成了他的好哥们,此后,学校再也没人敢揍黄了。
 
那段岁月,没有让黄仁勋变坏,而是让他学会了适应环境。
 
后来,黄仁勋的乒乓球天赋逐渐显现。
 
13岁,他第一次参加全美乒乓球锦标赛。黄仁勋抱着夺冠决心而去,但到了拉斯维加斯后,他被当地的美景吸引,比赛前一天晚上还在街上闲逛,结果第二天比赛输得一塌糊涂。
 
赛后,黄仁勋不停反思,最后发现自己输在不专注上。从那以后,他开始以专注的态度全心投入训练。15岁,他获得了美国乒乓球公开赛双打第三名。

几十年后,一档电视节目上,嘉宾问黄仁勋:你在美国选择打乒乓球,是不是因为你个子小,所以选择了这个蓝海呢?
 
黄任勋答:可能是,但是生活中的很多东西,你不是要用脑子去想,是要用心去感受。
 
我太喜欢打乒乓球了。
               
这之后的人生,他的选择也一直追随自己的内心,并保持专注。
 

梦想
 
高中时,黄仁勋迷上了游戏。大学时,他喜欢上计算机科学。而图形,将两者完美结合在了一起。于是,从那时起,黄仁勋有了一个梦:做全球最好的图形芯片。
 
带着刚刚发芽的梦,16岁时,他进入了俄勒冈州立大学,主修电子工程。21岁,他爱上了实验室伙伴Lori,用真诚打动了对方。5年后与她结婚,一直相伴至今,他的专注刻在了骨子里,不论是工作还是生活。
 
1983年大学毕业后,黄仁勋怀揣梦想,直奔硅谷。当时的计算机产业方兴未艾,英特尔还是小字辈,微软刚把MSDOS卖给IBM。
 

那段时间,他先后任职于AMD和LSI公司,担任芯片设计师做芯片的图形处理,黄仁勋还结识了SUN公司的两个工程师——克里斯和普里姆。

1993年,三人一起创办了NVIDIA(英伟达),黄仁勋担任总裁兼CEO。
 
此后的岁月里,黄仁勋始终坚信,下一代计算机的发展方向,不是CPU芯片,而是图形芯片。
 
1995年,黄仁勋和两位合伙人,历时两年打磨,推出英伟达第一代产品NV1。
 
三个意气风发的年轻人,一心想用技术打造最牛的产品,改变世界。
 
NV1也确实是一款出众的产品,不但能做图形处理,还能播放音乐,甚至插上操纵杆秒变游戏机。
 
但其自创的QTM技术,不合当时的主流标准,NV1几乎被所有主流厂商抛弃。
 
为了生存,公司从100多人裁员到30多人。
 
这时日本游戏巨头世嘉伸出橄榄枝,希望英伟达研发一款游戏机芯片,挫一下任天堂和索尼的锐气。给了其定金700万美元。
 
这笔钱救了英伟达的命。
 
但英伟达首席技术官普里姆,拒绝听从世嘉劝告,坚持QTM技术。世嘉一气之下,转而跟3dfx合作。
 
NV2还未出生,便胎死腹中。
 
数十万块显卡,一夜之间全部报废。受到暴击的黄仁勋,解雇了所有的销售,并决定:放弃QTM技术,拥抱行业标准!
 
英伟达折戟NV2之时,正值IT产业大动荡之际。
 
随着3D图形时代到来,英特尔推出全新的AGP接口,微软也开发了支持3D的应用程序接口——Direct 3D。
               
众厂商犹豫不决,害怕冒险,黄仁勋则大胆押宝——他急需为奄奄一息的英伟达找到活路。
 
黄仁勋决定采用微软PC显卡市场的Direct 3D API标准。
 
敢第一个吃螃蟹,微软对这个小厂有了好感。在微软带动下,下游厂商纷纷和英伟达结成伙伴。抱紧微软大腿后,英伟达终于活了下来。
 
经此一役,黄仁勋决定,要从游戏主机转向PC市场。并马上从游戏设计公司晶体动力请来大卫·柯克博士担任首席科学家,组织了一个庞大的研发团队。
 
1997年,经过两年努力,英伟达推出第三代产品Riva 128——业内最快的GPU,不但支持新标准,速度更是竞品的4倍。
 
超强的性能,令Riva 128上市四个月,狂销100万片。凭借此役,英伟达总算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
 

