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粮食时代将至:谁能喂饱人类肚子,谁就能掌控人类命运!

 城市帝国 2020-09-18

今年受蝗虫肆虐和疫情影响,全球粮食产量有较大幅度的下降,粮农组织几次警告今年全球可能遭遇粮食危机。中国有储备粮机制,而且没受蝗灾影响,短期内粮食安全没有太大问题。但中国是世界最大粮食进口国,每年进口上亿吨各类粮食作物,占国内需求总量的12%,缺口还是很大的,对粮食安全必须保持足够警惕。提高粮食产量,实现粮食自给自足,将是我们未来重要的战略任务!

要想获得更多粮食,不外乎两种办法:提高亩产和扩大种植面积。

一、提高亩产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二三十年虽然实验亩产提高了一些,但在正常耕种中几乎没有多少提高,粮食亩产似乎碰触了物理极限。在人类科技取得突破前,粮食亩产再提高的可能性不大。短期内中国粮食安全无法寄望亩产的大幅提高。

二、扩大种植面积

扩大耕种面积是提高粮食产量更现实的办法。对此我们有三个方向可以探索。

1、向沙漠要粮食

中国南方有许多梯田,是中国人智慧的展现,但我不赞同采用梯田的方法获得耕地。梯田会破坏植被树木,破坏自然景观,得不偿失,中国有960万平方公里国土,还没到破坏山林获得耕地的境地。

与其破坏良好生态,为何不改造生态已经崩溃的沙漠戈壁?中国有25亿亩沙漠,比现有耕地总面积还大!以色列的沙漠农业发展的有声有色,粮食不仅能够自给自足,还有出口。开展沙漠农业大有可为!

发展沙漠农业需要水。我的办法是建设西部工农业用水管网,主干道用5米直径的巨型管道,支线用3米直径,乡村用0.5米直径。水从东部和西南引。管道引水比露天水渠成本低、损耗低,还可以通过水塔或加压等方式跨越海拔落差,如果一条不够,那就修5条,10条,20条!与其让水白白流入大海,流向国外,为何不引向缺水的西部?

通过滴灌方式,创造5-10亿亩沙漠农田应该不是问题,足以解决中国粮食短缺,甚至可以出口。大规模农业发展起来后,西部水气增加,气候也会随之改变,降雨增多,植被增多,最后成为宜居地区,岂不美哉?这种变化在陕北已经切切实实的出现了,以前陕北荒漠化严重,风沙漫天,现在山披绿衣,地长青草,水清鸟鸣,生机盎然,宛若两个世界!

2、向海洋要粮食

海洋是无尽的宝藏,除了鱼虾之外,其实海洋农作物也大有可为。袁隆平院士已经研发成功可以在海边滩涂上生长的海水稻。中国沿海主要是浅海,水深一般在30米以内,光照充足,非常适合发展海洋农作物。中国现在的海洋农作物主要是海带和紫菜,种类较少。应该加大科研投入,通过转基因技术开发出更多海洋农产品,比如在海里生长的西瓜、南瓜、地瓜、土豆、大豆等。

3、向天空要粮食

植物生长是需要阳光的,扩大耕地面积本质上可以转换为另外一个问题:即在相同土地上,获得更大的光照面积。基础土地不可能增多,但通过立体空间,就可以获得更多光照面积。

立体泊车给了我灵感,我认为可以修建一个狭长的立体框架,就像没有墙壁的楼层,每一层间隔5-10米左右,光线斜射下来就不会受到阻挡,每一层都光照充足,这就能获得几倍、甚至几十倍的耕种面积。每一层都是一小块地,通过液压机械原理,可以控制楼层升降,像立体停车那样操作,收割采摘的时候也非常方便,土壤可以混合各种养料物质培育,用滴灌浇水,这种农业的产量要比无土栽培高的多,成本也低的多。

这种立体农田非常适合蔬菜和小麦的种植。最重要的是,这种立体农场可以建在任何地方,对地形的要求很低。按照一层100平方米计算,10层就是1000平米,接近两亩地了!只要100平米的土地,就能创造1000平米的农田,难道不值得尝试吗?

现在全球人口已经达到75.8亿,是1900年的4.59倍,据人口学家预测,到本世纪末全球人口将突破100亿!一个人就是一张嘴,每年至少要消耗400斤粮食。过去100年,人类的土地基本被开垦完毕,农业科技也渗透到全球每个角落,未来粮食产量不可能像过去100年那样暴增,粮食危机已经黑云压城!

不需要怎么研究,我们就可以预测未来粮价必然大涨,粮食产业将取代石油成为最炙手可热、利润最丰厚的产业。谁能喂饱人类的肚子,谁就能掌控人类的命运!粮食产量将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

所以中国必须未雨绸缪,早日对粮食产业进行全球布局!在国内,我上面提到的三大方向要尽快投入研究和实施。在国外,我们要成立几大粮食产业集团,最好是以民间资本为主,积极在非洲和美洲租借土地种植粮食,一部分在当地销售,一部分出口。如果我们能掌握全球50%的粮食生产和贸易,这个影响力我想不下于美国的芯片霸权!

粮食,不仅是食物,更是战略资源和战略产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