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法律机器人时代已来!理脉智能机器人分析服务会抢律师饭碗吗? | 律新社观察

 律新社 2020-09-17

法律人工智能不是未来,而是现在已经开始了。

随着AlphaGo大胜李世石,也带火了全球AI行业。人工智能与法律的跨界,在国外已经有几十年的研究,近年来,在商业中也逐渐落地。国外,基于 IBM Watson的“人工智能律师”ROSS 已经在律所应用,协助律所处理企业破产相关事务。国内,从去年无讼发布了中国法律服务市场上首个机器人——法小淘、广西奎路律师事务所推出刑事法律服务领域智能机器人——刑事风险防控课程与刑期预测系统、深圳国际仲裁院和“法律实验室”合作开发国内首位仲裁机器人——“3i”,到今年湖北首个法律机器人“法狗狗”正式诞生、云南八谦律师事务所推出可24小时值班的“法律咨询机器人”……似乎都在说明,法律实务中的人工智能化已在逐步实现。

法律机器人时代已来临,这一趋势丝毫没有减速。2017年4月10日,律新社注意到,法律服务圈又一个智能机器人诞生了,理脉Legal Miner推出付费产品——智能机器人分析服务,主要针对B端用户,包括公司企业、学术机构、律所等,将目前互联网法律服务行业从简单的数据检索环节推进到了人工智能分析的层面

搜索网页理脉智能机器人,输入查询关键字,可以得到涉案数据汇总、原被告信息、案由、法院、法官等33个维度的可视化检索结果。同时,基于对律师、律所信息的全面整合,智能机器人还能够帮助企业了解诉讼代理人经验及其擅长领域。此外,理脉支持不同信息间的关联查询及高级搜索。

Morris

理脉联合创始人

目前理脉智能机器人主要针对律师、企业和学术机构三类用户。理脉联合创始人Morris向律新社介绍,律师可以查询客户的风险开发业务;公司可以了解行业及竞争对手的诉讼情况及策略;企业服务可以定义风险指标进行自动化监控;学术机构可以进行高效的法律研究。

“比如企业在寻找某一项关联产品的供应商时,可以使用理脉智能机器人查找该公司的历史诉讼情况,考察该供应商过去是否存在买卖合同纠纷、产品质量纠纷等问题;如果有类似的纠纷历史,该企业是否需要承担责任等。还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合作伙伴和竞争对手,洞察运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再比如,律师在帮助客户代理诉讼时,可以通过理脉智能机器人查询同类案件过去的诉讼判决情况,并且按照地域划分查看不同地区的判决倾向,还可以查看某一间法院乃至某一位法官在类似判决中的裁判倾向,从而更好地制定诉讼策略,最大可能地增加胜利的可能性。”

理脉是一家法律大数据公司,由金杜律所孵化,专注于对中国权威司法数据和商业数据的系统挖掘整理。Morris告诉律新社,近年来,他一直收到金杜律师事务所的律师以及一些客户的反映,用人工智能服务来提高工作效率,节省工作时间,很有必要。理脉推出智能机器人产品的初衷是希望通过机器人提升工作效率,节省人工处理数据的时间。

网络图片

为了探索和研发产品,理脉团队前期克服了不少困难,Morris表示:“在项目孵化过程中,我们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如何去建立非结构化的文书语义分析规则,后来通过理脉的语义分析规则,把政府的公开文书处理成为结构化的信息,然后进一步处理成对商业和法律事务具有很高参考价值的资讯,且通过法律专家制定规则及机器学习、人工智能技术执行规则的方式解决了这个问题。”

律新社注意到,理脉智能机器人是付费产品,而这也是知识和内容变现的具体方式,一方面是公司生存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通过市场反映体现产品的价值。Morris告诉律新社,目前,智能机器人提供的付费套餐有三种,分别为按次购买、包月和包年。

“现在处于推广优惠期。按次查看的套餐推广期价格为9.9元,用户可以使用理脉机器人查询十家公司的智能数据分析;包月套餐价格为29元,30天内可以查看任意公司的相关信息;包年套餐的价格为139元,一年内可以任意查看相关的分析数据。” Morris说,功能还会不断升级,包括多个栏位不同信息的统计及原文下载等功能将逐步上线,功能的差异也将在会员价格上有所体现。

以往,企业会将需要监控的名单交给律所、分析师、咨询机构等,由他们搜集资料,定期提供分析报告。Morris告诉律新社,理脉智能机器人此前主要作为内部工具,通过将数据进行高度整合、关联,提供结构化、可视化、智能化的搜索结果,提高金杜律师搜集、分析资料的效率。随着产品不断成熟,理脉决定将其商业化,并开放给公司企业、学术机构、律所律师等不同领域的用户。

律新社了解到,目前法律服务市场也有不少法律大数据和法律检索工具平台。但就产品内容(横向)和产品覆盖信息范围(纵向)上来看,理脉智能机器人分析服务与其他互联网法律服务产品较有一定创新,就内容而言,中国裁判文书网以及其他一些数据网站提供的主要产品是数据库及检索工具,而理脉智能机器人不仅进一步细化和升级了对法律文书的检索功能,更在用户检索的结果的基础上提供了智能分析和可视化呈现服务。

网络图片

机器人革命正在如火如荼,从法律检索、法律文件准备到合同审核、法律咨询再到案件结果预测、诉讼策略选择,以人工智能为标志的法律科技正在搅动法律服务市场。

去年6月,IBM 的认知计算机 Watson 支撑的史上首个人工智能律师 ROSS “受雇于”一家美国律所,它可以用人类语言和律师交流,给人一种和准雇员共事的体验。在英国,一款名为 DoNotPay 的机器人律师可以帮助用户挑战交通罚单并准备所需的法律文件,现在已经扩大到了政府住房申请、难民申请等法律服务。在国内,近年来,不少法律机器人产品不断涌现,如文章开头提到的“法小淘”、“3i仲裁机器人”、“法狗狗”等,还有一系列工具类智能机器人产品也不断出现,如牛法网推出的“合同机器人”等,均收到了圈内外广泛关注。2017年两会上,人工智能也成为一大热点,有专家预测认为,在15年内,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将会主导法律实践,给律所带来“结构性坍塌”,法律服务市场的面貌将大为改观。

机器人是否会抢了律师的饭碗?在市场研究机构IDC的研究报告《IDC未来展望:全球机器人2017年预测》(IDC FutureScape: Worldwide Robotics 2017 Predictions)中,作者认为,由于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未来的劳动力市场和社会文化将发生巨大变化。人工智能时代,将会最先被智能机器人替代的工种之一就是法律助理人员,根据德勤(Deloitte)最近发布的报告《Deloitte Insight》,到2020年,法律行业约39%的工作岗位将被机器人取代。审查文件和信息查找工作是人工智能擅长的工作。目前,人工智能被用于尽职调查和合同审查等工作,预计在不久的将来人工智能将接管更多工作。

“我相信,智能机器人服务是法律服务领域未来发展的方向,也是科技对传统法律服务领域增值的具体实现方式,是互联网+法律的实现成果。” Morris表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