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焦虑转型后的安心 ▲ 参加国庆70周年“民主与法治”方阵群众游行 我在做‘康爱之家’的过程中慢慢找到了内心的自己,所以才会乐此不疲地做下来,而且越来越开心。作为法律人,我们可能没有那么大的能力去推动整个社会事业的发展,但可以尽己所能,从一些小事做起,使大的公益圈形成良性发展。 暴宁宁律师和“康爱之家”的公益之举,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在运营“康爱之家”和“龙振太阳花志愿者联盟”期间,暴宁宁律师接触到了很多社会组织,发现它们迫切需要专业的法律服务和支持。她渐渐发现,社会组织作为政府部门和企业之外的“第三部门”,是以非营利为目的、从事公益事业的一切志愿团体、社会组织或民间协会,是多元治理结构中的重要一员。 专业可以成就更好的公益 5年来,我们已为各行业协会、商会、联盟等414家社团组织、朝阳区800多家民非机构、上百家社区社会组织提供专业的项目申请、项目评估、能力建设、换届选举指导、法人治理结构、志愿者培训等专业服务,涵盖了国计民生的多领域,如行业协会就包含体育类、文化类、美甲协会、美容协会、物业协会、保洁协会、家政协会等等。 社会组织的法律服务市场有多大? 据民政部统计,截至2019年底,我国依法登记的社会组织已经超过84.84万个,其中基金会7620个(占比0.9%),社会团体363534个(占比42.85%),民办非企业单位477236个(占比56.25%)。如此庞大的法律服务主体,是被法律人严重忽视的服务蓝海。 整个律师行业也越来越重视和关注公益与社会责任。为了组织、引导、支持广大律师积极参与公益法律服务,2019年10月,司法部发布《关于促进律师参与公益法律服务的意见》中,要求“每名律师每年要参与不少于50个小时的公益法律服务或者至少办理2件法律援助案件;律师公益法律服务将作为年度考核重要内容……” 律师服务新模式 暴宁宁律师及其团队所做的一切,或许正如孔颖达的《春秋左传正义》中提及的“慈者爱,出于心,恩被于业”。做慈善是行善者发自心底的爱,但其恩德,不但会有益于他人和社会,也会泽被于自己的事业。 ![]() 做公益的价值,就在于她让人很快乐,在奉献中有一种获得感。如何将公益和社会治理有效结合起来,中国律师已有了思考和探索。对于律师行业来说,疫情当下,如何变压力为动力、化危为机,暴宁宁律师及其团队服务于社会组织的案例无疑提供了一个范本,也将引领更多同行驰骋社会组织法律服务的新蓝海…… ![]() 责任编辑:Jessica | 版面编辑: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