战斗
 
1998年,Nvidia推出了TNT系列显卡,一举拥有了与老牌芯片公司3dfx同台PK的资格。
 
1999年,英伟达推出全球首款GPU——GeForce 256显卡,在性能上大幅领先3dfx,并在两年后,赋予其可编程的能力。
 
而3dfx的后几代显卡产品却存在各种问题,由此一战,英伟达超越3dfx,奠定了游戏显卡领域的霸主地位。此后没多久,一代霸主3dfx被英伟达收入囊中,俯首称臣。
 
1999年,英伟达在纳斯达克上市。三年后,其芯片出货量突破1亿片,成为历史上成长最快的半导体公司,黄仁勋的身价暴增至5.07亿美元。
 
财富暴涨不曾减少黄仁勋对技术的痴迷。
 
起初,黄仁勋想为全球游戏玩家打造最好的3D图形芯片。但慢慢地,他发现,科学家也用GPU来加速计算。
 
这对英特尔和AMD而言,只是蝇头小利,对英伟达却是一个新的市场。
 
但在当时,对GPU编程是一件很痛苦的事。为了打开这个市场,黄仁勋做了一个豪赌。
 
他任命图形学和高性能并行计算的大神——大卫·柯克为首席科学家,秘密启动了一个叫CUDA的项目,旨在打造一个通用的并行计算架构,让GPU不仅仅只是图形处理芯片。
        (大卫·柯克)
 
为此,英伟达每年投入5亿美元,而当时其年营收不到30亿美元。
 
2007年,在大卫·柯克博士的主导下,英伟达推出CUDA,解放了GPU的计算能力,也拯救了无数累到头秃的程序员。
 
由此,他被誉为CUDA之父。
 
随着显卡的发展,GPU在计算上已经超越了通用的CPU,但在CUDA问世之前,GPU的编程需要大量的底层语言代码。英伟达利用CUDA架构实现了GPU平台的通用并行计算。
 
这个技术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恰好遇到了大数据崛起,以及深度学习算法的崛起,三者合一,便造就了AI技术的大火。后来,英伟达也就顺势成为了AI领域的巨头。
 
2007年英伟达推出专为高性能计算而设计的Tesla GPU,此后很多年,在高性能并行计算领域,无人可与英伟达匹敌,Intel和AMD都甘拜下风。
 
2009年,英特尔甚至宣布,下一代CPU架构不再给予英伟达技术授权,迫使英伟达退出了芯片组业务。
 
巨头发难,摆在黄仁勋面前的是两难困境:要么坚守图形芯片,要么扩大战线,进军CPU。
 
以英伟达的实力,选择自己做CPU并非不可能。
 
不过,黄仁勋很快否定了这种可能:“我们的策略非常清晰,我再次重申,我们将永远专注于图形和并行计算技术。”在他看来,只有做最少的事情,才能比对手做得更好。
 
甚至在2008年营业收入下降16%的情况下,英伟达依旧投入巨额资金进行研发,加码投入。
 
通过AI芯片,英伟达建立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在其CUDA计算架构平台上,有来自全世界超过50万个开发者。其中既有大型跨国公司,如百度、腾讯、阿里巴巴等,也有很多初创公司。
 
2016年人工智能大火之后,英伟达的股价翻了近乎6倍,市值突破850亿美元。即便是谷歌推出TPU二代,也未能对英伟达的股价上涨造成任何影响。
 
2017年英伟达开发者大会的数据显示,全球有1300家使用英伟达平台的创业公司,包括80家人工智能公司,50家虚拟现实公司,20家无人驾驶公司。
 
奥迪、特斯拉、丰田等企业均借助NVIDIA来研究无人驾驶,百度等AI部门则借助NVIDIA来进行图像和语言识别,至于VR、AR硬件领域,也全都是采用NVIDIA芯片。
 

