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学评论】天意君须会 人间要好诗/赵月伦

 清清水蓝 2020-09-18

 作者简介赵月伦,笔名:晓蝉,职业:警察,现为全国公安文联(作协)会员;黑龙江省作协会员;2011鲁迅文学院公安作家研修班学员;发表散文、诗歌、小说、报告文学、文学评论等,近年著有散文集《剑胆深情》、诗集《晓蝉诗语》等。

天意君须会  人间要好诗
林兆丰《田园放歌》诗歌艺术漫评


在龙江东部当代作家群里,有一位诗人日渐鲜明地走入广大读者的视野。1984年开始走向文学创作的道路以来,他辛勤耕耘,执着坚守,用山花流水般的笔触创作大量的散文、小说、杂文、诗歌等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如同春天一场场不期而至的雨珠,抚慰着无数读者的心灵。这位诗人,就是密山市委党校教研室主任林兆丰同志。
如果从作品数量上讲,可以说他是一位丰产的作家,因为他的艺术触觉涉及各个体裁的文学创作并有数百篇作品发表,此外,他还在集邮收藏及集邮评论领域还有着令人惊讶的成就,他完全堪称集邮方面的学者和专家。可以概括说,兆丰不仅是三尺讲台的优秀园丁,而且是艺术领域的辛勤探索者和实践者,因为,还有那些在十余家杂志发表的三十三篇教学论文就是最具体的明证。
尤其让人感到难能可贵的是,他的《田园放歌》一书即将面世了,其中收纳的大多是多年来闲暇创作的抒情诗。这些诗歌以其清新脱俗的格调,暖人心扉的情怀,为朋友们带来读之如品香茗、如汲饮清泉的感受,值得深思回味。
本文作者是兆丰意气相投的文友。尽管此前文学界的多位师长对他的诗歌已经有过许多中肯的评论,但本人还是愿以自己的视觉,拟略探讨一下他诗歌创作的艺术特色。

                                 


    任何一部或某一篇文学作品,其所描写的主要对象都应该是唯一的,那就是人。故写作目的无非是两个:首先是给自己看(或曰给自己的心一个交代),其次是给别人看。也就是说,作品的效应更应该是先感动自己,然后才能感染他人,所以,文学作品也必须要有自己的鲜明特色。
倾情自然,追求纯净,是《田园放歌》的显著特点之一。
兆丰的诗歌,描绘了大量故乡密山的山川景物、风土人情、以及由此引发出的真情实感。那些大量的词章,好像漠漠黑土大荒里迎面而来的阵阵浓郁泥香;那些长长短短用心敲击出来的字行,处处散发着令人微醺的泥土田园气息。那些跳跃着生活原味激情绘就的节章,又仿佛是一条条斑斓的五彩丝线,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幅清新绮丽的北国风情画卷,让人感到笔随心走,煞是好看!
他的作品里,绝没有那种世俗的故作崇高,他的遣词造句都是百姓听得懂的大白话。那些用朴素加真情勾勒出的那些山村小巷、花草林木,山峦水色等意象弥漫的感受,悄悄地温润着读者的心底。
如“昔日生长的地方/如今只有在记忆里一次次回望/回望/呱呱坠地的第一声呐喊/呀呀学语的第一句童言/小村的炊烟和我一起升腾”——《缕缕炊烟下的小村》
“撕碎了/散落在小桥旁/小溪边/还有村头/老榆树地下/那片青青的草地/彩蝶飞舞着/一个个童真/蝈蝈讲述着/一个个动人的童趣/蛐蛐奏唱着/一个个美好的童年/记载着我/少年的欢声笑语”——《孩时的记忆》
《田园放歌》共分3辑计136首诗,如上诗句比比皆是。作者在描绘这些自然景色时,犹如善丹青之手,在一张硕大的宣纸上大开大合,巧妙地把自己的情感、思想、希冀等水乳交融地糅合进去,使它有着渲染氛围、衬托心境的作用。
全书天地开阔,诗意弥漫,浸透着作者自己对家乡、对生活真挚的情感。恰如古人所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满于海”吧。
我本人欣赏的诗歌,往往都是有乐感的,因为诗歌是最接近音乐的。
“清晨,母亲和晨光打个照面/我顺着母亲的目光寻找/是晨辉中的一抹灿烂/母亲的眼眸/从明亮到暗淡/土坯房里的生命/延续一代一代/就像晨曦里的一缕炊烟/从早春到深冬/袅袅地升到初醒的天边”——《母亲的炊烟》
文学创作离不开各自有特色的劳动,这种劳动则反映着其自身所处的社会环境。就像鲁迅先生所说:“艺术上是有地方色彩的”。他老人家的这句话虽然说得是绘画艺术,但是对文学创作也是通用的。所以,鲜明的个性,生动的地方色彩,不仅是构成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考究一个作家、诗人艺术风格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

                           


