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癌症发生的因素很多,但人们可干预的却只占部分,饮食,便是其中的重要一员。 钙(Ca)和镁(Mg)是人体必需的营养元素,对维持身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其摄入量的变化与广泛的疾病风险相关,包括冠状动脉疾病、胰岛素抵抗、全身性炎症和癌症风险。那它们与癌症发病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呢? 近期,发表于肿瘤领域权威杂志《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上的一项回顾性研究[1],评估了钙和镁的摄入量与食道癌发生之间的关联。 关于食道癌 食管癌是世界第7常见、第6致死的癌症,在种族、民族、性别方面也存在差异。白人男性是OAC(食管腺癌)的高危人群,非白人男性(如亚洲男性、黑人男性)是OSCC(食管鳞癌)的高危人群。 饮食中的钙与镁会对肿瘤产生怎样的影响? 研究人员对美国一项饮食和健康研究的前瞻性队列进行了回顾性分析,通过多变量Cox比例风险建模,估计膳食中钙(Ca)的摄入量、镁(Mg)的摄入量、钙和镁的摄入比率与不同组织学类型食道癌(食管鳞状细胞癌(OSCC)和腺癌(OAC))之间的相关性。并进行敏感性和分层分析。 研究借助FFQ(food frequency questionnaire)问卷对受访者进行2次膳食调查。 膳食中钙和镁的总摄入量基于FFQ的反馈报告,以毫克(mg)为单位。 膳食总摄入量包括膳食摄入量和补充剂摄入量的总和。(也就是钙和镁的摄入量包括食物和补充剂摄入量的总和) Ca: Mg比率为钙总摄入量(毫克)与镁总摄入量(毫克)比值。基于研究者之前在结肠直肠腺瘤和癌方面的研究结果,Ca:Mg比值的分层为:
在536359名受访者中,在650万人次每年的随访期间共出现1414例食道癌患者。研究得出了这些结论: 与钙摄入量最低的受访者(每日摄入量均值(标准差)=440(110)mg)相比,增加膳食钙摄入量与食管鳞癌发生风险降低32%-41%相关(p=0.01),钙每日摄入量第二高的组(均值(标准差)为1068 (119) mg)的食管鳞癌发生风险降低最多。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常见的高钙食物:
我国膳食指南建议正常情况下人体每日需要的钙元素为每天800mg。在青少年期、妊娠期、哺乳期、更年期的特殊人群中,每日需要的钙元素为1200mg。 镁摄入量与食管癌的关系不止受摄入量影响那么“单纯”,吸烟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与吸烟人群相比,不吸烟人群镁的摄入量与食管腺癌存在更强的正相关性(p-交互作用=0.03)。 在不吸烟人群中,镁摄入量最高(每日摄入量均值(标准差)=578(124)mg)的受访者比最低(每日摄入量均值(标准差)=215(45)mg)的受访者,患食管腺癌风险增加1.51倍(p=0.003)。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这其中缘由本研究并没有明确,期待更多研究给我们答案。 常见的高镁食物: 紫菜镁含量较高,为460mg/100g。 在摄入的钙:镁比率最低(<1.7)的组中,镁摄入量最高(每日摄入量均值(标准差)=543(124)mg)的受试者比镁摄入量最低(每日摄入量均值(标准差)=234(51)mg)的受试者患食管腺癌的风险增加0.96倍。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日常饮食是否要严格按照上述研究结论呢? 没有必要严格按照上述研究的结论,因为还需要更多研究来证实这些结论,研究人员也指出“如果研究结果得到验证,可以为高危人群的饮食提供参考。” 该如何补充钙、镁呢?保证钙的补充,不用刻意补充镁,按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的推荐进行膳食摄入是不错的选择。 以研究中可降低食管癌风险的钙元素为例,《指南》中对钙含量丰富奶制品的推荐为“吃各种奶制品,摄入量相当于每天液态奶300克。”。[4]单喝奶带来的钙摄入量就可超过312mg[5],再摄入其他的鱼肉蛋奶和蔬菜水果,相信钙的摄入量不会少哦! 参考文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