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服务过400多家社团组织后,这位女律师发现了公益服务新蓝海丨律新社观察

 律新社 2020-09-17


疫情中,很多公益组织成为此次防疫中的重要援助力量,与此同时律界公益表现之强劲令全国侧目。这两者能否有新结合?
能!
做好公益法律服务,创新履行社会责任的模式,挖掘社会治理法律业务,正成为新风向。
据民政部统计,截至2019年底,我国依法登记的社会组织已经超过84.84万个。目前,仍以每年10%-15%的速度在发展,保守估计这片法律服务市场规模达千亿元。

▲ 北京市社会组织法律调解中心的法律服务新产品即将上线!

北京市首家社会组织法律调解中心理事长暴宁宁律师带领其团队,从2015年起,专注于为公益性社会组织——414家社团组织(主要是行业商协会和联盟)提供法律服务,已深耕多年,找到了一个全新的业务入口。更让这位从业27年的资深律师欣慰的是,在这个领域找到了做律师的幸福感!
如何将公益做成事业?如何将社会组织民间性、自治性、志愿性的发展纳入法治轨道?如何为社会组织可持续性发展提供法律保障?律新社对话暴宁宁律师发现,诚如她所言,这个蓝海领域,完全可以将律师职业和社会情怀完美结合。

北京市首家社会组织法律调解中心理事长
“康爱之家”创始人 
暴宁宁律师

一次焦虑转型后的安心


2014年,42岁的暴宁宁律师已执业21年,虽然在事业上小有成就,但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她常常感到迷茫和焦虑,无休止的忙碌和压力让她深感与自己做律师的初心相悖。

▲ 参加民政部《志愿服务记录与出具服务办法》立法座谈会

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参加了一场自闭症儿童的关爱活动,深受触动。“律师的成就,实际上不一定是要赚多少钱,收多大的案件,而是通过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回馈社会,帮助别人解决问题。”不久,她即发起成立“康爱之家”,“康爱之家”倡导并践行家庭公益,以“和最爱的人做大爱的事”为愿景。康爱的目标是健康,这是一个大健康的概念,包含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环境健康,而法治是健康的基石和保障。

▲ 参加国庆70周年“民主与法治”方阵群众游行

暴宁宁律师告诉律新社:
 

我在做‘康爱之家’的过程中慢慢找到了内心的自己,所以才会乐此不疲地做下来,而且越来越开心。作为法律人,我们可能没有那么大的能力去推动整个社会事业的发展,但可以尽己所能,从一些小事做起,使大的公益圈形成良性发展。


针对妇女儿童的特点,“康爱之家”开发了广受大家喜爱的手工皂项目,提供了解决残障人士、低收入女性等特殊人群就业的途径。2016年,暴宁宁被朝阳区妇女联合会评为“朝阳巾帼之星标兵”“朝阳区巾帼创业就业导师团导师”,2018年“康爱之家”被授予北京市三八红旗单位。

暴宁宁律师和“康爱之家”的公益之举,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律新社了解到,“康爱之家”积极参与社区矫正工作,引入社会力量和社会资源,为朝阳区阳光司法矫正中心规范化法人治理、提高社区矫正的社会化、专业化水平做了大量基础工作。2018年,“康爱之家”被确立为朝阳区社区矫正就业基地。2019年,暴宁宁律师被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评为创业导师。

▲ 与北京市体育基金会联合组织社区活动

▲ 参加社会创新周活动
2014年,暴宁宁律师还建立了龙振太阳花志愿者联盟,为北京第一家失智养老院服务标准提供了基础样本,在政府养老服务标准制定、养老法律实务总结、行业诚信自律、立法建议方面积极探索,逐步形成了“政府—行业—机构—老人”四位一体的综合养老法律服务体系。龙振养老模式获得北京市政府及市人大多次肯定与表彰,已成为外省市参观学习的示范基地,是京城养老领域靓丽的名片。

在运营“康爱之家”和“龙振太阳花志愿者联盟”期间,暴宁宁律师接触到了很多社会组织,发现它们迫切需要专业的法律服务和支持。她渐渐发现,社会组织作为政府部门和企业之外的“第三部门”,是以非营利为目的、从事公益事业的一切志愿团体、社会组织或民间协会,是多元治理结构中的重要一员。


近年来,我国社会组织在精准扶贫、养老助残、生态环保、慈善助困、志愿服务以及社会治理中表现抢眼,大大弥补了公共服务的不足,但社会组织内部治理的短板也在凸显。如何将社会组织民间性、自治性、志愿性的发展纳入法治轨道,为社会组织可持续性发展提供法律保障?这些都是她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专业可以成就更好的公益



2015年,法律调解中心应运而生,由长期参与公益事业的专业法律人士和各方面的专家组成。法律调解中心立足朝阳、面向首都、辐射全国,探索建立“为社会组织提供精细化法律服务方案、规范化治理解决方案、倡导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ADR)、提供专业调解员培训、慈善领域智库等多位一体的”综合法律服务体系。

