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梁雁圆:打造“法律人工智能大脑”,让法律触手可及

 律新社 2020-09-17

律新社丨编辑部出品

编者按

2019年12月7日,由华东政法大学和律新社共同主办的“重塑价值链接创新数字法治”第四届新兴法律服务业高峰论坛上,擎盾数据总经理、首席运营官梁雁圆作了“法律人工智能大脑”的主题发言。他表示,公民法律意识的觉醒,才是整个法律界最关心的问题。打造“法律人工智能大脑”才能让法律服务更加高效、专业、普惠,最终让法律服务触手可及。律新社将其演讲内容整理如下,与各位读者分享。


各位领导、嘉宾下午好!今天非常荣幸能来到第四届新兴法律服务业高峰论坛,感谢律新社还有华东政法大学的邀请。今天我代表擎盾数据就“法律人工智能大脑”主题与大家进行分享。起初看到这么一个命题的时候,我在想法律科技的现状和趋势到底是什么?可转念一想,我又觉得很欣慰,因为这个命题和公司的愿景完全一致。

我们擎盾数据是一家已经在政法领域深耕十年的法律科技企业,我们公司的宗旨就是打造最强的法律大脑,让法律触手可及。通过数据、支持、工具加上算法进行四位一体法律AI平台的打造,以法律AI机器人、智能的预判模型、法律大数据等相关产品,实现更加高效、专业、普惠的法律服务,精准的做到人和法律知识、人和法律业务、人和法律专家的连接,最后实现法律的触手可及。

这样的愿景下,我觉得我们非常符合现在法律科技在司法行业的现状。因为包括上午和下午的各家公司其实都在为我们社会的法律大脑作贡献,包括区块链也好、AI也好还是律所的科技化也好,都在为我国的法律大脑作贡献,这个法律大脑也不是我们擎盾数据一家公司能够单独建立的。

基于美好的愿景,我们怎么一步一步实现?下面我会从这两个方面进行简单的介绍:
  1. 什么是法律人工智能大脑?

  2. 法律人工智能大脑如何赋能智慧司法行业?


典型的大脑分为左脑和右脑。我们公司对法律人工智能进行了长达五年的探索,五年间,董事长、首席科学家和技术团队在定义上对于法律AI作了界定,我们认为法律人工智能大脑也应该分为左脑和右脑。左脑是可识别、可计算、可解释、可理解的推理架构,也就是说我们的法律人工智能大脑必须具备法律推理能力。
为什么要可识别、可计算、可解释?我重点解释一下“可解释”。当我们2015年作出同案不同判的预判时,很多人都会发出质疑,怎么确保预判是准确的?在当时,存在一个很大的挑战,就是其是否具备可解释性?如果是基于大量的判决书计算出来的结果,虽然从数据统计来说会比人更准确,但是如果不具备可解释性,就经不住任何挑战。所以在设计法律大脑过程中,通过分层标注识别引擎、任务定义子引擎等方式,我们搭建了一个左脑。而右脑则是在座所有法律界人士你们的知识,这是我们基于动态事件图谱的知识体系,其实是一个数据加上工具与知识形成的三位一体的知识图谱。

我在跟最高人民法院的领导探讨知识图谱建设过程中,大家达成了一个共识,就是AI构建的关键在于底层知识图谱的构建,这是一个很庞大的工程。如果没有持续地投入,没有法律从业人员和AI技术人员的跨界融合,我们的知识图谱就不可能搭建。

俗话说有多少人工才有多少智能,法律AI这个领域如果没有法律工程师夜以继日地对数据进行标注,将法律条文逐字解构,对裁判文书进行逐句分析,法律人工智能都将会是空穴来风。

人工智能分为弱人工智能阶段、强人工智能阶段、超人工智能阶段,超人工智能阶段大家科幻片都看过了,比如像“天网”这类人工智能已远远超越了人类。其拥有庞大的计算器与强大的AI,并且有基于区块链基础的分布式数据,还不可消灭不可篡改。基于这些前提下,的确可能会创造出超人工智能,但目前整个行业确实还处于弱人工智能阶段。

大家可以想想看,现在身边的人工智能都还处于感知人工智能阶段,语音识别、图像识别,只是替代了感官系统的识别,智能性并不是很高。即使人脸识别的技术能替代一个看门员,也不过是本来需要一个保安的岗位上,现在变成了人脸识别的门禁。从创造的社会价值上而言,人工智能也只是替代了一个一年可能五万元不到的守门人的社会价值。但是你要知道,我们在座的律师、法官都是高端的职业者,如果法律人工智想要做一个助理辅助他们,甚至替代他们的话,这其中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基本的语音识别、图像识别对应的工作工种来说,差异非常大。所以构建法律人工智的难度非常高,我们也召开过很多论坛,大家都达到一致的共识,就是法律AI太难了,因为法律这个领域本身的数据非结构化,缺乏大量的基础数据,而法律又是非常讲究逻辑的学科,所以目前在逻辑推理阶段,我们会将数据存储在精准的专业领域,否则整个行业无法取得太大的突破。
在推理阶段中,我们对推理也进行了定义,包括1-6级的推理。1级的推理简单就是分类,在我们最擅长的领域中,可以分辨出每一个问题的类型,比如这个问题是程序类的问题还是实体问题,这就是最基本的第一级推理,就是分类能力。