生活气息浓郁,地方色彩明丽,是兆丰诗歌创作的另一显著特色。
翻开诗稿,几乎篇篇都洋溢着我们东北人所熟悉的那种浓烈生活气息和乡土风味,错落句读之间,给人带来以亲切、明快、朴实、明丽的感觉。
趁春光正好/当兴凯湖扬起白帆/当候鸟回来的时候/兴凯湖的天更蓝,水更碧/风光无限,旖旎灿烂”;
“那天我把心绪交给春天/正是候鸟飞回的日子/兴凯湖还沉寂在睡梦里/我敞开胸怀拥你的宽阔无边”——《兴凯湖  ,侯鸟飞回的时候》
读了这些诗篇,我们宛如置身于鸡西家乡山清水秀的千里沃野、行走在千里冰封的莽莽湖面冰原。在他的笔下,晶莹剔透的冰凌花啊,是《冰雪下的旖旎》,是“绽放着我心中的春天”;天地精华的冰凌花啊,是《春寒里的使者》,“给你送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
兆丰相貌粗犷敦厚伟岸,平素重情义,心肠古道,言谈话语间一副典型的东北爷们儿的模样。他虽历经磨砺坎坷,仍自强不息,他的奋斗历程,就是我们身边的励志故事。
如果有人或许要问,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他能写出如此冰清玉洁的诗章?对此,通过这些年对他的观察和了解,这个问题我的理解是这样的:从生活出发,不忘初心,朝自己心中的梦想努力前行!
兆丰是土生土长的密山的儿子,长期生于斯长于斯,当然也深爱自己脚下这片坚实的土地。几十年来,他对这里的山川景物,风俗民情和民间那些生动活泼的语言逐渐熟悉和了解,他把从这片土地上汲取的养料当做自己文学创作素材,进而激起心中的热情,日积月累迸发出这些诗章。
在第二辑《春天 相约花事》中,他着重精力写下多篇讴歌赞美冰凌花的诗篇,寄托心中对家乡的无限深情和感念。
昨夜 你从寒冷中走来/绽出最美的一朵/我在临湖的长廊上/把一颗傲慢的心打开”;
     “冰花开在广阔的湖面/你用一颗圣洁的心灵/那朵朵微笑把冬的爱/带给热恋的春天”;
      “理想与现实的边缘/冰花绽放的瞬间/你用热情蠕动微微的春寒”。
     尽管生命年轮在一圈圈增长,我们所依赖的生活环境也许多了许多新变化,然而多年过去,不变的是他对艺术的追求,不变的是他对这方土地依恋和热爱。这也说明,一切创作的灵感、激情和想象,只能立足于脚下的土地,只能从缤纷火热的现实生活中扩展、生发。

 



在光辉灿烂的中国诗歌史上,曾涌现出海量的有才华的诗人,他们呕心沥血地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成为我们民族精神的宝贵财富。同时,虽然这些诗歌巨匠写诗的手法习性各异,但归于一点,写作手法毕竟是手段,最终所要表现的因效,则是作者心中的最终目的。
兆丰写诗惯用比兴的手法抒发情思,同时彰显着鲜明的人文个性。
初读他的诗,他在描述采采流水,逢逢远春的时候,往往会让人很惬意地感到,他的笔调不仅仅就是陶渊明“采菊东篱”的田园牧歌。细读静品,我发觉这远远还不是他诗歌集群创作特质的全部内涵。我们发现,他在向我们呈现了一帧帧别致隽永的北国山水画的同时,还向世人昭示着如料峭寒春融冰下奔涌着春水般的人文精神。
我站在长廊中凝视/碑林墨颜/一个个鲜活的记整个湖面都是咬碎牙齿的声音”——《翰墨生香》;
冰排给北方传来了春的消息”,因为,“冰醒了/整个湖面都是咬碎牙齿的声音”,他笔下的冰排是有的,“冰醒了/冰在风的狂飙下涌动着”——《冰排的震撼》。
好的诗歌,都是抒情的果实。清代学者袁枚先生说:“文以情生。”他似乎把抒情当做所有的文学文体的首要,就像生活中少不了盐。当代中国还有一位著名诗人说过:“诗的本职专在抒情。”他在这句对诗歌的判语无疑是果断的。他认为“专”字最重要,唯其独尊。毕竟,千百年来、古今中外在诗歌的旗帜上,镶嵌的大字只有两个——抒情!
兆丰的诗歌是抒情的有温度的,他的抒情有时如大海般潮起潮落、有的或如思乡的游子辗转悱恻,还有的或如“共剪西窗”的伉俪久别重逢......
“对视中/我渐渐走远/你的泪滴/是我永久的心怀/滴在我的心上/缠绕了几十年”;“昨天/我又和你来到了这个车站/一起回忆难忘的从前/离别的站台/记录着曾经的容颜/还有一路的辛苦和艰难”——《站台——写给爱人》。
“窗外的小雨/淋湿了我的目光/思绪在雨的迷蒙里仿徨/ 手中的诗集低吟浅唱/唤起了我对过往的怀想/美丽的诗章/出落成昨天的模样”——《雨中思绪》
吟哦这样的诗句,让人分明感到前面的远山沉寂着,寂寥的时空,簌簌的小雨,这些朴素而不单调,明朗而不浅露,含蓄而不晦涩,给读者一种情思悠悠的内在本色的美,呈献出沁人心脾的力量。
此外,在他的诗群里,创作的如《玫瑰花开》、《与你相伴的日子》、《梦》、《浪花》、《冷月》、《泥人》等等,似乎都是他日常生活的随手之笔,也成就了那种内心世界自由抒发绽放、达到“忘我之境”的佳作。
正如他自己在诗集中写道:“情”字在生命里,如同人体的血液一样珍贵,亲情、友情、爱情、师生情,无不在生命中散发着迷人的馨香。我愿用真情抒写人世间最美的感受,让真情浸润每个人的心田,温暖每一颗冰冷的心。
“天意君须会,人间要好诗。”
当代诗歌学界正在唤起一种新的激情,在文化强国、文化强市的大背景下,整个社会都在呼唤原滋原味的生命创造力。在此,我期待《田园放歌》尽早出版,也期许兆丰能创作出更美更有诗情张力的佳作,更祝愿他在诗歌创作的道路上越走越好!
                                                                                   于2017年9月 鸡西


  编辑: 水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