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二经脉之膀胱足太阳之脉白话解

 金星jⅹ 2020-09-18

十二经脉之膀胱足太阳之脉白话解

一 运行路线

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膊bó内,挟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


字词句解

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小肠经脉,“其支者,别颊,上䪼(zhuo)抵鼻,至目内眦”,变成了足太阳经脉有起点。目内眦,眼内角。睛明穴所在的位置。

上额,交巅:从内眼角上额,左右两支在巅顶相交。额,眉上发下为额。巅,目平视,头顶最高处为巅。

从睛明起,向上运行,出攒竹,过额头上头颅,在头顶最高处百会穴左右两支相交。

注意,在眉上发际处,足太阳膀胱经是不拐弯的,在百会穴处是左右相交的。

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在百会穴分出一个支脉,从百会运行到耳尖上去头的最高处。耳上角,人头上有四个角,额头发际的两个角是额角,耳尖上去的这两个角叫耳上角。

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足太阳经脉的直行脉,也就是交于百会的这两支,从百会进去网络整个大脑,然后从百会穴出来,左边的走左边,右边的走右边,向下运行于脖子的后面。

先讲在百会左右脉相交后入脑,后讲还出后分别下项,足太阳经脉左右两支在百会穴一个地方先相交后分离。

循肩膊bó内,挟脊,抵腰中:下项后,走肩部肉的里面,挟着脊柱两旁向下运行,到达腰部肾俞。膊,薄薄的肉片。肩膊,肩部的肉。

入循膂,络肾,属膀胱:沿着脊椎之间的肉进入体内,分支网络肾脏,直行支归属本腑膀胱。入循膂,就是循膂进入。膂,脊椎之间的肉。

其支者,从腰中下挟脊,贯臀,入腘中。其支者,从膊内左右别,下贯胛,挟脊内,过髀枢,循髀外,从后廉下合腘中,以下贯(踹)腨shuàn内,出外踝之后,循京骨,至小指外侧。


字词句解

其支者,从腰中下挟脊:直行脉进入体内络肾属膀胱,支脉继续从腰中(命门)挟着脊柱(腰椎)下行。

贯臀,入腘中:走臀部肌肉的里面,向下进入腘窝的中间。贯,从中间穿过。臀,屁股上的肉。腘,膝部的后面。

其支者,从膊内左右别,下贯胛:另一支支脉,从肩部的肉内左右各分出一支,向下穿行于肩胛骨的下面。

这是足太阳膀胱经脉的外侧线。

挟脊内,过髀枢,循髀外,从后廉下合腘中:走脊柱的两旁的里面,经过了髋kuān关节,沿着大腿后面的外侧下到腘部委阳,然后合于委中。髀枢,髋kuān关节。

足太阳经脉的两条线在大腿的后面不是交叉运行。

以下贯腨shuàn内,出外踝之后:外侧线下内侧线在委中相合以后,向下穿过于腿肚子的里面,从足外踝的后面出来。腨shuàn:小腿肚子。原文为“踹”,两字通假。

循京骨,至小指外侧:从外踝后出来,沿着第五跖zhí骨的外侧运行,也就是脚外侧赤白肉际,一直运行到足小指的外侧端。京骨,第五跖zhí骨。

二 是动病

是动则病冲头痛,目似脱,项似拔bá,脊痛,腰似折,髀不可以曲,腘如结,(踹)腨shuàn如裂,是为踝厥。


字词句解

是动则病:脉有异动容易表现为以下病症。

冲头痛:正头痛,头胀痛。

是足太阳经气不能下行的表现。足太阳膀胱经运行于头中部,足少阳胆经运行于头的偏侧,足少阳胆经引起的是偏头痛。

目似脱:眼球像要掉出来一样。指眼球的憋胀感。

项似拔:脖子的后面像拉扯一样,指项部发紧。

脊痛,腰似折:脊柱痛,腰痛如折。

髀不可以曲:髋kuān关节不能曲回来。

腘如结:腘窝里筋如打结后变短,感觉筋扯着。

(踹)腨shuàn如裂:小腿肚子有撕裂感的疼痛。

是为踝厥:以上病症叫踝厥。指踝部经脉不能正常运行。


三 是主病

是主筋所生病者,痔、疟、狂、癫疾,头、囱、项痛,目黄,泪出,鼽衄,项、背、腰、尻、腘、踹(腨)、脚、皆痛,小指不用。


字词句解

是主筋所生病者:主要是表现为经筋不正常所引发的病症。

足太阳主人一身卫气,卫气为阳气,“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卫气的运行不正常,卫气不柔,经筋失养,热则表现为经筋纵缓无力,寒则表现为经筋收引紧缩。太阳寒水,上易热,下易寒。

痔:痔疮。

“筋脉横解,肠澼pì为痔”,“夫肠澼pì者,大便下血也”。也就是说,痔的形成与筋脉有关系。足太阳病则病易在筋。

疟:足太阳经脉下寒上热,寒热相争,寒胜则发冷,热胜则发热,寒热往来成为疟症。

狂、癫疾:或狂或癫。

阳气在上,阴气在下,阳胜则为狂,阴盛则为癫。

头、囱、项痛:头痛、囱门痛、项痛。

目黄,泪出:足太阳经脉起于睛明,上热不得下行,则目黄。

膀胱主藏津液,足太阳经脉不能下行则津液不下,出于目则为泪。

鼽衄:鼽则鼻塞,衄则鼻出血。

太阳主一身卫气,肺中之气为卫气之源,所以说肺与太阳同主卫气。卫气者卫于外,常行于皮毛腠理,足太阳经下寒上热,卫气不行,腠理闭塞,卫气者,阳气也,卫气不行,肺中之气就不行,热气上冲鼻窍轻则鼽,重则衄。

项、背、腰、尻、腘、踹、脚、皆痛,小指不用:足太阳经脉所过之处或一点或一段或全痛。

腰以上多热腰以下多寒。腰以上的热是因为腰以下寒所引起的。上热下寒,上热是因为下寒而起。

太阳经上有五脏六腑的背俞穴,背俞穴是五脏六腑通于背部的俞穴,只是表现在太阳经上,他们与太阳经没有多大的关系。背俞穴是五脏六腑的背俞穴,不是足太阳经脉的俞穴。

理解足太阳是主筋所生病者的关键点在于:太阳主一身卫气,卫气是阳气,阳气有养筋的作用。太阳经脉受邪,热邪亲上,寒邪亲下。受风热则邪在上,受寒湿则邪在下。寒湿在下则经筋得不到卫气的濡,筋肉收引,太阳经气不得下行,经热反上行,出现上热下寒。发病的原因是筋肉收引引起太阳经气不能下行,所以说是主筋所生病者。其实还是太阳主一身卫气,卫气运行失常所引发出来的病。


四 针刺原则

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盛者,人迎大再倍于寸口,虚者,人迎反小于寸口也。


字词句解

略。详见肺经脉解与大肠经脉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