然后需要拥有规则引擎的演进推理能力,这要求我们对法律法规、对法律逻辑进行解构,根据法条定义的规则进行推理。比如当事人是否具备某种条件、他的行为是否合法等,这也是比较简单的推理。
接下来需要进行探索的是批评推理与批判推理。
在我们定义的法律人工智能大脑中,它必须要具备多轮对话的能力,因为我们内部将法律人工大脑定义成一个智能体,这个智能体是一个会利用AI对律师进行辅助的律师助理,所以其应具备能够跟你沟通对话交流的能力,并且能够具备对上下文理解的能力。
第三是要有一些智能决策能力,因为法律终究还是规则,需要有人进行决策。
最后需要的是多模态的交互能力,利用5G、物联网的一些硬件,与用户进行更丰富的交互。
我们对AI能力进行了专业布局,虽然近两年来,大部分人会感觉法律AI的热度已逐渐消退,但这正是因为在科技浪潮趋势模型中,目前AI处于泡沫挤出期,即将会迎来爆发期,在这个爆发期来临前需要经历艰难的寒冬,因为这段时期要不断地修炼内功,要积累数据、积累场景、积累流量,这样才能厚积薄发。
我们为什么要从咨询切入?因为对于法律这个领域而言,入口就是咨询,法律知识不是一般的知识,当事人需要进行一些初步的了解。而在了解过程中,是否可以使用机器代替律师、代替法官,答复一些最基本的、常识性的法律问题呢?我们做过一个调查:在一个律师和当事人的咨询过程中,当事人可能有50%-60%的时间都在问很基础的问题,甚至是基本的档案信息。如果我们能用机器替代律师完成这个过程的话,我们的效率将会大幅提升。

在应用阶段,我们搭建了PASS层AI能力开放平台,为社会开放我们的法律AI能力,SAAS层是我们自营的产品,而流量层我们也有探索与一些平台合作,提供面向社会化的服务,最终实现社会化的流量转换。这个金字塔现在就是跟目前的投入产出比相关,目前我们的投入与跨平台比较多,我们的流量比较少。但随着不断地投入,我们的流量会越来越多。其实,我觉得法律科技企业之间并非竞争对手关系,公民的法律意识才是我们真正的竞争对手。在美国,每一千人就有一个律师,但我国可能一万人中都难以寻到一个律师。在出现这么大的法律专家服务人员缺口背景下,如果公民的法律意识觉醒了,我们短时间内是无法培养出这么多法律服务人员的,这么多的法律服务需求必然需要借助AI、区块链等基础建设,去提高法律服务的效率。

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我们目前搭建的法律大数据平台。我们的最终目标是构建一个法律人工智能大脑,面向所有的民众、企业和法律工作者,实现人和知识、人和业务、人和专家的链接。为什么要实现这三个链接?因为法律场景无非是解决三个问题:首先要知道怎么办,然后知道去哪里干,最后知道找谁干。我们是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做智能化链接的人,我们不需要一定要把合同审核、合同制定以及存证这些业务都干了,而是希望老百姓用最低的成本,就可以寻求到相应的法律服务,我们来做流量,让法律触手可及,让所有人都能够有维权的意识,让大家的案源变得更多。而不是在现有的存量市场中相互争夺案源,这是没有意义的,这就是我们公司的愿景。
那法律人工智能大脑该如何赋能司法行业呢?目前我们有八大场景、四项技能、七种载体,在司法领域已经进行了全方位覆盖。在南京举行的司法部机器人展会中,我们代表了七个省份的司法局省厅进行展示。目前我国大部分的法律服务机器人,都由擎盾提供。我们在这个领域的目标就是要让法律机器人遍及祖国的大陆,让所有的老百姓都能够以最普惠、最便捷的方式去得到法律服务。
今天的论坛的主题是区块链,我也谈谈我们在区块链问题中的思考。我们认为,不需要“神化”区块链,其实没有区块链所有的流程都能正常运行,不过拥有区块链之后,效率会更高、服务会更便捷。对于区块链与AI的结合,有人曾开玩笑说:“AI加上区块链可以消灭人类。”这是区块链3.0的终极愿景,目前我们还处于区块链2.0智能合约的初级阶段,大家不必恐慌。
在法律人工智能的公民法律服务这个概念提出来之前,可能大家多多少少都听到过公民法律画像的概念。所有人一生中都有机会享受很多不同的法律服务,每个人接受法律服务的痕迹数据形成的档案,就是所谓的公民法律画像。目前没有一家单位可以将公民法律画像导出,也无法对其进行加工和应用。擎盾在各个领域通过法律服务机器人在构建这个档案,构造小法链、形成各个节点、联合司法部等官方机构,希望能通过AI的智能交互,让老百姓能够找到最适合他的法律服务机构、法律服务专家,匹配到适合他的法律服务资源。区块链只是我们数据存储的手段,关键在于我们的数据到底能否在这个场景中得到更多地沉淀,让更多的老百姓觉醒法律意识。而公民法律意识的觉醒,才是整个法律界最关心的问题。
我也相信打造法律人工智能大脑能让法律触手可及,相信这也是大家的共同愿景。谢谢!

责任编辑:Jessica   |  版面编辑: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