目前英伟达的业务覆盖了游戏(GeForce处理器)、专业可视化(Quadro)、数据中心和汽车四大部分,业绩连年走高,其在PC游戏本的显卡驱动领域的市场份额高达80%,是当之无愧的GPU龙头。

出于AI芯片层级的强势地位,黄仁勋被业内称为“AI教父”,英伟达也和谷歌、英特尔并列为AI芯片界的“三巨头”。
 
如今,若顺利收购ARM,无疑,黄仁勋又将再登高峰。
  

创造
 
对于黄仁勋这样一个奇人,各色的评价层出不穷:工作狂、技术狂、硅谷最好斗的男人、充满激情、有远见、暴脾气……
 
在艾问看来,他是个忠于自己内心的人,有趣的人,择一人,终一事,一直拥抱新事物,永远充满了创造力。
               
在创业路上,他也曾犯过错误:
 
作为较早推出移动处理器的公司,英伟达早在2008年就发布了Tegra,当时高通是一家基带厂商,MTK还混迹于山寨机。
 
但英伟达却在基带和应用处理器整合上行动迟缓,最终错失先机。而后市场上已经涌现出从低端展讯、联芯到高端三星、高通等大量厂商,早已没了英伟达站立的地方。
 
那时,黄仁勋果断做出决定,退出智能手机市场,转战游戏设备和车载系统。
 
“要勇于认错,永远自信地面对失败。”对于失败,黄仁勋觉得那是成长的历练。
 
创业之初英伟达不断遭遇挫折和失败,至少有5次几乎被行业踢出局。但是黄仁勋从不怀疑自己,他始终认为:“没有击倒你的最终会让你成长。”
 
对于自己的成功,他的表达方式充满趣味和童心。
 
如果股价涨到100美元,你会怎么来庆祝呢?大吃一顿,开欢乐趴体 ?
 
黄仁勋说,他要给自己再纹个刺青。
 
2020年GTC大会上,英伟达发布了基于全新架构的DGX A100,一口气打破16项AI性能纪录,速度比上一代产品快了4.2倍!
 
他为此搞了一场“直播秀”。他从自家烤箱里抬出一块巨大的DGX A100,然后得意洋洋地宣布:这是世界上最大的显卡!
               
2017年,他被《财富》杂志评为“2017年年度人物”,“和杰夫·贝佐斯和伊隆·马斯克齐名的人”。而更多网友认为,他正成为硅谷的下一个“乔布斯”。
 
如今的英伟达,早已不仅仅是世界显卡霸主,更是与英特尔、高通、谷歌、Facebook争夺人工智能主导权的AI王者。2015年人工智能兴起至今,英伟达的股价翻了近数十倍,市值也已突破3000亿美元。
 
在过去二十几年中,英伟达曾经和世界上250家大大小小的图形芯片厂商竞争,其中包括IBM、惠普、松下等赫赫有名的大品牌,也包括3dfx、ATI等专业性厂商,有人半途而废,有人卖掉身家,有人被市场淘汰。
 
而黄仁勋和英伟达却在浪潮奔涌的滩头屹立不倒。
 
他将自己的成功归于:“对目标保持直觉,清楚自己想要什么。”
 
“我从没想过要粉碎某个对手,我只是思考,如何解决世界上一些最重要的问题。”
 
 
参考:
 
《黄仁勋专访 他的学生时代与创业》 第一财经
《创业27年,黄仁勋终于打败了英特尔》 阿尔法公社
《“AI教父”黄仁勋:硅谷最好斗的人 》张静波
 

       

2020年,「最具影响力创始人」年度人物榜单评选正式启动,将诞生「最具全球影响力创始人(30人)「最具行业影响力创始人(300人)两大榜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