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个险被辍学的穷孩子当了律师还狂做善事|律新社律界公益

 律新社 2020-09-17

编者按

专业成就更完美的公益,公益成就更专业的律师。衡量律师行业的发展不只是规模和创收,公益也是律界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

杨征东,申同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荣获“2017首届律界公益榜单”最佳公益行动奖。他毕业于江西现代学院04国贸专业,后通过自考取得武汉理工大学法学本科文凭,高分通过国家统一司法考试。有谁知道,杨律师是个曾经因为家里穷而几次差点被迫辍学的穷孩子,通过努力实现了做律师的梦想之后,他饮水思源,为同样出身穷苦的贫困学生提供捐助,同时积极参与各项社会公益事业。

律新社持续推出中国律界公益事迹的报道。如果你也做了公益,欢迎向律新社投稿晒公益,召集更多的人加入公益队伍!

投稿邮箱

lvxinnews@126.com

律新社主笔 | 吴迪迪

杨征东

申同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

2017中国律界公益论坛上律新社视频专访杨征东:我为什么做公益

母亲坚持:再苦再累也要供孩读书

1984年出生于革命老区江西省修水县全丰镇一个偏僻落后的高山村庄里的杨征东,在高中毕业前从未走出过大山。高中毕业前,山村里没有公路没有照明电,土地奇缺而贫瘠。高考时,当他第一次走出大山,到县城参加高考,激动之情无以言表。

杨征东在家排行老大,下有弟弟妹妹。贫寒的家世让杨征东经历了很多常人无法经历的贫穷与痛苦,但他却一直感觉自己是幸福的,是快乐的。

杨征东的老家

他自视是一个吃百家饭长大的孩子,由于父亲身小力微,文化有限,一直靠帮别人打零工赚点钱供他们兄妹几个读书,父亲做的零工和大家想的不一样,都是那些一般的人不愿意做的,比如挑粪等又脏又累的活。母亲体弱多病,为了他们兄妹三个,忙里忙外,有时候生病了都不能休息一会。母亲虽然只读了小学二年级,但在她坚持:再苦再累也要供他们读书。

刻骨铭心:同学凑的100元改变他一生

因为家里穷,杨征东上初中时没有被子,没有铺板(在学校睡觉用的),没有笼子(学校装东西用的箱子)。记得那时候,外婆从自己的床上拉掉一床被子给他,做木匠的舅舅给他造了铺板和笼子。就这样,家人的支持让杨征东坚持读完三年的初中,因此杨征东一直对家人、对社会常怀感恩之心。

发生在初中的一件事让杨征东至今刻骨铭心,也由此影响了他的人生轨迹:中考报考那天,杨征东因无法缴纳100元的报考费,偷偷跑回寝室收拾行李准备回家。因为无法接受残酷的现实,他情不自禁地在被子里哭了很久,在同学的再三追问下,他说出了他自己内心都无法接受的实情。最后在同学们的帮助下,你一元,我两元的为他凑齐了报考费……那一次是杨征东人生最低落也是最幸福的时刻,因为同学们的捐助,他终于度过了这一次难关。

多亏这几位同学(合影)

杨征东明白,难得的报考机会对与他来之不易,所以分毫不敢松懈,每一堂课,每一次学习的机会他都不会放过。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最终考上了高中。

父母东凑西凑,终于凑齐了学费,学校离家有近20里,每月回家一次,为了节省2元钱的车费,杨征东每次都从家里背着近三十斤的大米走到学校,遇到下雨天,连人带米都会淋湿,因无换洗衣服,湿透了只能在身上自然晾干,裤子上的泥巴都是等干了后搓掉。高中都是自己蒸饭吃,青春期长的快吃的也多,有时候因为饭被高年级的同学端去而他自己不得不饿肚子,这样的情况太多太多。初中和高中期间,饿肚子的次数实在太多太多。因买不起洗发水,就将洗衣粉用洗发水的瓶子装着洗头发,生怕同学知道自己是用洗衣粉洗头。

狠背法条:高分通过司考成为律师

他珍惜每一步求学的路,因为坚持,不放弃自己对求学梦想的追求,2004年9月,杨征东终于进入了自己都无法想到的大学-江西现代学院。杨征东在大学的第一次学费是家里凑齐的,从大二开始都是通过勤工俭学及打暑假工等赚来的,除了他自己的学费外还供弟弟读完了大学。

杨征东和父母、弟弟在上海

因为杨征东的勤奋和上进,他当选为学校国旗护卫队团支部书记,后以较多票数当选为校学生会副主席,并多次被学校评为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在他的成长路上,现代学院给予了他很大的锻炼平台。


从一个对法律懵懂无知的门外汉经过他的刻苦自学,坚持起早摸黑,狠背法条, 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以高分通过了国家司法考试。

执业三年以来,承办案件近百起,无论案件大小,杨征东都以同样的热情和努力对待,总是告诫自己,即使成就不了名声显赫的大律师,那就做个律师界最稳固的不褪色的螺丝钉之一,用自己的努力换来当事人利益的维护、社会关系的及时修复。

