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评浙江满分作文:这不是文章,这是流水线上下来的商品!

 城市帝国 2020-09-18

在古代科举考试中,考生一般会根据主考官来进行文风变化,主考官喜欢华丽辞藻的我就满篇锦绣,主考官喜欢引经据典的我也寻章摘句,主考官喜欢质朴率真的,我就不事雕琢、直抒胸臆。总之,主考官的性格,决定考生的文风。

今年浙江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一经公布就纷争不断。花季少年如此古里古怪的行文风格实在太怪异?就像中国少年头戴英国假发,身披法国长袍,腿穿紧身裤,脚蹬红色高跟鞋,脸上透着蜜汁自信,仿佛一切尽在掌握!

有人说考生是剑走偏锋,是在行险、搏命,博对了就鲤鱼跃龙门,博错了就堕入深渊。其实,从考生的行文看,他很笃定,智珠在握。这并非我臆想,如果你看了去年浙江满分作文《书写自我的生活》以及陈教授主编的《高考作文实战实训》你就会发现,其文风一脉相承,系出同门!

把去年满分作文和今年满分作文对比一下,我发现以下几个共同点:

1、都以西方哲学家的哲学思辩开头,以达到语出惊人的效果

2020年作文开头是海德格尔的一句:“一切实践传统都已经瓦解完了”。2019年开头是尼采曾经说过:“世界从来不曾如此世俗化,如此缺乏爱和善良。人人身上撒满了文化的佐料,好让自己成为一道大餐。”

不得不说这种开篇确实挺唬人的,至少比什么“我的爸爸是一名科学家”、“我的家庭很贫穷”、“我爱我的祖国”之类平凡无奇的开头醒脑的多。

2、满篇引用名人名言和故事,如同抹布镶满宝石

2019年作文中出现了尼采、沃尔特·李普曼、《中国式二代》、加缪、陀氏、歌德、萨特、秦玥飞、曹原等,短短八百字的作文称得上广征博引,天南地北、古今中外、文化科学,无所不包,令人大开眼界!

而2020年作文中出现了海德格尔、卡尔维诺、麦金太尔、科西莫、尼采、陈年喜、维特根斯坦等,比之2019前辈也不遑多让,表现出博览群书、学富五车的老学究之相。

如果把这些名人的语句和故事去掉,整篇作文就崩塌了,变得异常的空洞无物。如果说偶尔引用名家名言能有画龙点睛的效果,那么满篇都是引用那就过分了,这不是在写作文,这是在“布道”!这不是高考作文,这是《圣经》!

3、为了掩盖内容的“薄脊”,所以用晦涩的行文风格做掩饰

不论是2019年还是2020年的满分作文,都有着浓重的哲学色彩和论文色彩。

2009年行文:

人的本源便是社会性动物,这也就能够轻易解释人渴望在与他人的互动中进行自我调整与修正。

我们服从于“读者”给我们定义的条条框框,认为自己创作的“生活作品”符合自己的社会属性,从而得到身份的焦虑的缓解,但当“个体意识需靠外界的评价来充实时”,我们的生活便像气球一般,被虚无地膨胀化、空虚化。

生活也如此,外界的指点永不会是先决条件,听从本我。

2020年行文:

现代社会以海德格尔的一句“一切实践传统都已经瓦解完了”为嚆矢。

滥觞于家庭与社会传统的期望正失去它们的借鉴意义。

我们怀揣热忱的灵魂天然被赋予对超越性的追求,不屑于古旧坐标的约束。

与秩序的落差、错位向来不能为越矩的行为张本。

不能自持已在浪潮之巅立下了自己的沉锚。

“我的生活故事始终内嵌在那些我由之获得自身身份共同体的故事之中。”麦金太尔之言可谓切中了肯綮。

社会与家庭暂且被我们把握为一个薄脊的符号客体。

“倘若我们在对过往借韦伯之言“祓魅”后,又对不断膨胀的自我进行“赋魅”。

保持婞直却又不拘泥于所谓“遗世独立”的单向度形象。

两篇文章风格相同,都是论文化、英文化、专业词汇化的行文风格,为的是让文章变得冗长、晦涩,加深作文的神秘感,让作者和文章变得高深莫测。但如果把这些名人名言、哲学思辨删除,用正常的文风写出来,文章就变得非常普通了,得满分的可能性不大。

4、陌生感:教授的应试作文“秘籍”

2019年满分作文有一句话说的非常有意思:摒弃了“读者”所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创造独属于自己风格的作品。

但这真是考生的真实想法吗?高中生有能力创造独属于自己的风格吗?这两篇作文的风格是他们创造的独属于自己的风格吗?不是!都是陈教授风格!

网友“雍丘老农”的评论可谓一针见血:某作文"专家"在一次应试作文讲座时分享秘籍:得高分的诀窍是什么?陌生感!怎样使文章有陌生感呢?他列了三点:1、使用冷僻词汇;2、引用外国理论家的话,生僻一点的效果反而更好;3、把简明的话写得复杂难明,最好有学术味、哲学味。这样写,试想,谁还敢给你太低的分?

所谓的“独属于自己风格的作品”不过是追求“陌生感”而已。而“陌生感”是应试作文的金科玉律!陈教授不仅是作文大师,还是出色的心理学家!高,实在是高,把人心拿捏的死死的!

由此可见,所谓的满分作文就是一场经过精心设计的、公式化、模板化的功利主义的“果实”!这不是文章,这只是流水线上下来的商品!

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考生写出怎样的作文,而在于“作文专家”创造出来的"怪物“一般的文风,正在毒害无数人。他们是权威,他们是阅卷官,他们是规则制定者,也是评判者,他们主导了青少年的文风走向,其遗毒之深,令人遍体生寒!

最后我想感慨一句:好好说话咋就这么难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