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下午,在上海市司法局、上海市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主办、上海仲裁协会协办、上海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上海国际仲裁中心)承办的以“开放、合作、共赢”为主题的上海国际仲裁高峰论坛上,上海仲裁协会正式宣布成立。会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副部长刘振宇,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尹弘,上海市司法局局长陆卫东,上海市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会长、上海国际仲裁中心主任杨建荣共同启动了上海仲裁协会成立仪式。 上海仲裁协会成立仪式现场
据律新社了解,这是中国首个由省级司法行政机关推进筹建设立的地方仲裁协会。为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完善仲裁制度提高仲裁公信力的若干意见》和首次全国仲裁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理顺仲裁工作管理体制、发挥行业自律管理作用,推动仲裁行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打造面向全球的亚太仲裁中心,在上海市司法局的指导下,仲裁从业机构与从业人员依照《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规定筹建成立上海仲裁协会。律新社了解到,上海仲裁协会于今年10月在上海市民政局成功“领证”,是依法设立的专业性非营利社会团体法人,英文名称为Shanghai Arbitration Association,缩写为SHAA。会员包括仲裁机构、仲裁员、调解员以及其他从事仲裁实务工作、理论研究和专业服务的组织和人员,依法实施行业自律管理。目前上海仲裁协会共有65名会员。上海仲裁协会致力于推进仲裁事业发展、维护会员合法权益、加强行业自律、维护仲裁公信力。协会最高权力机构是会员大会,每年召开一次会员大会,每四年选举一届理事会和监事会成员。理事会是上海仲裁协会的执行机构,监事会是监督机构,理事与监事由会员大会选举产生,每届任期四年。秘书处为办事机构,秘书长与副秘书长由理事会聘任。上海仲裁协会下设若干专门委员会和业务研究委员会。今年8月9日,第一届上海仲裁协会会员大会民主选举产生了理事21人、监事3人和会长1人、副会长6人。(详细名单请见文末)第一届上海仲裁协会会长由上海市通力律师事务所主任俞卫锋律师担任。对于刚刚“卸任”第十届上海律师协会会长的俞卫锋而言,此次又被选举为上海仲裁协会首任会长,他如何看待角色和身份的转变?第一届上海仲裁协会领导班子又将如何提升上海仲裁的国际化和专业化?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上海仲裁界将如何持续发力,将上海打造成为面向全球的亚太仲裁中心?上海仲裁协会成立仪式结束后,律新社第一时间采访了俞卫锋会长,揭开上海仲裁协会的神秘面纱。 俞卫锋 上海仲裁协会是由上海市司法局批准、在上海市民政局登记的仲裁机构及其聘任的仲裁员、调解员,以及其他从事仲裁实务工作、理论研究和专业服务的组织、人员自愿组成的仲裁行业自律组织,宗旨是加强仲裁行业自律,增进行业交流,推动业务研究,促进仲裁事业发展,维护会员合法权益和正当竞争秩序。 协会的业务范围是组织开展教育培训、理论研究、交流合作、宣传推广、编撰书刊资料等工作,协助业务主管部门开展工作,实施自律管理。上海仲裁协会是上海市第一个仲裁协会,会员包括上海国际仲裁中心、上海仲裁委员会、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上海分会3个机构会员和59名个人会员。协会将设立专门委员会和业务研究委员会,成员均从骨干会员中挑选,今后将扩大规模,吸收上海仲裁界的专业人士参加。专门委员会承担协会各项职能,包括维护会员合法权益。业务研究委员会将对仲裁各领域进行深入的研究,为立法机构提供立法修法意见、为仲裁机构提供专业意见,致力于提高仲裁的质量和效率。 俞卫锋 上海仲裁协会把仲裁作为事业,集聚行业合力,将仲裁事业推向新的高度。简而言之,即完善仲裁制度,维护仲裁公信力,推进仲裁国际化,提高仲裁影响力。 在发展仲裁事业方面,要为更多机构、个人提供便捷的仲裁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审判机关的压力;完善仲裁制度方面,要发挥仲裁的便捷性、一裁终裁的便利性;因仲裁有便捷性、中立性、民间性,要不断扩大仲裁影响力;加强行业自律方面,要通过维护仲裁的公信力,扩大仲裁的影响力。作为中国首个由省级司法行政机关推进筹建设立的地方仲裁协会,上海仲裁协会将如何实现自身发展? 俞卫锋 第一,建立仲裁自律制度、自律规则。