换位思考:出身贫寒更懂百姓不易

有一年因天气寒冷,某小区因水管爆裂而漏水,导致楼下住户的地板、家具被浸泡,双方就赔偿一事无法达成一致,彼此也互不相让,居委书记多次做工作无果后第一时间联系了杨征东,他接到电话后立即赶到居委会进行调解。在他通过讲法律,讲事实依据及苦口婆心的协调下,最终双方达成了赔偿协议并当场支付了赔偿款。为此,那一次他忙到晚上九点多才离开居委。因他的参与,成功化解了一起邻里之间的矛盾。

2016年下半年,某小区一位老人因生活不能自理需要到敬老院养老,但四个子女没人愿意在送老人到敬老院的手续上签字,因此僵持不下,老人内心无比伤心、难过。杨征东在接到居委书记的电话后,放下手中的工作赶到居委,组织和老人的子女进行协调,不厌其烦地和老人的子女讲述法律知识,特别是法律规定子女对父母赡养的义务等。看到老人的遭遇,杨征东想到了自己远在老家的爷爷奶奶,不禁想起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古语,他向老人的子女们讲述了自己家里敬老的故事,用真情感化了他们,最终妥善处理了该起家庭矛盾,老人也如愿住进了敬老院。

浦东某镇有位80多岁的老人,因过分信任自己的子女将自己所有的房屋过户给了子女后,子女将房屋卖掉导致自己无家可归,居委书记让老人找到杨征东后,他多次到居委了解情况,上门看望老人,在他及居委的帮助下最后老人住进了本应属于自己的家。由于这位80多岁的老人行为不方便,杨征东抽空亲自上门为他解答法律问题。

2005年10月,一对来自贵州偏远山区的夫妻来到上海为某大学工地干活不慎从高处坠落导致死亡,开始工地方推卸责任,不管不顾,家属找到杨征东,在他了解情况后得知死者上有高龄残疾老母,下有三个均未满十岁的小孩,家境十分贫困,杨征东二胡不说,在不收取任何费用的情况下接受了家属的委托,虽然律师只负责打官司,可杨征东得知死者家属只身来到上海处理后事时,举目无亲,杨征东连家属到火葬场处理后事都一直陪伴着。因法院未能当年结案,杨征东考虑到几个可伶的孩子,自掏腰包为家属捐款几千元。有的人说他傻,自己一分钟没赚到还倒亏几千元,可杨征东不这样认为,作为一名律师,他积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尊重当事人、为当事人着想是他所能做到的。

杨征东陪同家属处理后事后送家属到机场   

类似上述故事举不胜举,无法一一讲述,因杨征东贫寒的出身,他深知老百姓的不容易,每次在办理案件时都能换位思考,努力办好每一个案子。

尽我所能:用真情和专业履行社会责任

杨征东还积极参与普法宣传等公益活动,2015年他被遴选为上海市市委市政府信访办信访接待律师。每次遇到市委市政府信访办值班来访群众时,他都会尽心尽力的运用法律知识认真接待每一位来访群众,细心讲解法律知识,耐心解答有关提问。每每满怀怒气与抱怨的来访群众在他的耐心疏导、沟通和解答下,都能满意而归。也正是他专业的法律素养和诚恳待人的行为准则,让每一位来访群众都感受到温暖。

 走进杨征东的办公室,墙上挂满了受助者送的锦旗

“尽我所能做我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是杨征东秉持的生活态度和执业信条,这些年来他一直在用实际行动践行自己这一承诺。作为申同律师事务所的党支部书记,杨征东还常年为浦东新区金杨街道、浦兴街道、花木街道、高行镇、金桥镇、周浦镇等街镇四十多家(村)居委免费提供法律服务,为社区那些请不起律师的老百姓免费提供法律咨询、法律讲座等,积极参与居民矛盾化解,免费为居民送法上门,在社区治理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也得到了相关单位及居民的较好评价。因此荣获2011-2015年浦东“法制宣传教育先进个人”、中国首届公益榜单“最佳公益行动奖”。收到社区居委、居民及当事人锦旗若干。

杨征东为社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     

        杨征东为浦东武警官兵进行法律知识讲座

       杨征东总是尽自己最大努力提供法律服务

长期服务于公益法律宣传事业的杨征东,不断用真情感化居民,用专业化解矛盾,常人眼中光鲜亮丽的律师职业被他演绎出一段不一样的精彩。每当他看到那些因法律观念淡薄,自己的合法权益被侵害而请不起律师的当事人时,杨征东都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他们提供法律帮助,每每看到那些得到他帮助的人露出的笑容,他感到无比的欣慰!他的参与,蕴藏着为广大群众造福的不懈追求,也蕴含着对法律的坚定信念,在公益普法宣传的道路上,他用心血和汗水,践行了一名普法法律人对法律的铮铮誓言,诠释了一位普法宣传员宣传法治精神的深刻内涵。

杨征东还建议刚刚执业的年轻律师,在没有案源时,如果不知道做什么好,那做公益是一个很好实现自我价值的方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