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刚:一个律师的教师情结

 律新社 2020-09-17



作者丨张刚  北京盈科(上海)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


1

身为律师,却一直想写写老师,是因为记忆深处的老师,无论是夸赞过我的,还是训斥过我的,都成了我难忘的恩师。也是因为长大后,我也当了老师,却又被迫选择离开学校,当了律师。无论山高水长,岁月漫漫,也永远难以割舍那份教师情结。


01
我的老师

我的初中是一个联合中学,在离家不远的树林深处,朗朗书声,鸟语花香,校外就是沙丘,沙丘上是大片的桑葚,现在想来格外富有诗意。可是,我在初一及初二上学期还是一个只知道玩耍的孩子,直到有一天,我偶然被选中参加镇里的数学竞赛。

我清楚地记得公布成绩的那天,副校长左手举着名单,右手拿着粉笔,在学校公开的黑板上,写着“表扬”两个大字,大家都在围观,不用说,后面的名单肯定是那些学霸。



没想到,第一个写的是我,后面才是学霸们。为此我的脸一直红到耳朵根,发热了好几天。


后来才知道,我并不是竞赛成绩最好的,但我不知道为什么副校长非把我放在第一位。


从那之后,我的成绩突飞猛进,像是雨后春笋!中考时,我是全校考上高中的六名学生中,唯一的一名应届生。那个穷乡僻壤的地方,初中毕业后大多数孩子都回家了。


高一时,我们班有一个同学和我重名,也叫张刚,但人家聪明,学习也好,又会和老师套近乎,所以深得老师喜欢。班主任为了区分我俩,就把我叫到办公室说:“你改名吧!”我说:“我不改!”他义正辞严地说:“人家比你学习好,你就得改!”这个理由比较充分,让我很无奈,只能认怂了。

但是我感觉受到了侮辱,俗话说:大丈夫左不改姓右不改名,你非让我改名,我还是男子汉吗?



于是,我发奋学习,高二时成绩进入全班前十,高三时,进入全班前五,高考时,我们班只有两个人考上了本科,其中一个就是我。而且,发榜的名字还是张刚。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但我以为,老师还有一个重要的角色:适当的时候刺激一下你,这可能会打通你的任督二脉。有时候,人是会突然长大的,也会突然产生一种“识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的幡然悔悟。

一次无意的排名,一次无心的伤害,都可能会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我只能是满怀感恩,感恩那些已经远去的老师。

02
我当了老师

我本科考进师范院校,进入历史系,1995年毕业后回到家乡县城当了老师。


当我满怀憧憬走进校园时,接连发生的两件事情,打破了我的教师梦。


第一件是教学副校长为了安排他的亲戚教课,让我成了闲职。后来安排我负责校庆,结果最后校庆也不搞了。我孤寂了好几年,始终没有体验到教师的快乐。


另一件是学校书记给我介绍对象,我不同意,然后我又开始享受坐冷板凳的待遇,又接着荒废了好几年。

在荒废的这段时间里,我读书写作,在正规刊物发表了几篇文章,自鸣得意。


自鸣得意之余,我知道,学校不是一片净土。我不是一个喜欢巴结领导的人,也不是一个喜欢争抢荣誉的老师,于是,我一直在找寻逃出学校的机会,终于,一个偶然的场合,获悉全国高校在招考法律硕士,于是重新燃起了我的法律梦。

经过几百个挑灯夜战,我考上了法律硕士研究生。随后我毅然辞职,离开学校,带着老婆孩子走上了跨界求学之路(详见我的文章《平凡之路》)


03
我当了律师

可能命运注定我不是一个端教师铁饭碗的人,我毕业后去了北京,当了律师。

在最初做律师的几年里,我什么案子都做,包括房地产纠纷、离婚、交通事故、刑事案子等,但是让我觉得最有成就感的案子,仍然没有离开教师的主题,是一系列的行政诉讼,也是这些案子让我登上了中国青年报和法制日报的版面。


代表性案件之一是,我为我原来当老师的学校的学生打了两年多的官司,为了实现他们的教师梦。我原来就职的学校是一所中等师范学校,培养的是小学教师,学生都是品学兼优的初中生选拔上来的,在国家计划内招生,按照当年的政策都是包分配的。可是到了他们毕业时,大学生已经无处安置,中专生就更不稀缺了,于是他们毕业就失业了。

我顶着压力代理他们的案子,最终经过一审和二审,获得胜诉。目前,已经有很多学生进入教师岗位,终圆教师梦。也有大批毕业生依然徘徊在校园之外。


代表性案件之二是,我代理了湖北省某市的300多名民办教师转正案。这些民办教师在国家发放转正指标后没有得到安置,于是让我帮他们争取正式教师的身份。虽然官司以诉讼时效的原因败诉,但我尽力了,得以安慰的是被告承认了自己的管理问题,有的老师获得了一些其他安置。


作为律师,我认为,应该尽到自己的社会责任,力所能及地帮助那些弱势群体。所以在最初执业的几年里,我做了大量的工作去帮助他们打官司,尽管没有多少利益,更没有多少荣誉,但是我感到了心安和踏实。

现在,我有了自己新的客户、新的业务,找到了实现自己价值的新方向。也实现了自己一直追求的自由:人身的自由、菜市场的财务自由和写作的言论自由(见我的新书《一路风雨一路歌》的后记《一个律师的自由观》)

04
我当了导师

平时,我的助理都叫我张老师,而不是张律师,我竟然没有感觉到一点违和感,因为我原本就是老师。


2014年,我被华东政法大学聘为兼职硕士生导师,为法律硕士讲课,当我站在大学讲台上时,我找到了久违的老师的感觉。

2016年,我被上海交通大学聘为兼职硕士生导师,带法律硕士实习,指导他们学习律师实务。

这个暑假,我带了几个实习生。其中一个老家是新疆石河子的。7月份,我们的律师团队去新疆旅游时,她的父亲开车从石河子运了一车的西瓜和各个种类的馕,搬到我们乌鲁木齐机场的旅游大巴上,给我们那几天漫长的旅途提供了充足的食物。


这难道不是导师值得自豪的事情吗?

最近,我们律所推出一个新制度:青年律师导师制,在全所范围内,按照专业领域,推选资深律师成为律所的导师,考量品德修养、业务能力和业绩。


我有幸成为全律所第一批的八个导师之一,业务领域是建设工程。

我们导师的责任,是通过与年轻律师进行业务合作的方式,帮、扶、带,积极指导年轻律师,尽快提升业务水平,所以最近律所内经常有律师打电话找我请教案件的事情。

这难道不是导师值得骄傲的地方吗?

纪伯伦说:“我们已经走的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出发。”这是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的地方。

从教师转行做律师,我虽然离开了教师行业,但我一直在和老师打交道,一直努力帮他们站上教师的舞台。从专职律师到兼职导师,我又回到校园,担当教师的角色,力所能及地帮助年轻人实现自己的梦想。


这难道就是生命的轮回吗?不要忘记你从哪里来,不要忘记感恩,不要丢掉纯洁和纯粹,时刻鞭策自己,不忘回报社会。


教师节来临之际

祝天下所有辛勤耕耘的老师

        Teachers' Day
节日快乐!

作者简介

张刚,北京盈科(上海)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管委会委员、业务指导委员会主任、建设工程法律事务部主任,法律硕士研究生,主要业务领域为建设工程法律服务,合同纠纷等疑难复杂案件的处理。著作有《行政解释论》、《平凡之路》,其中《平凡之路》在年轻律师中反响较大。



责任编辑:Susan   |  版面编辑:Ling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