提升整个行业的透明度,通过各种方式,使社会更加了解仲裁、仲裁员。第二,提供培训课程,大力培养优秀仲裁员,提高仲裁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接下来的重要任务是在不干涉仲裁机构独立运营的前提下,完善仲裁培训体系,进行体系性培训,提高仲裁人员的素质。协会将推行“仲裁课程进学校”,让学生们在学校就能接触、了解仲裁。第三,把优秀的仲裁员推到更大的舞台上。 从上海市律师协会会长到上海仲裁协会会长,谈一谈您在这一角色转换中的感悟? 俞卫锋 从上海市律师协会到上海仲裁协会,首先要感谢大家的信任。上海仲裁协会需要思考、规划整个行业的发展,仲裁既是一个专业,也是一个事业,需要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专业的意见和建议。国际仲裁跨越国界,涉及到中国特色如何与国际经验相结合、借鉴各国成功经验等问题,在未来,协会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我既感压力但也很有动力。 仲裁协会和律师协会有很多共同点。第一,它们都是行业协会,要团结所有资源朝着一个方向、一个目标往前走。决策凝聚了大家的共识。第二,它们都是专业性行业协会,坚守专业是基础,守正方能出新。第三,从业人员的素质高,在执业过程中,需要不断提升行业公信力,为社会公平正义贡献一份力量。第四,两个协会都为各自行业的发展、为长远目标考虑。与律师协会不同的是,首先,目前仲裁协会刚刚起步,仲裁协会会员人数要少一些。会员是自愿加入的。现在要务还不是发展会员,这可能是明年下半年的工作。第二,上海律协有四十多年的深厚积累,而上海仲裁协会刚起步,首先需要建章立制,协调仲裁员、仲裁机构、仲裁主管机关以及社会各界之间的关系,让各方相互配合共同促进。第三,仲裁协会对于会员的服务与行业自律,因为刚起步,需要更加主动。 我们知道,上海仲裁协会每四年选举一届理事会和监事会成员,今年是第一届,任重道远。请您谈谈在任职会长的四年中,将制定哪些具体规划来促进上海仲裁业的发展? 俞卫锋 四年中,我们想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把工作做好。首先是内部建章立制;其次,对外推广仲裁,宣传仲裁和仲裁文化,通过各种专业论坛、研讨会以及针对社会各界的仲裁宣传,让更多人了解仲裁;在国际化方面,助力建设面向全球的亚太仲裁中心。与仲裁机构有更多交流,在遵循行业的发展阶段和尊重行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循序推动行业发展。随着《境外仲裁机构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设立业务机构管理办法》的发布,2020年1月1日起,符合规定条件的境外仲裁机构可在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登记设立业务机构。这里的“业务机构”与之前的境外仲裁机构办事处(代表处)有何不同?这项被业内视为颇具突破意义的“新政”有何意义? 俞卫锋 以前,境外仲裁机构在自贸区的办事处只起联系作用,不具有业务功能。新的规定允许境外仲裁在自贸区新片区设立业务机构,该业务机构可以开展涉外仲裁相关的部分业务。在国内,像上海国际仲裁中心等中国仲裁机构也已具备较好的涉外商事仲裁能力。我们需要进一步考虑怎样提升中国仲裁的国际影响力,吸引境内外商事主体首选上海作为仲裁地,让当事人更愿意选择中国的仲裁机构。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而仲裁的国际影响力则来自仲裁机构本身的公信力和便利度。同时也体现于中国籍仲裁员的国际影响力。归根到底是源自于专业的影响力。 对于律师而言,仲裁本身是律师的执业领域之一,仲裁案件增多,律师代理仲裁案件和担任仲裁员的机会就越多。《管理办法》出台对律师来说也是一个好消息。近年来,我国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着力打造开放型的经济体,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管理办法》将为上海加快打造面向全球的亚太仲裁中心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在您看来,如何使上海仲裁协会更好地服务于会员和整个仲裁体系? 俞卫锋 对内而言,要着眼于整个仲裁事业的发展,建立完善仲裁制度和行业自律制度;加强研究与培训,进一步提升仲裁从业人员专业素养。对外而言,积极推广仲裁,提升社会的仲裁意识,将仲裁作为化解纠纷的重要途径,节省司法资源;利用新技术新思维提升仲裁质量与效率。目标在于维护仲裁公信力,发挥仲裁在纠纷解决化解矛盾方面的作用,推进营商环境的进一步优化。1 马屹、王海峰、王唯骏、孙海华、许海峰、陈乃蔚、陈刚、沈宏豪、张忠、杨钦、陆春玮、张悦、张振安、张惠珍、周波、俞卫锋、徐飞、袁新忠、鲁宏、裴学龙、潘书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