因人而异,因行业而异。5年来,暴宁宁律师及其团队积极探索并开拓社会组织领域法律服务“蓝海”。根据不同行业社会组织的特点,法律调解中心为不同类型的社会组织提供量身定做的法律服务解决方案,引导和帮助社会组织不断完善内部治理结构以及各种规章制度,为推进社会组织“依法治社”、提升社会法理法治化水平,促进社会的和谐发挥了重要作用。


5年来,法律调解中心扎根社区、扎根社团、扎根社会,倡导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打通基层治理的“毛细血管”,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暴宁宁律师向律新社分享了一组数据:
 

5年来,我们已为各行业协会、商会、联盟等414家社团组织、朝阳区800多家民非机构、上百家社区社会组织提供专业的项目申请、项目评估、能力建设、换届选举指导、法人治理结构、志愿者培训等专业服务,涵盖了国计民生的多领域,如行业协会就包含体育类、文化类、美甲协会、美容协会、物业协会、保洁协会、家政协会等等。


律新社了解到,法律调解中心还通过行业协会,在养老、婚姻、环保、知识产权、消防、道路交通等矛盾多发领域建立了行业调解站,发挥了以行业调解化解社会矛盾的优势,形成了鲜明的专业调解服务特色,赢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暴宁宁律师团队成员入选《朝阳区完善社会组织扶持引导政策的思考》课题研究组专家库、朝阳区社会组织领军人才库。2018年,法律调解中心被朝阳区人民调解员协会评为“优秀人民调解组织”;2019年,又被朝阳法院确立为“示范性行业调解组织”。

▲ 北京市社会组织法律调解中心2018年第一次会议合影

社会组织的法律服务市场有多大?





据民政部统计,截至2019年底,我国依法登记的社会组织已经超过84.84万个,其中基金会7620个(占比0.9%),社会团体363534个(占比42.85%),民办非企业单位477236个(占比56.25%)。如此庞大的法律服务主体,是被法律人严重忽视的服务蓝海。


律新社注意到,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主体,中央历来高度重视社会组织工作。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推进社会治理创新,促进社会组织发展,注重运用法治方式,实行多元主体共同治理。

在政策的加持下,近年来,多地法律服务类社会组织方兴未艾,在构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和社会治理法治化进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形成社会治理中一个有序群体。如上海杨浦区天一市民诉求调解中心,专注征收法律服务及信访矛盾化解;上海律佑社会治理法律服务中心,打造“业委会朋友圈”,探索社区法治德治自治建设途径;上海复恩社会组织法律研究与服务中心,为社会组织提供专业的法律服务和支持。

整个律师行业也越来越重视和关注公益与社会责任。为了组织、引导、支持广大律师积极参与公益法律服务,2019年10月,司法部发布《关于促进律师参与公益法律服务的意见》中,要求“每名律师每年要参与不少于50个小时的公益法律服务或者至少办理2件法律援助案件;律师公益法律服务将作为年度考核重要内容……”


今年3月,浙江律协出台《律师参与公益法律服务实施办法》。这是全国首部由省级律师协会起草的专门规范律师参与公益法律服务的规定,对浙江律师从事公益法律服务进行了规范和指引,引导全省律师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范围更广、质量更优的公益法律服务。

律师服务新模式

“有为才能有位”,通过先期的免费取得公信力,而后争取客户的信任实现创收是一种新的尝试。

“我们为414家社团组织提供的法律服务,前两年收到了政府的财政补贴,后续3年都是免费的。”暴宁宁律师向律新社坦言,“对于律师来说,做公益不如做其他案件收入高,但却是一个日积月累、细水长流、培育客户的过程。”

在她看来,社团法律服务是“金矿”,通过服务社团中的协会,仅一家协会就包含数百家甚至数千家家企业会员单位,蕴含着巨大的法律服务空间。律师群体可为社会团体法人定制专门的法律服务产品;从社团成立、运营、到换届为社团提供全生命周期的一揽子解决方案及横向资源整合的智库支撑;协助社团向会员企业辐射常规法律服务;协助社团制定行业法律服务标准及承办行业法律论坛等。“这些都是法律调解中心正在做、也将继续发力的地方”。至于后续的收费方式,可以部分服务免费或申请法律类政府采购项目或按照诉讼费金额标准减半收取等。

暴宁宁律师及其团队所做的一切,或许正如孔颖达的《春秋左传正义》中提及的“慈者爱,出于心,恩被于业”。做慈善是行善者发自心底的爱,但其恩德,不但会有益于他人和社会,也会泽被于自己的事业。

谈及未来的规划时,暴宁宁律师透露,未来法律调解中心将聚焦大健康和国家安全(重点加强应急管理普法知识的宣传)两大板块,以法律服务为纽带整合多元化社团间横向联合,导入区块链技术,招募更多的律师志愿者,通过融媒体进行普法宣传并向大众提供公益法律服务,记录律师公益时间,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法治保障。

做公益的价值,就在于她让人很快乐,在奉献中有一种获得感。如何将公益和社会治理有效结合起来,中国律师已有了思考和探索。对于律师行业来说,疫情当下,如何变压力为动力、化危为机,暴宁宁律师及其团队服务于社会组织的案例无疑提供了一个范本,也将引领更多同行驰骋社会组织法律服务的新蓝海……

责任编辑:Jessica   |  版面编辑: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